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280章 下一个目标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280章 下一个目标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凛冽的寒风呼啸扫过整个京师,再过几天就大年夜了,不过整个京师上下没有丝毫节日的喜庆。坏消息不断传来,这几天涌入京师的灾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不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在寒风中冻饿死去。

乾清宫之内,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在批阅奏章,短短时日,他的脸色又苍白了许多,皱纹白发更多。

战情直转而下,宣大军与关宁军相继败亡,朝野震动,大明己无力阻挡清兵的攻势。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池陷落,却没有人有任何办法。崇祯皇帝虽然更勤勉地处理政事,却发现自己完全是在做无用功,他心力交瘁,深深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

此时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几份奏折,却是关于内阁首辅刘宇亮的。

清兵入寇,刘宇亮自请督察,陈新甲等各镇勤王兵马跟随,刚到保定,刘宇亮就听闻卢象升战死,关宁军溃败,内心惊惧交加。他的大军再过安平县,又听闻清兵将到,与陈新甲相顾无人色,急忙到晋州躲避。

晋州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刘宇亮大怒,传檄令箭,否则便将军法从事。陈弘绪不理,还传话给刘宇亮:“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刘宇亮无可奈何,领军避往天津,一边上书弹劾。崇祯皇帝下旨逮治陈弘绪,晋州州民为陈弘绪鸣冤讼阙,愿以身代者千计。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皇帝又犹豫起来。

他将奏折扔到案桌上,恨恨道:“刘宇亮终是无用,徒增扰民。内阁会办事的,还数周延儒与杨嗣昌。”

他传了一份旨意,将晋州知州陈弘绪镌级调用,又下旨对刘宇亮严加喝斥,随后呆呆地坐了半响。终是挂念军情,吩咐一个太监去将大学士,礼部尚书杨嗣昌请来。

很快的,杨嗣昌进来,恭恭敬敬地上前拜见崇祯皇帝,随后静静趴在地上。

每次看见杨嗣昌,崇祯皇帝都很安心,他柔声道:“爱卿起来。”

杨嗣昌又叩了头,这才站起身来,等待皇帝的说话。

崇祯道:“东虏兵锋现至何处?”

杨嗣昌道:“回皇上,东虏主力己汇于衡水,枣强等地。内阁议定,虏贼有由德州直入山东之意,微臣己传檄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当可防范虏骑深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山东重地,不可有失,特别济南府内有德王封邑,要小心防范。”

杨嗣昌恭敬领命。

崇祯皇帝沉思半响,说道:“卢象升,高起潜诸部,还没有消息吗?”

听到崇祯的话,杨嗣昌身躯一颤。

虽传出消息,巨鹿之战后,卢象升与高起潜战死,不过兵部与当地官员一直没有找到二人尸体,所以不能判定二人是否战死。不但如此,宣大残部与关宁残部同样下落不明,倒是有人看到一些关宁军在野外游荡,不过那几个总兵官一直没有现身。而宣大军全部,更是音信全无,便如全军失踪了一样。

与历史不同,此次的巨鹿之战,杨嗣昌不可能将责任都推到卢象升头上,否则不可避免要扯到高起潜身上,特别……卢象升军中赞画杨廷麟,到处大叫大囔,说巨鹿之战之所以败,是因为高起潜见死不救的缘故。他从地方上一直喊到京师之内,言卢督臣血战而死,高起潜畏罪潜逃,己经有一些御史风闻准备弹劾。

对高起潜的下落,杨嗣昌也是怀疑,这个太监当然没有血战殉国的勇气,畏罪潜伏的可能性很大。高起潜不现身,他对卢象升的一系列后着就不能施展。加上没有找到二人尸体,这事情就一拖再拖下来。

听闻崇祯问话,杨嗣昌福灵心至,内心己经有了决断,高起潜是否死不重要,卢象升肯定死了,此事该了了。

他道:“回皇上,地方风传,卢督臣与高监军力战殉国。巨鹿之战时,我大明官兵不过四万,而东奴兵马接近十万,寡不敌众下,宣大军与关宁军败亡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崇祯沉默地坐着,他的心中,也认同杨嗣昌的说话,大明军队的战力,还是不能与清兵相比。杨嗣昌当时言攘外必先安内,极力避免与清兵决战,否则主力一旦败亡,自己的几万能战之兵尽数陨落,果然事实如此。

良久,崇祯皇帝说道:“卢象升与高起潜战死,他们部下那些官将呢?难道就这样一直躲藏吗?”

他语气中蕴含强烈的怒意。

见天子发怒,杨嗣昌暗暗心惊,他叩头道:“皇上,微臣以为,宣大军与关宁军之所以躲藏,是因为战失主将,他们畏惧朝廷降罪,所以迟迟不敢现身。此国家危急之时,能保存一些兵马也是好的。所以微臣认为不若朝廷下道圣旨,赦免诸镇将官的过错,他们感恩之下,更会竭力为朝廷效力。”

依历史上,卢象升战死,高起潜存活,且关宁主力不失,所以杨嗣昌可以趁机将一切罪责推到卢象升头上。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卢象升与高起潜二人皆下落不明,卢象升有罪,高起潜同样有罪。

如果议定卢象升血战有功,高起潜同样有功,此举杨嗣昌也可以讨崇祯皇帝的欢心,国家有文臣血战殉国,皇族的忠心奴才,同样如此,比畏罪潜逃这个罪名更好交待,皆大欢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军失主将,要惩戒宣大军,关宁军同样需要惩戒,这牵涉的局面就大了。关宁那帮骄兵悍将,搞个不好,他们去投清兵,那杨嗣昌罪责就大了。而且要惩治宣大各将,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也不会同意。

对杨嗣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毕竟他虽是礼部尚书,还管着兵部的事,事情追究起来,他也不能置身事外。

对大明此时的军将问题,崇祯皇帝也是深深了解,知道追究下去,恐有激起各镇将官变故之忧。

他起身缓缓踱步,良久,他压住心中怒火,说道:“也罢,朕便下道圣旨,赦免他们的过错。巨鹿之战,东奴势大,两地官兵也算非战之罪。便如宣大军中的游击将军王斗,屡计斩首两千余级,他的忠义武勇,朕深为之赞赏。只是如王将军这样的精兵强将太少,对上东奴大部,终是寡不敌众。还需多练精兵。”

杨嗣昌心念电转,快速明白过来,王斗的勇冠三军称号,是崇祯皇帝亲封的。质疑惩罚王斗,就是质疑皇帝当初的决断。所以不管宣大军如何,王斗崇祯皇帝肯定是要保住的。

杨嗣昌道:“皇上所言甚是,王将军通州大捷,定州大捷,所战无有不胜。便是巨鹿之战,微臣闻王将军多有斩获。只可叹我大明如王将军这样的勇将精兵太少,确实要多练精兵。”

他道:“现我大明兵多而不精,自奴入寇来廷臣多请练边兵。臣也以为练兵之议可行,可抽练各镇精兵,便如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共有兵十七万八千八百余人,可令三总兵各练万人,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如此东西策应,可保宣大不失。其余授镇监,巡抚以下分练,仅宣大三镇,便数万精兵可得。”

对杨嗣昌的反应快速,崇祯皇帝深感满意,他道:“不但宣大三镇要练兵马,辽东、蓟镇、延绥、宁夏、固原等地一样要练精兵。练兵之事,朕便交于杨卿主理,待奴退后,立时着手进行。”

杨嗣昌忙跪下谢恩,对皇帝的信任厚爱,他深深感激。不过要练兵,便要增加税额,增大天下百姓的负担,杨嗣昌识趣的没在此时提起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又问起洪承畴与孙传庭的入卫兵马。

杨国柱回道:“洪承畴,孙传庭接旨后,己星夜率五万勤王大军前来,不过路途遥远,恐要再过二十余日才会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当日洪承畴与孙传庭在潼关大败李自成后,他就急切盼望二人能阵斩李自成等人,最好将他们擒获献俘。最后二人奏疏传来,官兵大捷,流寇全军覆没,不过没有找到李自成等人的尸体。

在洪承畴二人勤王的路上,崇祯皇帝又得到李自成等人骚扰灵宝县的消息,当时崇祯皇帝大怒,差点下旨将洪承畴与孙传庭逮捕进京治罪。最后忧虑如此作为,可能会将这只勤王大军瓦解,所以才按纳下心中的怒火。洪承畴才能出众,崇祯皇帝有大用,不过对孙传庭,崇祯皇帝不会轻易饶恕。

对皇帝的心思,杨嗣昌当然心知肚明,而且他与孙传庭之间也有深深的矛盾。

杨嗣昌初任兵部尚书时,为了推行他的“四正六隅”全面围剿方略,增兵十二万,加派军饷银近三百万两。孙传庭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当时大明汇集各处巡抚上报的招兵募马数额时,唯独孙传庭奏疏未送到,杨嗣昌乘机发难,孙传庭上疏申辩,你来我往,两方早结下深深的怨隙。

此时杨嗣昌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孙传庭的不满,他心下暗喜,或许继卢象升后,孙传庭又是他对付的下一个目标。

……

杨嗣昌恭敬地告退出来,走到阁门之外,他若有所思:“王斗。”

在乾清宫之内,崇祯皇帝又恢复了紧锁的眉头:“洪承畴,孙传庭领军入卫,京师无忧。只是东虏横行各地,蹂躏州县,我大明上下,就如此坐视虏骑肆虐不成?”

※※※

老白牛:

兔年春节到了,祝大家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恢复更新,过年的激情还没有平复下来,今天一更,明天两更。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