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621章 反响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21章 反响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崇祯十四年腊月,榆林堡。

转眼间,王斗在堡内已是多日,将士操劳在外,他自然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回到永宁城与家人团聚。

本来,他是上个月,二十九日的三十岁生日,不过延迟下来,待诸事尘埃落定,再举行盛大的庆贺。为了这事,不但永宁侯府的家人,便是幕府,也为此操劳开了,这同样是全军,全路百姓的喜事。

王斗现在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前来祝寿庆贺的人络绎不绝,从内阁大臣到京官,再到地方各官,便与王斗再不对付之人,也纷纷派来心腹使者,可谓各方人云集。

当然,东路商战,还有王斗断然抓捕抄家之事,也牵动各方人等心思,他们派人前来,也有探知探听的意思。

宣大总督、三镇巡抚,也早到了东路,皆居于怀来城之内。

很多人,都在等待事情的进展与结果。

杨国柱已令麾下回归镇城,不过率部分亲卫留了下来,蓟镇暂时无事,更重要的是,王斗还未进镇城,与他交接军务。

明时新官上任,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除皆给勘合外,高皇帝规定的到任须知,更高达数十条之多,需要新旧官员一一交接清楚,所以杨国柱也留了下来,观望事情进展。

这次的事情,再次激起轩然大波。

永宁侯王斗,在京师各事方歇,一回到东路,立时又大打出手,这次动作更大,除东路兵马,更联合大同镇,山西镇兵马,同时对十数城的奸商进行抓捕抄家,足迹遍布宣大三镇。

如此的胆大妄为,真真叫人叹为观止。

虽然情报司四出,将大量的奸商罪证,散播于京畿各地,大江南北,不过仍然怒声如潮,弹劾如云。

毕竟王斗这次抓捕奸商,牵涉的利益势力太庞大了,很多人不免兔死狐悲,而且,他们中,许多人与奸商们有勾结,联系,这些人落马,未来是否会牵扯到他们?各人心怀恐惧。

所以,不但三镇的巡抚御史,山西籍的各地官员,与他们同气相求的阉党成员,还有不少同情他们的东林党成员,皆上书弹劾。

地方与民间舆论可以颠倒黑白,然上书弹劾,却不能不谈到奸商们的罪孽,这点随着传单的散播,越来越难以掩盖,不过要攻击一个人,自然可找出别的罪名。

说实话,在众官眼中,要找到王斗的攻击漏洞,太好找了,不说别的,单说你王斗东路兵马,如何有资格,有权力,越界跑到大同镇,山西镇等别的地方去?

这是在干什么?

还有,擅攻城池,与各地驻军火拼等,这是什么罪行?

各商贾再有罪,自有各司处置,你一个镇守总兵,又有何权力抓捕各人?你的手,伸得太长了,这是严重的越权行为,是否又有叵测居心在内?

等等等等。

雨点般的弹劾奏折,从朝野中直飞而来。

民间舆论,也是一片沸扬,京师中,王斗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吵成一片,六科廊房,无数的抄报人挤着,等待朝廷及皇帝的反应。

依大明的制度规定,便是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奏本后,然后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

硃批章奏传下后,六科或通政司,同样要把这些章奏编纂,或辑成朝报,在京的各衙门,想知道朝报内容的,或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廊房抄传,或由六科派人分发,转发各衙门使知朝政。

这也是邸报的由来。

对各方人马来说,从邸报的内容,就可以清楚知道朝廷及皇帝的态度。

不过朝中宫中还在沉默,如山般的奏折投入,皆是石沉大海。

最后众人发现,他们除了嘴巴囔囔,对王斗却没有任何办法,他的抄家抓捕行动,仍然有条不紊进行,各人气急败坏同时,不免有几许悲凉。

一些人调整战略,转而弹劾宣大总督纪世维,更有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瑗、镇守太监杜勋等人。

只是,这些人分属各派,各有各的关系,门生故吏,地方朝中支持者等,弹劾他们,不免又让众人产生内斗,相互攻击,真真是混乱一片。

十一月下,宫中发出了几道训斥的旨意,让众人精神一振,然此后又没了下文……

眼见一个个商家被抓,家产被抄,又有人再次调整战略,将精力放在,那些抄没的各大家家产,应该上交朝廷上面。

还有,这些通敌奸商,牵涉实在太大,已经不单是宣大之事,所以应该交由朝廷,进行三司会审,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一起录问处理。

这几点上,内阁大臣们皆是同意。

还有,因为可能牵涉到一些官将,被抓的人,也应该奏闻请旨,请圣上决意才是。

按大明律令,职官有犯,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皆需奏闻请旨,不许擅问。

六品以下,则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然后议拟闻奏区处。连各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都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

各大家名面上是商贾,何尝没有官爵在身?

他们的家族,各族人同样很多不是官,就是将,若这些人逮捕进京,自己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毕竟论钻法律的空子,没有比他们更清楚。

虽然王斗还没表明态度,不过施加压力总不会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一片纷纷中,王斗却悠闲地在榆林堡参将府,看着各地抄家的文册结果,最终的统计,缴获的金银数额,可能达到一千五百万两,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目,各大家之富,果然名副其实。

这些还是现银。

当然,内中的银两,也有一部分与奸商们同气连枝,拒捕时被抄没官将的。

虽然此次行动,王斗只针对各大家,不过明面上与他们联合抵抗之辈,王斗也不会对他们客气。

比如,宣府几路参将赖天禄、黎建萼、杨天福诸人,率军围攻查抄张家口的温方亮左营,这个举动,便不可原谅。

特别王斗接到哨报,赖天禄、黎建萼等人驱使妇孺冲阵,王斗大怒,下令将这些将官尽数抓捕抄家,同时增派一部分乙等军前往张家口支援。

有了这些金银,自己可以做很多事了。

而且,除了金银外,此次行动,还获得众多实物,如大量的粮米,豆料,布匹、食盐、茶叶、煤铁等物资,又有抄没的奸商们众多的宅院,田亩,商铺,典当、钱庄等等。

各类货物,可以收入库房,宅院、田亩与商铺,可以用来拍卖,拉拢与自己亲善的商人官员等。

一边盘算,王斗又拿起另外一份情报。

不久前,曹变蛟与王廷臣已经南下,路过涿州时,他们在那接收了王斗支援的东路鸟铳五千杆,威劲子药三十万发,此时开封仍然被围,他们南下后,战事或有转机。

不过唐通仍然拖拖拉拉,看他样子,应该会过了年后,才会南下。

还有情报,三司官员,可能会前来东路。

正在沉思中,忽然王斗又接到护卫来报,宣府巡抚朱之冯,再次求见,随同的,还有大同巡抚卫景瑗。

王斗摇了摇头:“这个老头。”

因为具体的抄家行动,由靖边军负责,由镇抚司核对清点,然后源源不断运来东路后,又由财政司接管,所以外人很难知道王斗缴获多少。

对于王斗的收获,外界众说纷纭,什么数字都有,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王斗发财了,云集东路的各祝寿人员,整日也是议论这点。

已经有歌谣传出,所谓奸商跌倒,王斗吃饱。

也因此又有很多言官弹劾王斗,言其信息不透明,政务不公开,有中饱私囊之嫌。

连杜勋也是疑神疑鬼,一会觉得王斗给自己的,已经非常满足,一时又觉得少了,他还跑到王朴那去打听,不过王朴何等精别,不是左顾而言他,就是含笑不语。

朱之冯也非常关心缴获,几次三番跑来跟王斗说,这些财帛,皆是民脂民膏,应该上缴朝廷,用于各处急需的地方,等等。

金银粮米运来后,他还要亲自带人盘点,但被镇抚司与财政司官员,坚决地挡在外面,整天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关于这些银两财帛,王斗也在盘算,除了给皇帝的一百万两,还有各种所用,自己应该上缴朝廷多少银两。

很快的,朱之冯黑着脸进来,后面跟着笑眯眯的,一样身着大红官袍的大同巡抚卫景瑗。

一见王斗,朱之冯就怒气冲冲道:“永宁侯,下官敢问,你可还是大明臣子?”

王斗诧异道:“本侯当然是,朱公何出此言?”

朱之冯容色稍霁,却仍然愤怒质问:“那为何所获奸人贼产,本官不知具体详额?下官意图派人核查,反被东路官吏阻挡,他们还是朝廷的官员吗?”

说到这里,他声色俱厉。

王斗说道:“哦,有这等事?朱公放心,本侯定然详加调查,给朱公一个交代。”

很快事情清楚明白,王斗将有关人员严词斥责,让他们带朱之冯前往清点。

朱之冯高兴地去了,唯有除见礼外,一言不发的卫景瑗一声叹息。

他的性格软中带硬,面对他,王斗感觉比朱之冯更吃力,他因为在抓捕文令上署名,所以同样饱受弹劾攻击。

很快的,朱之冯清点清楚,统计出了文册。

霹雳一声响,惊人的消息四面八方传开,东路这次查抄奸商财产,所获的金银财帛,数额达到惊人的二百多万两,这还是现银,那些抄没的实物,还未在计算之内。

而在京师,得到消息,一样众情哗然,连崇祯帝得到抄家结果,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二百多万两啊,这不是二百两,也不是二千两,而是二百多万两!显皇帝大派税使,几十年下来,反复折腾,才获得多少?收入内库银的,还不到三百万两!

带来的后果,到现在众臣还在痛骂!

而且,这些银子,还不包含给自己的一百万两。

抄家,难免王斗等人会私藏一些好处,依他估计,抄查各奸商们,所获的金银,应该有三百多万两,甚至四百万!

这还是银子,一些实物,还未计算在内。

他咬牙切齿,恨恨道:“未想这些通奴奸商,如此富有!”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