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637章 送别、新行业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37章 送别、新行业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宣府镇城中心为谷王府,由北向南,分别是钟楼、鼓楼、南门拱极搂,十字大街都有牌楼,一般来说,南向多为官宦、豪门大户、地主老财居住,街上也布满官店与商店。

镇城北向,多各级衙署,被命名“镇朔楼”的鼓楼,每日依更鼓报时,楼内高二米多,直径一米多的大鼓每每敲响,冬冬鼓声立时传遍全城,战时还可报警之用。

鼓楼前有东西大街,东街为按院街,有巡按察院衙门,还有众多的工场与仓房,西街为户部街,有户部行司,内居大督粮郎中朱敏泰,还有户部同知,通判人等,管理朝廷调拨的军事与民用物资,监督地方使用。

这条街上,还有刑部行司,巡抚衙门大堂,规模与总兵衙门相仿,巡抚衙门西侧,是镇城的演箭场,用于军队检阅与城内练兵所用。

因为官民侵占的缘故,这个演箭场越来越小,所以镇城军队操练,一般都放在城外东北郊的大演武场上,该教场也有宣府教场天下闻的美名。

宣府镇,镇守总兵衙门,则设在牌楼东大街上,因朝廷催促甚急,原总兵杨国柱,早已打点好行装,就等王斗接任了。

王斗领军到达,他出城迎接,众官到达了总兵衙门前方,这个被称为“帅府”、“镇朔府”的府邸庞大非常,府前矗立旗杆,高大的影壁,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仪门两侧,大门上挂金漆兽面锡环。

内中厅堂重重,估计整个衙门的占地,不会少于三万平方,总兵衙门东侧,还有儒学与兴和守御千户所,西有武庙与火神庙,一些帅府附属机构等。

看着这个总兵衙门,王斗心潮澎湃,良久,他一挥手:“进府。”

……

杨国柱的几个兄弟,还有他两个儿子,都早早战死,所以有时杨国柱出征,除了一些亲兵,庞大的府邸内,就他的夫人何氏,与一些丫鬟婆子居住。

突然增了人气,何氏很高兴,杨国柱认了许月娥为义女,她同样非常高兴,有时书信来往,何氏逢人便言自家女儿乖巧。

王斗没想到她还颇有幽默感,拜见她时,何氏笑道:“永宁侯与我家老爷算忘年之交,有若兄弟,只是,娥儿算你妻室,她又是我家女儿,你该称老身什么?称我家老爷什么?”

当时很多人窃笑,王斗不由有些尴尬,只是道:“这个,随便叫……”

总兵府邸后院,有从城北山间引入的清泉,厅东菜圃还有龙泉祠及雅乐轩,环境不错,杨国柱打算二十七日走,还有许多王斗熟悉的官将也要离去,王斗打算好好陪陪他们。

所以当日,他谢绝了各官的接风洗尘大宴,对镇城各官的拜访求见,他只对钟调阳道:“礼收下,人我就不见了。”

“国勤,大恩不言谢,只希望到了蓟镇,能再现戚帅时的铜墙铁壁,护我国墙。”

这两日,属下忙着交接军务,王斗则与杨国柱,在镇城各地到处走走,由杨国柱指点迷津。

要离开熟悉的地方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上任,便是杨国柱,也是感慨万端。

此时二人站立的,便是镇朔楼之上,城中屋舍,历历在目,北面不远,便是钟楼,又称清远楼,那处挂的铜钟,敲时钟声洪亮,声响可达四、五十里。

王斗已经答应了杨国柱,临行时,会赠送他大批的东路鸟铳,还有威劲子药,虽然只是火绳枪,然这些武器,都是杨国柱需要的。

同时,抄家所得,王斗与王朴,也送了杨国柱不少银两,让杨国柱感激。

他的军队,完全仿效王斗军队,皆是青壮不说,每人退役后,都可分到全部田地五十亩,只是不比王斗,他的新军,当然需要粮饷,加上各样花费,所以养兵费用,是个大难题。

王斗赠送的银钱,对他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寒风拂来,二人身上衣衫,猎猎声响,指着远方,杨国柱为王斗指点:“镇城坚固,城池北面与西面下,便是柳川河,历年经过改造,成为大护城河。一部分河水,经阳沟渠引入城内,可以补充水源。”

“城池东面不远,为泡沙河,南边不远,为洋河,宣府镇城周边,还有墩台五十余,素为城防耳目。”

看着眼前熟悉的山水,他叹道:“只是镇城虽坚,沿边城墙近二千里,想要守护,却不是容易的事。”

王斗说道:“杨帅放心,我靖边军驻守镇城,定让虏贼匹马不得进入,护卫乡梓平安。”

杨国柱点头:“这个,我相信。”

沉吟半晌,杨国柱道:“国勤,我就要前往蓟镇了,临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斗道:“杨帅请说。”

杨国柱道:“国勤忠义为国,我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是否越权了?”

王斗沉默一会,叹道:“我知道,在很多人眼中,我王斗跋扈之极,只是,不如此,靖边军何以成为强军,东路何以成为桃源?杨帅,你知道的,有时我们做事,只需退一步,就有人紧逼二步,让你一切成果化为乌有。”

他道:“便以杨帅之威,都有许多人虎视眈眈,打新军田亩主意,杨帅又该当如何?”

杨国柱沉默良久,叹息:“是啊,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

他低吟:“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这些事谈来让人头疼,我还是专心打仗,为国驻守边疆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正月二十六日下午,王斗在总兵府,为杨国柱举行送别大宴,靖边军各将,杨国柱麾下各将,都有到达。

众人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王斗与杨国柱,都放开了自己。

谢一科拖着杨国柱的中军亲将郭英贤拼酒,看谢一科爽快,郭英贤欢喜,指着谢一科大笑道:“你这小娃娃,很合我老郭的胃口,我也不欺你,你喝一碗,老郭我喝三碗!”

谢一科叫道:“郭小弟是瞧不起哥哥?你喝一碗,老谢我喝三碗!”

最后,他喝得醉醺醺的,郭英贤也喝倒了。

一场宴,各人都喝得酪酊大醉,彼此大叫:“我们都是袍泽兄弟。”

众人抱在一起痛哭。

二十七日,一大早,杨国柱率正兵营,还有新军各营,离开了宣府镇城,王斗与镇城官将送别,还有许多的新军家属们。

因家中只有一个老妻,杨国柱不忍她一人留在镇城,将何氏带走。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王斗默默在心中道:“杨帅,一路顺风。”

……

虽对王斗到来,镇城各官皆怀心思,不过对王斗动静举动,他们都非常关切。

果然,在正月二十八日,幕府发出第一道告令,进行全镇城的卫生大扫除运动,同时,收购垃圾,垃圾到就给钱,按石计算,支取银钱或是粮票。

以前在东路,王斗有过教训,运送到城外的垃圾,半夜被人偷了,然后又送来卖一次,甚至几次。

为防止这个教训,送到城外的垃圾,由靖边军军士看守,并由医卫司进行焚烧深埋处理,当然,一些牛粪人粪黑泥的,可以用来肥田。

这个告示一出,镇城果然众者如云,只要不是白白服役干活,管吃管住,还有工钱拿,老百姓向来踊跃的,很多人暗赞,永宁侯就是永宁侯,果然与众不同。

当然,也有许多人心中不屑,果然是武夫一个,只讲利,不讲义。

目前镇城情况,虽然一些大街是青石板道路,然也有许多土路,天长地久的,路面积起厚厚的粉尘,天一晴,泥沙埋足,一下雨,则是污泥满道,臭气冲天。

而且因为过往畜车的牛粪马尿,加入许多住户,有往街上沟壑倾倒便器的习惯。

又加之大明北地,广泛用煤,居民许多炉灰,也是乱倒的,所以与大明许多城池一样,宣府镇城,一样粪尿满地,灰尘处处,到处弥漫恶臭。

这样的环境,也是爆发瘟疫的主要原因,也是明末各处一场场疫病,屡止又兴的重要原因。

其实街道市容,大明各地,素由巡检弓兵负责,早成空谈了,因为什么事,都离不开钱粮二字,要做事可以,拿出钱来,这也是明末市政无力的原因。

所以王斗一发出告示,言参与干活各人,每人吃饱,并有丰厚工钱,可谓举城而动。

从牌楼街到钟楼街,从米市街到菜市街,从盐店街到油店街,城内各条大街,各个小巷,处处可见忙碌之人。

众人将沟壕挖开,将垃圾铲平,路面上的灰尘,也尽数清扫,还有一个个医卫司官吏,戴着口罩,将石灰源源不断撒下去。

在无数人的忙碌下,镇城,似乎转眼间就亮丽起来,也快速催生一个产业,收垃圾的,每天,挨家挨户收购煤灰粪便,因为镇城人口众多,收垃圾获利丰厚,为了抢夺,甚至爆发出一些血案。

春耕前这段日子,对镇城民众来说,感觉有点突然新奇,突然间,一家老小,就忙碌起来,不但因为全镇城的卫生大扫除运动,让他们有了活干,靖边军在镇城教场旁修建军营,更需要大量人手。

所以,不但城内外军户民户,甚至各营的营兵们,都争先恐后跑去干活,因为,修建营地,不但有工钱,还有肉吃啊。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