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644章 银圆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44章 银圆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王斗看着手上这白花花,圆滚滚的东西,这是一枚银圆。

整体,制作得非常精美,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上有“皇明宣府镇造”,下有“折金花银一两”,中间则是“崇祯通宝”字样,钱文秀逸,笔画端庄。

背面,则写着“壹圆”两个大字,然后是日月浪涛图案,边上,还有“含银九成五”几个小字。

王斗指尖轻轻抚摸,感受上面的花纹图案,还有边缘的齿纹,又在旁边银箱抓了一把,任其落下,发出锵锵的悦耳声音,银箱内,白花花的光泽炫人眼目。

中间无孔,提早来到大明的这些银圆,几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就可当一枚使用,这也是王斗为了避免因成色、重量不符标准,甚至流通时只能按重量计值,不能按枚计值,失去银圆流通意义防止的。

而且,这些银圆的含银量,还皆是含银九五,与大明折色银差不多,可谓非常的优质。

虽说,此时不能使用机器冲压,有些银圆间,略略有些差异,不过能达到如此精美与标准,已经非常不错,到时民间接受与普及,不是问题。

“哗!”

“哗……”

王斗看向旁边的杜勋与朱之冯,二人也是爱不释手的玩弄着,杜勋手上抓着一把银圆,不时左手落右手,右手落左手,陶醉地听着银圆相互撞击间,发出的悦耳声音。

朱之冯则是抓着几枚银圆左看右看,反复体会手感,还时不时学王斗样子,对着边角吹几下,倾听传入耳内的声音。

他手上的银圆,虽大小相同,然每个面额又是不同,共有一圆、五角、一角、一分四等面值。

这前三等,为银圆,依成色划分,含银量各不同,背面都有标记,后一等却是铜圆。

铜色紫红,大小、图案文字什么,与一枚银圆差不多,只不过正面下方,写着“每枚当制钱十文”几个大字,背面写着“壹分”两个大字,一样铸造得精美优质。

朱之冯抚摸着铜圆,看上面“每枚当制钱十文”字样,又感受着重量,叹息道:“如此好钱,不说每枚当制钱十文,便是二十文,小民们也愿意换啊。”

杜勋点头道:“在京师,这样一枚铜圆,至少可换小平钱二十五枚到三十枚。”

大明铸钱,初明太祖朱元璋时,只交由工部的宝源局负责,那时每年铸钱不多,而且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的停铸,禁用,所以虽那时民间私铸猖獗,然总体而言,铜钱是很值钱的。

然到了明神宗万历时期,因援朝战争,取得铸钱权的户部,大力设置铸钱炉,全国各处纷纷效仿,最后整个大明有多少钱炉无法统计,特别大量的私钱,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让许多官炉纷纷关门大吉。

天启与崇祯年间,一样私钱泛滥,各省钱局滥钱恶钱,赚取利润,崇祯元年,开铸崇祯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铸作精良,然因朝廷财政几近崩溃,不久后,就没有维持下去。

后来铸的各官钱,皆是径小轻薄,为戏称为跑马钱,这时的钱制是最复杂的,各地钱局大肆滥铸,加上全国泛滥的私钱,种类达到百余种。

与历代一样,崇祯通宝以小平钱为主,便是面值一文的小钱,当然,还有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等大钱,便是当二文、五文、十文等钱使用。

大明规定,当十等大钱,至少要钱重一两,含铜要达到多少,然而却很少办到,天启年间,曾开铸当十钱,然因官私所铸大,很快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

各人手中的铜圆,成色好,外形美观,含铜量高,份量足,如杜勋所说,壹分面值铜圆,在外间换二十五文钱,很轻松。

至于银子搞成这个形状,朱之冯等倒不以为意,大明计算银两,向来只看成色与重量,形状什么是不管的,便如碎银子,便是从一锭银子中剪下来的,一剪刀下去,是什么形状?

大明的官银折色银,铸成元宝样子,只是方便统计罢了。

反觉得这样一枚一枚,使用方便,不必再称重量,看成色,与民便利。

“朱公,现大明制钱过多过劣,百姓深受其苦,便让他们占点便宜,又有什么?”

王斗正色说道。

朱之冯点点头,宣府镇也有钱局,铸币不算违制,加上王斗搞的银圆与铜圆,精美料足,与百姓有大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难得没有争吵,就得到朱之冯的大力支持。

他知道,银圆等一出,可能又会有人大骂王斗。

骂其邀买人心,图谋不轨等等,反正鸡蛋里面都要挑出骨头,想到这里,他也为王斗感到愤愤不平,觉得大明许多人已经歇斯底里,这对国朝是没有好处的。

当然,银圆与铜圆该造多少,朱之冯心中没数,现在大明各处钱局,都是开工猛造,谈不上什么统筹。

在朱之冯心中,还是钱币造得越多越好,这样,更多的百姓,可以享受到精美钱币的好处,最后,自己想办法,将宣府镇钱局,交到朝廷的手中去。

只有王斗知道,钱币的发行,不是简单的事,太多太少都不好,特别太多了,大明宝钞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如与粮票发行一样,银钱司各员,也有经过仔细的核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时,银钱司新任大使,便是民政司原商科主事田昌国,他因表现突出,被王斗委以重任,大明许多武官打仗不行,然种田与经商,那可是一把好手,田昌国更是其中代表。

厅中众人,都对银圆与铜圆前景看好,当然,发行后,不会没有问题,比如火耗,还有宣府镇与外间泛滥成灾的私钱,对王斗来说,辖内的火耗问题好解决,私钱,还有将面临的假钱,就要靠重拳打击了。

在大明内,铸钱获暴利,是普遍现象,这时的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至少可得钱一万六千余文,然百斤铜料成本不到一半,利润率差点达三倍,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

所以说,从明太祖开始,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就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发展到现在,越发泛滥,还尽是官将,豪绅,宦官等控制参与,私钱商势力越来越大。

虽说为多少减少阻力,也因为数额大,需要铜料非常多,又趁机为小面值的粮票通行打开道路,宣府镇现不发行面值一文的小平钱,然质优的银圆与铜圆,损害这些私钱商的利益是免不了的。

面对暴利诱惑,很多人可能又会开始造假,发行假银圆与假铜圆。

这是大的方面,便是小的方面,那些卖银秤的,卖银剪的,因为银圆不需剪开称重计算,可能都会有所怨恨。

宣大的假钱等打击,除王斗协调王朴,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瑗等人外,更重要的,让新成立的三晋商行参与打击。

他们商行下,有专门的武力,虽说商行内部,不免有异样心思人等,然大部分,是与王斗站在一起的。

宣府镇,特别镇城一带的豪绅官将,王斗则请杜勋处理,银圆等发行,不是没有铸钱局的功劳,又加上事前商议,银圆铜圆发行,杜勋等人,会有一定分润好处,所以杜勋心下,颇为热衷。

哗哗地玩着手上银圆,听闻王斗的话后,杜勋不动声色一动,再看他手中,那些银圆已经不见了,不知去哪。

他尖声道:“永宁侯不必多说,为国为民,咱家义不容辞!有哪个敢喧闹造假的?仔细咱家剥了他的皮!”

最近整改市容官道,虽然很多大户官绅对杜勋怨恨,但杜勋也因此捞了不少钱,为了钱,杜勋认为自己可以连命都不要,区区怨恨,算什么?

朱之冯低着头,抚摸手中银圆,心想:“若有一日,户部也发行银圆,并推广向全大明,那朝廷钱制无忧。”

……

三日后,宣府镇城,总兵府邸边上的银钱司库房内,高瘦的田昌国,看着库内一个个银箱,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打开库房,把银圆搬出去。”

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圆,不断运出,开始在全镇兑换,引起轰动,早闻银圆之利,一见之后,果不其然。

便是在东路,也有许多军民兑换银圆铜圆,虽然普遍接受粮票,然一代代观念下来,银子,在众人心中份量还是非常重的,换几个在家里总没错。

特别若出去到镇外,那银圆与铜圆的使用,就更加重要了。

而且这银圆铜圆,一枚就是一枚,使用便利,清楚明白,质量又非常优良,为何不兑几个放在家里?

三月初一日,东路保安州城,几年过去,这里变化更大了。

惠民坊一家临街宅院内,一个三络浓密胡须,四方脸,年约五十,穿着团领衫,顾盼间锐气逼人的士绅,正静静看着下方排队兑换银圆的州民,他的手上,同样抓着几枚银圆。

几个文人打扮的人,也站在他身旁张望。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