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藏国 > 第六百四十章 新奇事物

藏国 第六百四十章 新奇事物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50:25 来源:23小说

藏国正文卷第六百四十章新奇事物胡九龄带着众人走进一间很大的厅堂,这里就是展示堂,中间有一张很大的桌子,桌上放着两只陶瓷大罐。

大罐旁边各有一只铜盘,盘子装作纯硝和火药。

“殿下,这就是纯硝和火药!”

李邺上前细看,纯硝是白色晶体,他尝了尝,入口发凉,略有点苦。

李邺又看了看火药,用硝粉、硫磺粉、木炭粉三者混合而成,比例李邺早就知道,硝75%、木炭15%,硫磺10%。

李邺看了半晌,便道:“点燃给我看看!”

士兵把铜盘放在地上,有士兵取来火把点燃,‘轰!’烈焰持续闪耀,随即白烟嗤嗤腾起,很快便烧完了。

李邺一看就知道了,火药是火药了,但燃烧的亮度不够,有点发闷,其实就是燃烧速度还不够,作为燃烧火药勉强合格了,但作为爆炸火药还不行。

“试验过容器爆炸吗?”

胡九龄目光一黯,叹口气道:“还不行,木瓶、陶瓶和瓷瓶都失败了,现在只能燃烧,我们也不知道那个环节出问题了,还得反复试验,找出原因。”

李邺笑了笑道:“应该是延烧速度太慢的缘故,我给你们提个建议,把它充分搅拌均匀,加水和面一样,做成饼,彻底晒干后,放在容器里搅拌成细小颗粒,比芝麻还要细小,再加入一些石墨球,把颗粒的棱角都磨掉,这个时候你们再试验,就会有效果了。”

“好!卑职再试验。”

迟疑一下,胡九龄又道:“启禀殿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硝土太少,我们就算造出火器,数量也不会太多。”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也不要急,慢慢地研制,我不给你们限制时间!”

“多谢殿下宽容!”

离开火器院,李邺又参观其他几个兵器制造工坊,现在因为战乱刚开始,唐朝有庞大的兵甲储备,各个地方都比较容易搞到兵器。

但到了中后期,兵器大量消耗,兵甲就开始不足了,现在李邺虽然暂时不需要兵甲,但未雨绸缪,李邺也在耗费财力物力研制更强的兵器和盔甲。

“上次我说的煤炭,有眉目了吗?”李邺问杨韶华道。

杨韶华面露愧色,“卑职派人到处去寻找打探,都没有发现,卑职会加大力度继续寻找!”

隋唐早已广泛使用煤炭,隋唐的官方的冶炼一直都是用煤炭,唐朝甚至开始使用发热量更高的焦炭,才能造出大量优质兵器。

山南东道当然也有官方冶炼所,但他们所使用的煤炭都是从洛阳运来,目前还有一些存货,李邺当然要考虑远一点,希望能在本地找到煤炭。

但在李邺的记忆中,荆襄本来就不怎么产煤,南阳地区倒有一点点,但品质比不上河东的优质煤炭。

现在虽然河东的煤炭运不过来,但很快就会有机会。

李邺想了想便道:“荆襄不是产煤之地,不要再去寻找,换一个思路,派人去各地购买,我估计能买到。”

“卑职明白了!”

这时,杨韶华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卑职给殿下看一个小玩意,或许很实用!”

他连忙让胡九龄去把昨天制成的新玩意取来。

不多时,胡九龄取来一个白色小木筒,药瓶子大小,握在手上十分小巧,李邺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胡九龄把木筒上的盖子拧开,上面出现一个月牙形的开口,轻轻吹一口气,立刻,有火苗出来了。

“啊!这是火折子。”

火折子李邺当然很熟悉,但这个火折子又和普通火折子不一样,一个是小巧,另一个特点是很容易出火。

但这个也不算新奇,李邺笑问道:“还有什么特殊优势呢?”

“殿下,它里面有火油,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点火三十次,如果不熄灭,能烧半个时辰,远比我们现在用的火折子次数多,时间长,对普通百姓意义不大,但对军队非常实用,无论火油还是火药,另外它还能防水.”

try{mad1();} catch(ex){}

“等一等!”

李邺忽然发现另一个奥妙了,盖子竟然是螺纹,他顿时又惊又喜,火折子他不稀罕,多带几支火折子一样用,关键是螺纹啊!

“这不是我上次给你们讲过的太极原理,一正一反,螺旋上升,两件物品就契合在一起。”

李邺只是在几个月前简单说了说螺丝和螺帽的原理,画了一张草图,他就不管了,甚至把这件事忘记了,没想到时隔数月,居然铠曹司把它搞出来了。

“没错,这就是殿下说的螺丝,是一个长安过来的老工匠根据殿下的草图花了一个月时间琢磨出来,但是.”

“但是什么?”

杨韶华苦笑道:“但制作它实在费时费力,耗时一个月,失败了无数次,关键是稍微一点点不精准,它就拧不上了,卡在半途,进退两难,我们都遇到过,其实我们觉得做紧固件,还是榫卯更实用,而且可以千变万化。”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任何新事物刚刚出现都是很粗糙的,不实用的,就像火器也是,它的威力远远比不上弓箭,但只要继续发展,迟早有一天,钢铁会取代木材,火器也会取代刀枪弓箭,所以我们不要排斥新事物,而是去深入研究它,利用它,把它做得更好,更精致,更方便。”

李邺又指着木盖子的螺纹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不需要专业木匠去做榫卯,随便一个人就能把两件物品连接在一起,虽然钉子也可以做到,但要取下来呢?还得拔钉子,不像它,拧上去,拧下来都很方便。”

杨韶华和胡九龄都惭愧道:“我们明白了,殿下说得对,不接受新事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