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藏国 > 第九百九十三章 视察工坊

藏国 第九百九十三章 视察工坊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50:25 来源:23小说

一转眼,陇右的冬天又再次来临,第一场小雪飘飘洒洒落下。

天渐渐亮了,温暖的被子里,搂着杨玉环雪白细腻的娇躯,李邺也不舍起身。

杨玉环确实是一个堪称冻龄的女神,没有对比,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觉。

她的三姐杨玉珮这几年皮肤渐渐松弛,眼角的皱纹涂粉都难以掩盖,皮肤上的光泽也消失了,就像一颗光泽黯淡的珠子,原本那种成熟女人的珠光宝气渐渐消褪。

但杨玉环完全不同,皮肤依旧如羊脂般的光滑细腻,雪白如脂,充满了弹性,有一种丝绸般的光泽,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一双美眸如深潭,身体丰腴熟美,无比诱人,看起来就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不愧是千年一出的绝世美女。

“今天是休日,夫君就再睡一会儿。”杨玉环搂住丈夫的脖子,在他耳边娇声道。

李邺苦笑一声,“今天还有事,不能再恋温柔之乡了。”

杨玉环撒娇道:“好容易休日,人家就想让夫君多抱一会儿。”

李邺腹部火气燃起,翻身压住她笑道:“那就再行一次晨礼!”

杨玉环搂着丈夫的脖子,眼波流转,百媚横生,“贪吃鬼,奴家要被你折腾死了。”

很快,她眼光开始迷醉起来.

两刻钟后,李邺终于起身了,他穿上内衣,杨玉环连忙拉了一下铃铛,两名侍女飞奔进来,伺候主人起床了。

“玉环,你三姐孩子的病情好点了吗?”李邺问道。

杨玉环叠了一卷毛巾夹在腿间,躺在床上慵懒道:“应该好多了,这几天她都没来,我昨天派人去问了,孩子之前病情很严重,连阿姑都说可能保不住了,但用了夫君的救命药后,病情开始明显好转了,阿姑说只要一个月不出门,好好调养就能康复。”

杨玉珮去年也收养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半岁小娘子,取名杨文静,很活泼可爱,但一個月受了风寒病倒了,估计是得了肺炎,病情危重,连李腾空都认为孩子保不住了,但杨玉环送去一颗李邺的保命丹,孩子分三次服用后渐渐退烧,加上李腾空的全力救治,孩子开始好转了。

“我三姐说,要好好谢谢夫君的救命之恩。”

李邺连忙摇头,“要谢就谢你吧!和我没有关系。”

杨玉环掩口笑道:“夫君是害怕三姐以身相许吗?”

李邺眼珠一转笑道:“你三姐那么有钱,如果她肯捐点钱粮给慈幼院,我不反对!”

“好!我去给她说,她肯定愿意。”

李邺梳洗完毕,俯身重重吻了一下杨玉环,这才快步离去了。

杨玉环眉目含春,浑身娇软无力,吩咐侍女道:“安排热水,我要好好洗个澡!”

今天是休日,如果普通官员是难得的休息日,可对高官却无所谓休日了。

今天李邺要去刚落成的纺织工坊巡视,时间已经安排好。

几名高官在官衙汇合后,便乘坐几辆马车出发了。

陇右的纺织业一向比较落后,但制革业很发达,仅有的一些纺织业也主要是用羊毛织地毯,织造营帐。

这一次,李邺通过独孤业的关系,从河北赵州买来三千张织机,稍稍进行改造后,成立了官营布坊,招募手巧的工人织造棉布。

try{mad1();} catch(ex){}

管事叫做张留臣,河北赵州人,跟随织机一起过来。

现在河西和朔方种植棉花的规模很大,接近五万顷,去年产量达一千二百万斤,已经完全满足了填充取暖所用,必须开始走上织布之路。

三千张织布摆放在五座仓库一般的大厂房内,三千名工人在操作机器,看起来都很熟练,厂房内一片机杼声响。

管事张留臣介绍道:“启禀殿下,织布不难,难的是纺纱,很讲究技术,首先是剥棉籽,现在是用水力轧棉机,两根铜棍转动,把棉籽挤出来,还不错,只不过还需要人工稍微清理一下,把残留物捡掉。

然后就是弹,用长弓加棒槌把棉花彻底弹松弹透,蓬松干净,一点疙瘩都不能留,这个必须男人来做,要很高的技术。

第三步就是卷棉线,这个也需要很高技术,必须松紧正好,粗细均匀,不能像蛇吃蛋一样,一坨一坨的,而且一定要细,纱线细,布料才会细,这是关键;第四步才是纺纱,必须均匀地纺在棉锭上”

“这里有纺纱工坊吗?”李邺问道。

张留臣摇摇头,“我们没有,但有三几家小的纺纱工坊专门替我们纺纱,刚开始不行,现在练了几个月,棉线品质越来越好,有一种脚踏式纺纱机,可以同时纺三根线。”

刘晏笑道:“张管事,有没有织好的布让我们看看。”

“有!有!请这边走。”

管事带着他们来到仓库,仓库内铺着木地板,非常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要换松软的布鞋进去。

仓库内全是木架,木头打磨得很光滑,上面铺着皮子,然后一匹匹布整齐码放在货架上,棉布厚实洁白,纹均边直,一看就是上等的布匹,质感非常好。

张留臣很得意道:“我们还专门派人去高昌学习纺织白叠布,现在我们陇右织出的棉布比高昌布更细更好。”

“本钱呢?”

李邺问道:“一匹布的本钱有多少?”

“大概一贯三百钱左右!”

李邺心中迅速算了一下,现在一匹中原产的细麻布,市价就在一贯钱,江南产的丝绸,一匹要五贯钱,而棉布到市场上,至少要卖两贯钱,这个价格在细麻和丝绸之间,但品质要比细麻好,普通人家肯定还是选细麻布,但条件稍好的中等人家,应该就会选更加松软透气的棉布了。

旁边刘晏道:“这只是白布的本钱,如果加上漂染上色,本钱还会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