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 后记:梁帝国灭亡的原因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后记:梁帝国灭亡的原因

作者:zotman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4:10:55 来源:书海阁

梁帝国始建于881年,灭亡于十二世纪末,享国三百余年,这里我简略写一下梁帝国是怎么灭亡的。

萧景琰于943年登基,萧选直接退位当了太上皇,萧景琰在位大约30年,于973年驾崩。

在位期间萧景琰收复了河西走廊、幽云十六州,把中原的梁帝国重新变成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并把原来纪王爷带的纪城军改成了长林军,给秦宗壁来带,等到萧庭生成年后,这支军队的指挥交给萧庭生,并且朝廷派多个监军监视他。

在萧景琰的晚年,北燕经常爆发内乱,这让慕容成玉总是自顾不暇,而慕容成玉也在心力交瘁中病逝,慕容成玉死的很早,他死的比萧景琰还早,他的人生只有短短的50年而已,在940年燕京政变的时候,慕容成玉只有21岁而已,他死于969年,可以说是累死的。

慕容成玉一死,燕国失去了唯一的靠山,萧景琰得以进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萧景琰的儿子萧歆其实是个很无能的太子,一来他没有多少基层的政治经验,二来,他生于深宫之中,很少锻炼身体,因此到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失眠、心悸等等。

萧歆生于935年(本书中没有交代,这里提一下),死于994年,享年59岁,他是萧景琰的嫡长子,萧景琰一生生下了三个孩子,都是男孩。

长子是萧歆、次子是萧韵(早夭)、三子是莱阳王萧韶,三个孩子都是柳慧仪生的。

萧韶死的比较倒霉,东海军在萧景琰登基后选择投降萧景琰,这里就成了莱阳王萧韶的封地。

莱阳王在琅琊榜2里面提到是被萧景琰赐死的,这里则是莱阳王壮年之时落水意外身亡。

任何长辈都比较宠自己比较小的孩子,萧韶完美继承了柳慧仪的财会技巧,可是死的太早。这让萧景琰悲伤无比,所谓白头人送黑头人,这种悲伤是导致萧景琰死于973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萧元启生于971年,在萧景琰去世时,柳慧仪还活着,她决定带带萧元启,可是萧元启到了979年的时候,柳慧仪就病逝了,这让年仅8岁的萧元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当时,皇帝萧歆决定让萧元启去就藩,离开了老太后的萧元启从小便失去了任何的管束,他便被墨淄侯带大了。

墨淄侯虞天来,是梁帝国的得力大臣,也是萧韶的得力部下,很受萧景琰的赏识,因此受封墨淄侯,在即墨有三千石的食邑。

虞天来带大了萧元启,这个时候萧元启21岁,已经是992年的事了,这个时候,作者本人设定的琅琊榜2的剧情正式开始。

大渝在萧景琰收复河西走廊后,不得不撤到了西域,这个时候大渝的首都改为了庭州,也就是如今的乌鲁木齐。

大渝打不过大梁,就西扩中亚,获得了大量领土后,又开始出兵攻打河西走廊了。

这个时候要提一下萧庭生和他的两个儿子了。

萧庭生生于928年,这个时候他已经64岁了,所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萧庭生仍然带着兵从甘州和凉州到处跑,为了抵御渝贼的攻击,长林王府设置在了凉州的武威。

萧庭生有感力不从心,此时朝廷分成了四四分权的原则。

所谓四四分权,即萧景琰改革下来的一套政治制度,朝廷分为:中书门下、计省、枢密院、谏院的制度,而中书门下分同平章事、中书令(参知政事)、门下侍中、皇帝侍读的四人牵制模式。

计省分为计相(户部尚书)、盐铁使、马政使、户部侍郎的四人牵制模式。

枢密院分为枢密使、枢密副使、禁军都指挥使、侍卫司指挥使的四人牵制模式。

谏院分为御史大夫、汴梁悬镜司都指挥使、三司推事、谏官的四部门牵制模式。

此即四四分权,这套政治制度使梁帝国得以安稳运行下去。

这个时候的同平章事是荀皇后的哥哥荀白水,荀白水是个贪污成瘾的人,这导致了爱好君王名声的萧歆没法去找荀白水的麻烦。

在朝廷中,荀白水确立了“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这就导致了梁帝国的官场已经失去活力、僵化了。

这个时候萧平章正担任甘州防御使的职责,此时萧平章跟琅琊榜2不太一样,这个时候萧平章已经42岁了。

他不是海宴设定的罪犯的儿子,这里我设定他是萧庭生的长子。

萧平章很倒霉,他和蒙浅雪生了三个女儿,就这样萧平章不得不把三个女儿改嫁给朝廷其他的权贵。

他还有个弟弟,就是萧平旌,这个萧平旌31岁,妻子是林奚,他生于961年,受到父亲的恩荫,23岁去地方做官,一开始他是泸州知州,后来因剿灭四川民变有功,荣升四川兵马招讨使,负责整饬四川兵备,也负责提供兵源给萧平章,让他和渝贼打仗。

萧平章在甘州和渝贼打恶战,在994年的一场战争中,被渝贼用毒箭射中了心脏附近,很快他就死了,不久后萧庭生也因为丧子之痛与过度劳累,病逝了。他们并没有受到朝廷的猜忌,此时虽然荀白水外戚专权,但是他被萧景琰创立的四四分权的原则给限制着,而且萧庭生同意朝廷设置监军的牵制原则。

导致萧平章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大同府沉船案”。

所谓大同府沉船案,是因为大同府有一批官船,运了一批军饷,从御河运向幽云十六州,当时北燕正在攻打大梁,结果因为船只破旧,导致军饷沉入御河了,这个案子很快就查出来了,涉案人员均被正法。

大同府的军饷一沉,导致朝廷不得不再分出一笔军饷给幽云十六州,导致甘州暂时缺饷。

甘州缺饷的后果是有一批士兵在闹,萧平章无奈之下只好解散一批士兵,让他们回凉州找长林王要军饷。

这就导致了甘州的兵力缺乏,不得不采取防守的方式,这就导致了甘州被大渝猛攻的后果。

萧平章不得不带着亲兵上战场,这就导致他被毒箭射中的结果。

萧平章死后不久,萧庭生也就死了,萧歆决定派萧平旌去甘州阻止大渝的进攻。

萧平旌的业绩是四川第一,他整兵很有成效,这个时候萧歆也是油尽灯枯,不得不把帝位传给幼子萧元时。

很多人会很纳闷,萧歆58岁死亡,为什么只有这个9岁的儿子还活着呢?

萧元时有好几个兄长,结果这几个兄长因为各种意外全死了,这个9岁的儿子也是体弱多病。

萧平旌对付大渝很有手段,他知道整个河西走廊千里荒漠,都是一堆戈壁滩,所以大渝军队的机动性很强,因此以往梁帝国所用的类似断粮道断水源的方式对渝贼没什么用,因为渝贼只会把兵力集结在靠近水和草的地方。

根据这个情况,萧平旌时常派出斥候侦查渝贼有可能的驻地,他发现渝贼经常集结在甘州附近的一个绿洲旁,便率军突击这个绿洲,把渝贼打的大败而逃。

萧平旌依靠军功,在四四分权的梁帝国下,受到大众推举,成为枢密使,并担任摄政王。

萧平旌成为摄政王后,他决定把枢密使一职让出,以表对梁帝国的忠诚。

但是这个时候,萧元启存在着对任命枢密使一事的信息差,以为造反夺位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打响了自己才是萧歆继承人的旗号,带兵去攻打汴梁。

萧元启攻打汴梁,有墨淄侯虞天来的游说,虞天来游说到了四万兵马支持萧元启,因此汴梁打响了保卫战。

可是萧元启选错了时机,这个时候萧平旌已经在甘州击败了渝贼,正回到长安负责粮饷的分发事宜,正好赶上了萧元启造反,部下就劝萧平旌干脆带兵去勤王。

正好甘州营的缺饷兵马来了一批去长安领饷,一批湖北随州营的团练正好赶到了长安,准备为长林军补充兵员。还有周边的一些凤翔军等,萧平旌凑了两万兵马,开始进京勤王。

萧元启没有打下汴梁,他听说萧平旌来了,就和虞天来急忙带兵去荥阳一带和萧平旌决战,结果他到了荥阳后,发现萧平旌已经派了两千轻骑袭取了荥阳,地理优势已经在萧平旌这了。

萧元启不得不在荥阳城下和萧平旌打决战,他被萧平旌打的溃不成军,想要退回山东造反,结果在路上被部下杀了。

萧平旌回到汴梁后,因受到荀家贪污、构陷官员的影响,担心遭到长林王清算。所有人都在劝萧平旌干脆就逼萧元时退位,自己当皇帝算了,反正萧景琰也给萧景禹平反了,干脆以萧景禹为正统,追封萧景禹为皇帝,自己重新登基。

萧平旌拒绝了这个建议,可是运气他运气挺好,萧元时因为萧歆统治末期,汴梁出现瘟疫事件,萧元时染病,后身体逐渐不适,病亡,萧景琰一脉断绝,皇位重新回到萧景禹这一脉。

大概到12世纪中后期,梁帝国出现了许多农民起义,导致外敌入侵,梁帝国最终在内忧外患下于13世纪初灭亡。

喜欢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