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积此时已经五十岁了,精神健硕、孔武有力,仍然老当益壮。
……比七郎常见的乡下老农要显年轻多了。
见到七郎,李积欣慰笑道:“前朝征辽东,人们为躲避征兵不得不自残肢体,如今朝廷才说要征高句丽,就有如此多壮士踊跃参加,这是朝廷的威信,是圣明天子感召之力。”
七郎:……果然是老将,这番话陛下知道了一定很感动。
前朝征高句丽失败,各种天灾**也是原因,时也命也。
李积正色道:“上战场不同小孩子玩游戏,也不是纸上谈兵,是会有伤亡的。你回去和家人好好告别。”
七郎说:“我知道,但我有必须去的理由。”
李积点点头,又和七郎讨论了一会儿火药和铁壳地雷的用法,就让少年离开了。
对于七郎能够随军出征,国子监的唐璿非常羡慕。
他也非常崇拜李积,但是没有随军出征的必要理由,家里人也不同意。
“真羡慕你啊!”唐璿感慨。
七郎拍拍他的肩膀:“你以后会有机会的。”
和唐璿熟悉之后,七郎就努力回想“唐休璟”的一些事迹,然后隐隐记得,唐休璟运气不是很好。
明经科及第,出任吴王府典签,后受吴王谋反案牵连,被贬到辽东的营州任户曹……
此后几十年,他从东北到西北,走到哪,哪里就有异族入侵。然后他就一路捶过去,奚族、契丹、突厥、吐蕃……都被他捶了一遍。
以一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精神,从年轻打到年老,终于被提拔入长安朝堂为官时,他已经七十岁了。
武则天都遗憾地说:“我重用你太晚了。”
幸好唐璿活得久,一直活了近九十岁,终于位极人臣,也算是大器晚成了。
两个小少年此刻意气风发,都想着上战场一雪前耻,让高句丽人好看!
……国与国之间的大事,本来是无关私仇的。
可人都有亲人,想到死在高句丽战场上的亲人,又如何能不记仇?
皇帝决心一战彻底消灭高句丽,因此准备工作也要做的充分。
七郎把行李都收拾好了,也准备好了弓箭、大刀、随身武器金刚杵,接下来就天天在军器监炒火药。
直到赵六郎带着安二娘回长安,大军都还没动身。
赵六郎站在七郎面前,张口结舌了好一会儿,捶胸顿足的说:“这样的大事,你怎么能不跟家人商量就私自决定?现在还能换人吗?我替你去!”
说完,就想拉七郎出去。
七郎脚步不动:“六哥,这一回朝廷下了决心,派出的是李积这样的宿将,听闻皇帝也极有可能亲征。又有新罗与我朝配合,胜算是很大的……”
“胜算?”赵六郎着急地说,“我虽然年轻,也听人说过征高句丽的事。前朝哪一次征高句丽,不是下了决心,派出的兵马都比这一次多。可是……”
“幺弟!我们每一年去扫墓,祖父和伯父们的墓,都是衣冠冢啊!”
如果不是赵老汉跑得快,他们这一支就绝嗣了。
七郎拉着赵六郎的手,认真地说:“六哥,我知道!这就是一个给祖父和伯父们报仇的机会啊!六哥,你们不是都说我算得准吗?那我就要说,此次征高句丽,一定会大胜!”
“而且,六哥你代替不了我。”七郎笑了笑,骄傲地说:“我是军器监主簿,奉命运送火器,是随便一个人能代替的?”
这种时候了,他还得意!
赵六郎气得想打七郎一顿,可是他不敢……七郎从小就聪明能干,他习惯了听七郎的话,哪里敢打?
七郎说:“反正我是一定要去辽东的了,你先别传信回家,等我立功了给家人一个惊喜。”
赵六郎抱着头蹲在地上,唉声叹气:“爹娘要是知道,不知道怎么哭呢!你别想立功,保住小命要紧。”
虽然赵六郎在七郎面前没什么做哥哥的威严,七郎还是像个听话的弟弟一样,乖巧地答应。
赵家兄弟这里,是兄弟情深的温情。
而太子和魏王之间,就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皇帝要亲征,即使不是和先遣部队一起,最迟也会在明年启程。
皇帝出征了,长安城就是太子的地方了。
跟在魏王身边的人都很不安,担心被太子秋后算账。
那么没办法了,只有先下手为强了。
朝廷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征高句丽时,有人告发,此次征高句丽的主将之一,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勾结太子,图谋不轨。
张亮有五百个养子,告发此事的,是其中一个养子。
朝廷还来不及彻查,太子却同时病倒了。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农门状元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