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看了之后,却不得不承认,赵全在政务方面有一手。
对于边疆之地,教化比税赋重要,只有思想上融合为一体,才可能长治久安。
“……四夷从化、万国来朝!”
“卿本佳人,奈何与我为敌?”长孙无忌感叹了一句。
将来无论谁主天下,都舍不得杀这样的人才。
长孙无忌虽和皇帝争权,却也希望大唐更加强盛。
奏折中还提到设置学田,收成归官学。
到宋朝才盛行的学田制度,被七郎提前整了出来。
大宋,那可是读书人最幸福的朝代!
学田是经过验证的可行制度!
皇帝拿到奏折,和中书省、礼部开了个小会,才把学田制度定下来。
……先由岭南试行,再到各地推广。
盛世太平,正当弘扬教化。
他的江山,必定是一个文治武兴的太平盛世。
皇帝畅想着未来,又想到眼前的困难,眸光黯了黯……在权与利面前,无法顾念甥舅亲情!
赵四郎回长安后,帮助七郎大肆宣扬岭南的好,吸引人才。
然而任他吹得天花乱坠,肯主动请缨下岭南的人还是没有。
开啥玩笑,赵都督都是被贬谪才去岭南,自家好端端的过去?
脑子没毛病吧?
赵四郎看着无人响应,正想着要不要心一横,自己请命算了……总算有人站了出来。
长安县丞骆宾王主动请求调任岭南,要去主持官学!
与他交好的人都好言相劝,要报答赵都督知遇之恩,亦不必搭上自己的前程性命。
骆宾王很洒脱:“我是赵叔父一手提拔的,若没有他赏识,就没有今天的我。李大郎都能追随赵叔父去岭南,我如何不能!”
皇帝得知之后,特意召见了骆宾王,表扬了他不畏艰苦、为边疆效力的精神。
有了这一个例子,又有脑子有毛病的人出来。
光禄卿卢承庆上旨,请求调任他的族侄卢照邻到岭南,任市舶司使。
“赵都督在辽东建大连港,卢照邻曾协助其主持海贸,有经验。如今赵都督到岭南,想必也要重整市舶司,正需要熟练的人。”
皇帝笑着准了。
赵全生财有道,一旦重整市舶司,想必年年能给朝廷送一大笔税钱!
……从辽东调去岭南,都说不好哪里更惨。
不是冷死就是热死。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卢承庆跟自家族侄有仇。
骆宾王领了调任文书,收拾简单的行李,一人一马即将南下。
他的朋友们为他送行,其中有两个年仅**岁的小孩子,脆生生地说:“久仰赵大都督的盛名,等我大一些也要去岭南,到时候还要请骆大哥为我们引荐。”
骆宾王笑着说:“行!都督一定欢迎你们。”
这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勃,另一个叫杨炯。
跟他年少时一样,都有神童的名声。
而此时,七郎还不知道他的便宜贤侄们要到了。
他带着孩子来到番禺码头,见识一下“万国商船齐至”的盛况。
大食船队的商人和水手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到了!前方就是东土大唐!
一路经历狂风巨浪,就是为了这一刻,惊天的财富就在眼前!
唯一遗憾的是,大唐太强盛,必须用货物交换,不能强抢。
七郎带着孩子们在港口,看着一艘艘海船靠岸,自豪地说:“他们不远万里而来,就是仰慕我大唐盛世!”
孩子们是见过世面的,看着那些褐发、蓝眼的番邦人,没有惊讶害怕,只是很好奇。
赵禧问:“爹爹,他们仰慕大唐才过来,那我们不仰慕他们,就不用出海了吗?”
七郎认真地说:“我们也要主动出去看看,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天下局势是不断变化的,固步自封要不得,也许别人在你不知道的时候迅猛发展了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蛮夷亦有可学习的地方。”
赵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赵正大声说:“我知道!爹爹用来计算的数字,就是蛮夷想到的!”
七郎摸了摸儿子的头,赞许:“我儿真聪明。”
……搞海贸的都知道,无论哪个港口都是危险的,这里虽是泱泱大唐,海商的仍抱有警惕心。
七郎观察着,说:“你们看,番邦蛮夷行事亦有章法,咱们今后远航可以借鉴。”
赵禧和赵正都瞪大眼睛,仔细看港口的情况。
七郎微笑:“冯家兄弟挺有能耐。”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全国最大的海贸城市,能够把港口管理好,就是能耐。
都督府的司户参军及主簿等过来禀报:“都督,贸易的货物准备好了。”
“很好!到藩坊去,我亲自见一见领头的大海商!”
来自波斯、大食的船,不是常年都有,甚至有时候几年都不来。
因此每一次远洋海船来,都是城中海贸商人的发财良机。
也是市舶司上下的发财良机。
广州设有市舶司,职掌进出船舶货物检查、征收榷税、抽样、贸易诸事。
但港口码头在冯家兄弟手中,市舶司亦是冯家的人,朝廷收不到海贸税。
七郎没想一来就用武力强夺港口。
他决定徐徐图之,先自筹货物插手海贸,再把市舶司掌控在手中……
若是强抢港口,冯家兄弟还能抵触反抗,可他只是参与贸易,冯家没有理由反对,只能听之任之。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农门状元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