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 > 第520章 张元林带队打响第一炮,陈书记表现平庸三过家门不敢入(修改重发)

“什么情况这是,难道是工地上出了事儿?”

下意识的,张元林以为是出了事故,不然没道理大晚上的出动这么多人。

本来白天干活就够累的了,吃过饭肯定都想好好休息,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发生,想来没人愿意这么晚了还跑出来折腾。

最关键的是,从集体宿舍跑出来的人杂七杂八,什么工种都有,要知道他们都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单独作业,根本没道理这么多人集体出动。

难道说,出了事的地方不止一个?

这不应该啊,自己设定的改革计划虽然要推翻原有的设施,但是每一步都建立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怎么都不可能置人命关天的事情于不顾。

有风险的事情肯定会小心谨慎的应对,要是拿不准主意宁可暂停放弃,这也是张元林做事的一贯准则。

想到这里,张元林的心情变得沉重紧张,没有再多想,赶紧披上衣服就出了门。

等追上了大部队,张元林却发现这帮人三俩成群,欢声笑语,哪里有一丁点出了事儿的样子。

这让张元林非常不理解,只得抓一个人问问具体是什么情况。

一看是张元林拦路,扛着工具的工人眼睛一亮,连忙上前感谢道:

“张师傅,您对我们真的太好了,为了帮大家解决困难,特地请了娄家来帮助我们,对于您的恩情,大家伙儿是没齿难忘,可我们拿不出钱给您,就只能替您多做事,多干活。”

很快陆陆续续有人注意到张元林的到来,纷纷向他靠拢,诉说着对张元林的感激。

听到大家的解释,张元林总算是明白了他们大晚上扛着家伙事儿要去做什么,并非是出了大事故,而是他们为了偿还恩情选择自愿加班!

这让张元林感到十分的欣慰,看样子他选人的眼光还不错,来的都是些有情有义的真汉子,这些人知恩图报,张元林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去培养他们。

虽然这次出来跟着张元林是打白工,不拿一分钱,但是跟着张元林学到的进阶本领将来回去以后随便去哪里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他们竞争上岗的明显优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以后,他们会比现在更加的感激张元林的大恩大德。

除此之外,还令张元林感到意外的是娄家的态度。

在出发前,张元林和娄半城有过一段私密的谈话,没有什么过于沉重的话题,更像是老友对老友临行前的道别和叮嘱。

最开始娄半城的意思是张元林在外面遇到了任何困难都可以找地方用电话或者信件与他联络,只要是娄家能触及到的地方,娄家就一定会全力以赴的伸出援手,或者是第一时间疏通关系给予相应的帮助。

张元林表面上答应下来,实则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当只是娄家的善意,或者说习惯性的客气几句。

毕竟出了四九城,娄家的名头就不怎么好用了,更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从前,并非以某个家族的能量就能轻易左右地方的决策,尤其是涉及到更高层面,那些家族的影响力就更小了。

但根据这些工人农民们接收到的回信来看,娄家对他张元林的提醒十分重视,也认认真真的的落实到位,没有丝毫的马虎。

所以张元林感到意外,他没想到娄家会这么听自己的话。

“嗯,看样子娄家背地里遇到的麻烦比我想象中的要多,不然也不会对我的随口一提如此听劝,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娄家愿意听我的话说明他们很信任我,既然如此,那不如来做一笔对大家都好的公平的交易。”

“正好全国推改革搞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你娄家早晚要碰到大麻烦,守着那些家产没啥意思,还是拿出来做口碑更划算,拿钱消灾嘛,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张元林心里想着,决定抽个时间给娄家写封信,内容的开头写上工人农民们对他们娄家伸出援手表示万分感谢,接着告诉他们要继续行善,做好事不能停,其次就是旁敲侧击的提醒他们再大方些,主动提供更多的金钱和物资支持这次全国范围的行动。

如果娄家人真心的信任他张元林,那就肯定会照着提示去办,这样做不敢说可以保住娄家丝毫不受历史洪流的冲刷影响,但最起码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

娄家拥有雄厚的底蕴,只要不受到致命伤,不被一刀切,将来留在内陆并且重新崛起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张元林虽然已经对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规划,但也明白独木难支,一个人挑战全世界的难度,条件允许的话,肯定是需要盟友来分担压力的,像娄家这样的大家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回过神来,张元林看向眼前干劲十足的工人和农民,知道这时候不应该阻止他们,以免坏了士气,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便叮嘱道:

“行,你们肯卖力的干活儿,咱们也能尽快的把这第一个项目顺利完工,往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干好了这个项目大家一起回家休息休息,看望一下家人,然后再继续第二个项目。”“虽说是参与上山下乡的行动,但我有我的想法,上头的领导也同意让我用我的方式带领你们做事,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大家的信任,所以各位一定要安全作业,不可出现一丝一毫的意外!”

按照组织上的意见和管理条例,去上山下乡是要到某个地方呆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如果像一阵风一样来了又走,那是不可能成事儿的,也更别提搞成绩做贡献了。

可张元林有他自己的计划和打算,按部就班的出来,不动脑子琢磨说难听点也是在混日子,原本当地的条件和水平如何,不可能因为多点人来帮忙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想要走出新的路子来还得有人顶上去搞发展搞创新。

就像陈书记带领的那一队,他们打算围绕着四九城的供需来做事,虽然符合大部分人的建议和提醒,可这么做会错过对其他地方的支援。

而其他人根据命令到指定地点去上山下乡,一样是没有个人想法的,如果不能让当地发生改变,那就没办法离开,这么一来,不到最后运动结束都走不了。

张元林就不一样了,他要敢为人先,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改革和发展去的,说是带头参与,实际上也只是借这项运动,这个机会大展身手,顺便推进全国各地的生产以及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倘若未来十几年的历史进程比较平缓,张元林也不会上赶着抛头露面,可后面即将发生的是大面积的饥荒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千家万户,这期间饿死了不少人,要知道在国力孱弱求发育的阶段,充足的人力是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所以张元林这一次冒险出手,也是想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的损失,为将来国力爆发式上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面对张元林的关心,工人和农民们感受到了一阵温暖,一个个笑着表示绝对会按照张元林定下的规章制度做事。

“走吧,同志们,只要没累坏,咱们就铆足了劲干,等这里的项目结束,张师傅就带着咱们回家和一家老小团聚咯!”

随着一声欢呼,众人扛起工具,拿上火把和灯具,众志成城的加班去了。

看着大家伙儿远去的背影,张元林心中感慨万千,又驻足了片刻,他转身回了屋里,拿出了计划书,翻阅了一会儿后便开始进行涂抹修改。

“照这个速度下去,我原本做的计划都得提前了,这样也好,早点完事我也好早点回去,继续当个小小的机修工,过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悠闲日子!”

……

就这样,在家人的好消息和共同的激励下,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工人和农民们却是全心全意的替张元林卖命的工作。

原本计划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完工的项目只用了一个礼拜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再就是张元林要亲自到场验收,检查一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顺利的话预计两天就能彻底收尾。

说是来帮忙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实则是借着这个幌子把当地落后的地方全部推翻重建。

张元林知道自己是初来乍到,即便是有四九城大领导的书信撑腰也很难取得地方领导以及居民的绝对信任,为了不闹矛盾,不发生冲突,就只能先老老实实的带着组织上的命令先入驻。

等一切都稳定下来后,张元林就立马安排人手对当地的一切现状进行改革,该修的修,该拆的拆,该建的建。

从当地的道路开始着手,不适合运输的路修缮或重建,不方便运输的地方就开拓新的道路,如果一个地方连条像样的大路都没有,连一套像样的道路系统也不存在,那就不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接着是升级当地日常使用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好的工具就是增产的好武器,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全套工具更新到位,才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是选地和开荒,以及完善灌溉功能,这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针对的是粮食增产方面,一旦耕种的效率提升了,原本的田地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开疆拓土也很关键,跟着灌溉系统也要搭配上去,农作物离了水可活不下去。

紧跟着就是最后一步,改良工农业的工艺和耕种过程,这也是最核心的步骤,老旧的工艺和过程优先不用提,但是缺点却能找出一大堆来,张元林亲自来到这里,就是要破旧立新。

当然了,地方领导和居民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在得知张元林带人过来的目的是增派人手时,他们自然是表示欢迎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张元林等人的动作幅度过大,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把村子原本的面貌修改的乱七八糟大变样,于是一个个都变得警惕起来。

有人开始出面阻挠工作了,也有人找到张元林旁敲侧击的想了解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要不是张元林带着组织上给的红头文件,当地的居民们早就开始赶人了,连地方领导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面对这样的变故,张元林并不觉得意外,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毕竟是他们生活多年的家,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意去做改变,现在却被人一帮外人拆拆补补,这让他们如何会不抗拒?但好消息是张元林带来的工人和农民们十分给力,四十来号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并且会主动加班加点的赶进度,这让张元林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同地方领导和居民周旋扯皮。

一晃一个礼拜过去了,这天又有人来张元林的住所堵门,若非地方领导跟着一起过来稳住局面,怕是张元林在睡梦中就要被人闯到房间里拖起来质问。

“各位,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也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生气恼火,今天我就不和你们讲废话了,知道你们不爱听,忍耐也达到了极限,只是我在这里一时半会儿的说不清楚,不如大家跟着我一起到现场去,由我亲自介绍为你们打造的新家园!”

说完,张元林领着众人出发,一路上解释着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

边走边说,张元林仿佛是走在自己的家乡一样,无论是哪个角落都无比的熟悉,把地方官员和本地的居民们都给震惊了。

要知道张元林来这里算上最开始休整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超过十天,可他是如何做到和大家一样熟悉这里的?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说明张元林在这期间一刻也没闲着,始终跑在基层巡视和审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把事情做好。

感受到了张元林是真心实意的想为大家建设一个更好的家乡,地方领导和居民们暂时压下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竖起耳朵来听着,瞪大眼睛去看着,努力的去理解张元林的所作所为。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家都沉浸在张元林规划的美好未来当中,甚至连午饭都忘了吃,还是各家派人过来喊吃饭才意识到已经到了饭点。

“哎呀,原来我们都误会您了,张师傅,请原谅我们的无知,也希望您能继续帮我们把已经搞到一半的建设认认真真的做完,我们真的太需要这些改革了!”

面对地方领导的感谢和请求,张元林微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我带着大家伙儿来这里的目的正是如此,本想着遵循组织上的命令,前来帮助大家提高粮食产能,却发现太多地方设计的不够合理,设备落后,工艺老旧,这样子下去来再多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就自作主张的先斩后奏了,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和见谅啊!”

地方领导一听,连忙摆手说道:

“张师傅,您言重了,是我们不懂事儿,还差点坏了造福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那什么,各位也都别傻站在这儿了吧,赶紧回家把能干活能做事的都喊来,一起带上工具帮忙啊!”

就这样,所有人都选择相信张元林,纷纷出力来帮忙,一下子直接把进度拉满,比张元林预计的时间早了一倍!

……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什么事都好办,张元林也是在顺利验收过后,把能教的都教给了当地的居民们,然后就领着一众工人农民们凯旋而归,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很快,张元林带着四十来号人打响了创新改革第一枪,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的消息传到了四九城。

最先知道的人当中自然是有大领导的,他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后兴奋的手舞足蹈,直呼没有看错人,等平静下来后就立马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交到了组织高层。

对于这个令人意外的好消息,组织上十分重视,并要求大领导妥善安排好张元林回程,确保张元林能以最快的速度畅通无阻的进城述职。

虽然张元林表面上只是一名机修工,可他这次是带着使命出城的,哪怕身份只是临时的,那也高低是个职位,所以组织高层要求他回来述职并不过分。

几天后,张元林回到了四九城,也知道组织高层在等着和他见面,但他丝毫不急,也没有对这样的消息有过于兴奋的表现。

相比较组织高层对他的重视,张元林更在乎的是自己家人的情况。

人是中午下的火车,却绕过了亲自来接他的大领导,哪怕被追上了也只是简短的打了声招呼,然后直接回了家,和家人团聚去了,直到吃过晚饭才来找大领导说明情况。

时间来到晚上七点钟,一直守在办公室不敢走的大领导总算是等来了张元林。

“好小子,你胆子可真肥,连组织上的领导都等了你一下午,你知道么?”

张元林闻言一愣,不由的瞪大了眼睛,这一点他还真是没想到。

“不是吧,组织上的事儿那么多,不光要处理国内的事务,还得操心国外的局势,怎么可能会关注我这名小小的机修工?”

看着张元林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大领导摇了摇头,笑着感叹道:

“别说你不信了,要不是组织来电话催促我,换我我也不敢相信还有这种事儿。”

张元林听后不由的面露尴尬,挠头说道:

“大领导,您要早说是组织上的领导在等着我,那我和家里人吃顿午饭就来见您了。”

听到这话,大领导又是一声长叹,接着看向张元林,表情古怪的说道:“本来我是打算亲自去你家里请你的,可没想到我把你的情况如实告知后,上面就说让我不要打扰你,如果你能来就带你去和他们见面,如果不能来就随你,明天还会再腾出时间来的。”

“张元林,你小子出息了啊,连组织上的领导都要照顾你,你这面子够大的,都快赶上国外那些来咱们国家访问的高层领导了!”

面对大领导的打趣,张元林有些哭笑不得。

“哎,上面的事儿我哪知道这么多嘛,不过这也说明组织上还是很体恤老百姓的,那麻烦您和组织上说一下吧,明天我全天都有时间,随时可以见面述职!”

大领导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晚点会和上面的联络员通电话,然后起身给张元林倒了杯茶水,面露神秘的说道:

“元林啊,你知道这次除了组织上对你的重视以外,他们还在关注谁么?”

张元林接过茶水抿了一口,接着愣了好一会儿,最终面露疑惑的说道:

“大领导,您还是直说吧,我实在是想不到,这次我出去带着的都是些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特殊的人。”

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大领导摆手说道:

“不不不,跟你的人没有关系,算了,你猜不到也正常,要不是我今早到开会,听高层领导聊天,我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儿。”

“行,你琢磨不出来那我也不卖关子了,还记得出发的时候,随车的有一位陈书记吗?”

“当时我特地提醒你的,说这人和我不对付,让你注意点他,只是那会儿我还摸不清这位陈书记到底会不会针对你,就不好把话说的太死,以免被有心人知道了反过来将咱们一军。”

张元林沉默了一会儿,点头说道:

“嗯,我想起来了,当时上车以后他还来找过我,问我对这次行动有什么想法,我就如实说了我的计划,但他并不赞同,同时也表露出不愿意与我共事的意思,您是了解我的,既然道不同,那我自然是不愿意与之为谋的,就主动提起我和他分道扬镳,各干各的。”

“还记得他比我要早两三天下火车,具体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我一概不知,大领导,这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大领导闻言又是笑了好一阵子,然后才神神秘秘的解释道:

“嘿,这人干了一件让组织上觉得很疑惑,也很不理解的事儿,在你打响创新改革第一枪,并得到当地居民认可以及领导大力赞赏和举荐的时候,这位陈书记也通过他的关系第一时间得知了。”

“然后他就着急啊,因为你平平无奇就是个机修工,还只带了四十来号人,而他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干部,手底下将近两百号人,你们双方各自为营,这种情况下想不被人做比较都难,于是他绞尽脑汁的开始寻思着怎么追赶你的步伐。”

“可结果呢,一连三天的时间,他啥事儿没干成,就光带着人绕着四九城跑了好几个地方,更是连续三次从四九城火车站路过,这期间他是一次都没下来过,连组织上想找他了解情况,召他见面他也没去。”

“因为这个行为啊,他被人戏称当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但是千万得注意,他的这个称呼是要加上双引号的,但要我说啊,还得给他加上一个问号,毕竟真大禹是正儿八经的治水保护了百姓,而这个陈书记是一事无成,在闹着玩儿呢,哈哈哈!”

喜欢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