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19章 芳魂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119章 芳魂

作者:梦吴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0:39 来源:书海阁

黄台吉望着浮桥边倒下的游侠儿,左边独眼中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这群明国百姓,个个骁勇善战,近身格杀了得,和正白旗最精锐的巴牙剌不相上下。

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种侠义是黄太吉不能理解的。

黄台吉见过不怕死的明军,见过不投降的明人,然而那些人大都是被卷入战争的人,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眼前这群人,看起来和浑河,甚至和辽东没一点关系。

听曹忠清说,他们是从陕西、河南、湖广等地过来的,一些人是当地的良家子。

他们千里迢迢来辽东,显然不是为了钱。

八贝勒读书甚多,然而多偏重儒家经典,对墨家任侠之类的旁门左道不屑一顾。

建州女真崇尚强者,只信弱肉强食,面对弱者,他们没有怜悯,只会无情践踏。

这种残酷文化在八旗高层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一直到九龙夺嫡的康熙王朝,这种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都是建州女真高层的保留节目。

黄太吉不能理解这些游侠儿,为什么可以为刘招孙粉身碎骨蹈死不顾。

这是黄台吉的悲剧。

一百多人守在北岸浮桥,挡住大军小半个时辰,杀了正白旗八十多个勇士,直到曹忠清发现他们的致命弱点:

他们都没有披甲。

于是曹忠清令弓手远远射箭,只射了两轮,便将游侠儿杀死大半。

那个姓吴的带头大哥,目睹他兄弟被后金兵杀光,走投无路,一头跳进了浑河。

曹忠清领着弓手重箭攒射,直到吴霄沉入河底,消失在茫茫碧波下。

“老子杀尼堪从没失手过!”

曹忠清估计这位吴大哥必死无疑,他心中满意,刚才吴霄那杆长枪差点将曹忠清刺死,若非他主子及时赶到,他今后怕是不能再为大金效命了。

只可惜,让老宋头和那个朝鲜美姬逃走了。

曹忠清没敢把此事告诉黄台吉,他担心主子责怪他无能。

的确是无能,身为正白旗牛录额真,竟然连一个受伤的女子都杀不了。

黄台吉目光从游侠身上移开,抬头望向对岸,他想看清把守浮桥的是哪支明军。

可是波光粼粼的河面,刺痛了八贝勒的眼。

后金大汗可以在沈阳城头岁月静好,那是因为八贝勒一直在负伤前行。

为了尽快追上刘招孙,在接到刘招孙惊喜后的第三天,还在伤痛中的八贝勒便匆忙启程,赶往沈阳。

当然,这次他也准备了个惊喜,要还给刘招孙。

只可惜,并非所有真夷甲兵都能像主子一样拼命。

大部分正白旗甲兵,无论是体力还是意志,都不能支撑黄台吉的这次远程奔袭。

正白旗这次进攻开原,共有一万三千人马。

黄台吉留下两千甲兵牵制开原城中守兵,带上一万人南下。

经过长途跋涉,现在还能跟上他的,就只有北岸这三千多人了。

不过黄台吉觉得三千人对付刘招孙已经足够。

黄台吉判断,刘招孙在沈阳根本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即便侥幸能胜,此时也是强弩之末。

只要正白旗及时抵达沈阳,不用开战,刘招孙也算败了。

当然,他现在已经不担心刘招孙死活。

八旗占据辽东是大势所趋,不是几千个客兵能阻挡的。

黄台吉现在考虑的是占据沈阳后,八旗对新领地的权力划分问题。

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强的一支,不过一直被大汗刻意压制。

黄台吉知道自己这个旗主位置本就不十分牢靠,这次突然负伤,不知大汗会不会乘机打自己的主意,找他喜欢的某个小儿子代替自己。

须知后金汗是连自己亲儿子都能杀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他做不出。

几日颠簸下来,瞎掉的右眼总在隐隐作痛,扰的黄台吉心烦意乱。

马上父汗见到自己,可能会先问:

“八贝勒,你身子这样了,还管得住正白旗吗?”

昨晚,黄台吉梦到那支鹿角呼啸着朝自己飞来,他从梦中惊醒,右眼钻心的痛。

一脸忠心的曹忠清从东边回来了,他刚被游侠刺中了小腹,所幸有甲胄遮挡,没怎么受伤。

他跑到附近村子去找渔船,黄台吉觉得刘招孙可能有诈,否则早就将桥毁掉了。

黄台吉思绪回到眼前,望向这位忠心耿耿的汉人奴才。

“主子,船都被刘招孙抢光了,奴才问了,周围就这一座桥,若不从这里走,要绕三十里路才能到对岸。”

过河太晚,父汗肯定要怪罪他。

旗中勇士好不容易来沈阳一趟,中途好多人被活活累死,让他们空手而归也说不过去。

若是过河晚了,刘招孙被别人先杀了,城中好东西被别的旗先抢了。

那正白旗这趟奔袭,就真是个笑话了。

“不必绕道,就从这座桥走,对面可有明军把守?”

曹忠清命包衣上桥打探,一个贼眉鼠眼的包衣小心翼翼走上浮桥,往前走了一段路,急急忙忙退回。“主子,南岸好多明军,几千号人呢!都拿着刀子等着咱们!还有个红袍女人!”

曹忠清听到红袍女人,立即瞪那包衣,踹他了一脚。

黄台吉淡淡道:

“刘招孙此时不可能还有几千人守桥,不去管他,立即渡河。”

他望着那个惊慌失措的包衣,对曹忠清冷冷道:

“让这奴才走最前面!”

黄台吉目光又落在桥面尸体上,脸色阴沉。

曹忠清连忙在旁边道。

“主子,跑了一个,没抓住活口,也不知他们有没有同伙。”

黄台吉冷冷道:

“定是中了刘招孙蛊惑,冥顽不灵,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曹忠清,你带包衣先渡河,告诉包衣奴才们,渡河者,全部抬旗。”

曹忠清心中大喜,连忙跪倒在地。

“奴才替包衣们谢过主子。”

待曹忠清远去,黄台吉又望向甲剌额真大哈木布禄和孙扎钦。

“跟着包衣,刘招孙诡计多端,这桥怕是不好打下来,包衣若是溃逃,巴牙剌就在后面斩杀!尽快抵达南岸。”

“喳!”

这两个在红夷大炮下侥幸未死的甲剌额真,立即大叫一声,转身去指挥包衣渡河。

对岸传来密集的战鼓声,如万马奔腾,朝黄台吉袭来。

黄台吉心头震动,眼前浮现出开原血战东门惨烈的画面。

几十个巴牙剌被长枪兵堵在甬道中,一个接一个被捅死,竟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他感觉有些后怕,摇了摇头,不去想这些,大声道:

“渡河!”

~~~~~~

浑河南岸,战鼓之声密如骤雨,刘招孙策马在阵后奔走,马蹄踏起一阵烟尘。

他努力避开地上的后金兵尸体,镶蓝旗摞起的尸体成了天然的绊马索,很容易将战马绊倒。

刘招孙勒马站立,观察前方战线,第一千总部战兵杀光了他们阵地上的正蓝旗,幸存的八百多战兵正在朝浙兵车营急速前进。

第二千总部伤亡较小,还有一千战兵,现在作为主力在和正白旗甲兵鏖战。

第三千总部伤亡最大,一千二百人剩下七百,他们的伤亡主要是正蓝旗巴牙剌造成的。

一片箭雨落在刘招孙刚才站立的位置。

镶白旗弓手好像瞄上了这个张扬的敌将,一直追着刘招孙抛射轻箭。

他胯下的战马已经换了两匹,都是被轻箭射中倒地。

刘招孙头戴铁盔,穿着件鱼鳞短甲,戴着披膊和铁护臂,下身披着鱼鳞腿裙,全身遮盖得严严实实。

只有那件文官象征的同知绯色三品云雁补子官袍的袖子露在外面。

文武混搭,不伦不类。

不过正符合刘招孙审美,在一片红色鸳鸯战袄中显得格外扎眼。

正在指挥战兵冲阵的邓千总,见刘总兵来南岸冲锋陷阵,又见箭雨如影随形,一直跟在大人身后,终于忍不住道:

“大人,还是换上鸳鸯袄,建奴最喜攒射将领,万一大人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刘招孙挥手打断邓长雄,大声道:

“邓千总,去做你的事!本官要和战兵在一起,本官就是要让敌军看到,知道宣武将军在此!”

邓长雄知道劝不了刘总兵,只得策马上前,指挥第一千总部继续往前突进。

战兵一路向东进攻,正蓝旗甲兵和包衣死了一地,巴牙剌战死大半。

残存的巴牙喇被镶白旗顶着向战兵冲锋。

他们没有火器,弓箭也已用完,相互之间缺乏配合。

巴牙剌的单打独斗,在开原战兵密切配合的长枪镋钯面前毫无优势,巴牙剌手中的重刀长斧都极为沉重,不能持久攻击。

战兵则是轮流向前进攻,长枪手和镋钯手都分为三排,前面一排战兵体力不支时,后面的人便将其替换。

几个回合下来,正蓝旗巴牙剌被斩尽杀绝,正蓝旗彻底被歼灭。

前面的镶白旗忽然开始一路往东溃败。

三个千总部近四千战兵,此时能还在战斗的,仅剩下两千五百多人。

从渡过浑河到歼灭正蓝旗,开原战兵付出了千人左右伤亡。

南岸还有真夷两黄旗、两红旗、镶白旗,刘招孙估计他们共有三万人马。

如果用这样的交换比和建奴死磕,最后的结局是同归于尽.

战兵将正蓝旗巴牙剌杀光后,顺势开始攻打镶白旗。

镶白旗列在最前面的是包衣和甲兵,他们充满惊恐的望着朝自己这边冲来的开原战兵。

前排包衣和甲兵一样都披甲,手持重刀,他们显然还不适应开原军战场的节奏。

直到对面齐齐一排长枪镋钯刺来,包衣们才反应过来,一些悍勇之人,大叫着,挥舞重刀冲向战兵。

大多数甲兵包衣站在原地挥舞兵刃,试图吓走开原兵,一些人手持步弓射箭。

前排战兵倒下两个长枪手,后排长枪手立即补上,不等包衣反应过来,长枪便又杀来。

望着如林逼近的长枪兵,前排包衣忍受不住,身子不由开始往后退去。“杀!”

战兵将长枪再次刺出,对面又齐齐倒下一排真夷甲兵。后面的后金弓手,再次抛射起一波轻箭,开原战兵又有几人被轻箭击中。

双方就这样在拥挤的阵线中不死不休的交换死亡。

直到第一个包衣掉头往回跑去。

刘招孙并不惊讶,他和建奴打过很多交包衣战斗力通常都是最弱的,这群包衣肯定又要被后面督阵的巴牙喇斩首。

让他吃惊的是,这群溃败的镶白旗包衣竟畅行无阻。一路往东逃去,直到逃到五百步外的浙兵车营才被两红旗督阵的巴牙剌发现,将其斩首。

“镶白旗后阵没人了?”

刘招孙心头闪过这个念想。

他当然不知道,十五岁的旗主杜度,此时正带着一群固山额真和牛录额真在沈阳城中追杀佟养性。

镶白旗没参加过开原战役,对刘招孙的恐怖实力,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现在就需要交点学费。

再加上他们这次在沈阳没打过硬仗,之前和毛文龙在瓮城交手,上万人欺负两千多辽兵,赢得很容易。

现在突然遭受开原战兵狂风暴雨的攻击,前锋溃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搁在其他旗,出现包衣溃逃没什么大不了,让后面督阵的巴牙剌顶住,多砍几个包衣就可以了。

然而,由于杜度的暴走,抽调了三十个多牛录额真和巴牙剌,组织作战的中层力量几乎被小贝勒全都带走,他也没想到正蓝旗这么不经打,半个时辰都扛不住。

总之,出现在刘招孙面前的这支镶白旗其实已经名不副实。

刚才一番冲阵,只是源于他们面对明军时保持的心里优势。

当甲兵和包衣们被开原战兵一番屠戮后开始溃败,当后阵巴牙剌牛录额真弹压不住。

一场大溃败也就再所难免了。

督阵的牛录额真和巴牙剌拼命阻挡甲兵包和包衣溃逃,巴牙剌用重箭射杀那些试图逃走的包衣,一连射杀十几个尖叫乱跑的包衣,仍旧不能压住包衣们对长枪兵的恐惧。

上千人的溃兵浪潮不是几十人的督战队能挡住的。

牛录额真们挥舞重刀,狠狠砍向朝东边逃去的甲兵。

他们很快就被镶白旗溃退的大潮淹没。

土山上的金鼓手望见蚁群般溃逃的镶白旗,更加奋力敲打战鼓,鼓舞军心士气,战鼓声如岳撼山崩,雄浑磅礴隆隆。

刘招孙将令旗前指,大声道:

“掠过镶白旗,不予追击!背击两红旗!与浙兵汇合!”

两千六百多战兵大声吼叫,汇成山呼海啸之声,也不顾身边逃窜的镶白旗包衣,快步向车营逼去。

战兵的吼叫很快传到五百多步外的车营,浙兵在望杆上看到正蓝旗、镶白旗相继溃败,看到开原军正朝己方杀来,顿时士气高涨,也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作为回应。

层层围攻车营的两红旗开始出现一阵明显骚动。

背插红色小旗的巴牙喇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大阵后面到处乱走。

他们一边驱赶那些溃退到东门的镶白旗甲兵,一边弹压从车营前线退后的甲兵和包衣。

两红旗中军大账前,代善领着一队戈士哈正在斩杀刚才溃退的牛录额真。

几个攻阵不力的牛录额真,跪在地上排成一排,被戈士哈挨个斩首。

一群剃光脑袋的牛录额真聚集在旗主周围,一身铁甲的代善怒视朝自己冲来开原战兵,大声骂道:

“大汗就不该把镶白旗给杜度那个小儿!他和他阿玛一样,误我大金!”

“雅松!”

“奴才在!”

一个身材粗壮,面色阴鸷的正红旗将领跪在代善面前。

“集结所有能战的巴牙剌,连同刚才收拢的正蓝旗巴牙剌。把甲兵都换下来,你们上,半个时辰,若不能攻破车营,牛录额真以上,全部斩首!”

“喳!”

雅松转身离去。

一片海螺号声中,两红旗开始发动对浙兵车营的最后一次进攻。

牛录额真打马在车营周围疾奔,对着正在和浙兵血战的巴牙剌和甲兵大声呼喝。

“正白旗已经过河,刘招孙必死无疑!退后者,斩!杀光这群浙兵!沈阳城都给咱们两红旗抢!”

开原金鼓声变得更加密集,一度盖住了两红旗的海螺号声。

背后传来开原战兵排山倒海的呐喊声,仿佛天摧地塌,代善有些心虚。

五百多步外的土山上,金鼓手还在不知疲惫的擂鼓。

代善转身叫过一名戈士哈,对他道:

“多找几个弓手,抵近射箭,把那几个敲丧鼓的杀了!听得心烦,扰乱军心!”

~~~~~

金虞姬走上南岸浮桥,引得周围一众辽兵纷纷观看。

他们都知道这女子是刘总兵小妾。

平日金虞姬都是一身戎装,和男人没什么两样,今日穿着这身红袍大红通袖麒麟袍,是大明女子出嫁的衣裳,分外妖娆动人,一众男人不免多看她几眼。

毛文龙踢了踢前面一个发呆的弓手,对辽兵喊道:“都给老子看前面,鞑子要渡河了!金夫人若不是有伤在身,早把你们眼珠子挖出来!”

辽兵一阵哄笑,都把头扭过去。

金虞姬知道毛文龙性格豪爽,喜欢开玩笑,也不和他计较。

“毛将军,我们在北岸收拢了百十个义民,都是辽人,可以帮你们守桥!”

岸上站着一大群人,手里拿着木棍铁钗之类的农具。

一群人站出个领头模样的壮汉,三十多岁,拎着根大铁棒,望着毛文龙,道:

“军爷,咱们几个村的渔船都让鞑子抢光了,鞑子还把我们家人都杀了,活着的人都在这儿。”

“金姑娘手下的兵说,你们不抢百姓,还要在这儿守桥,不让鞑子过河,小的想问一声,对面有几个鞑子啊?!”

毛文龙听了这话,抬头望过去,众人都是眼圈微红,很多人还光着脚。

毛文龙跳到岸上,对那领头道:

“三四千鞑子呢?怕不怕?”

谁知那壮汉听了,回头对众人大笑:

“几千鞑子呢,够咱们杀了!给乡亲们报仇!哈哈哈!”

毛文龙微微点头,他没想到建奴竟如此凶残,连百姓都不放过。

毛文龙对众人大咧咧道:

“好!按理说,打仗是咱丘八干的事儿,轮不上你们这些百姓,不过现在,连女人都上战场了,他奶奶的,这世道。”

他没在意金虞姬表情,接着道:

“咱辽东的老少爷们儿也该搏命了!你们把身上手上这些破烂都给老子丢了!赶紧到北门捡铠甲兵器,别拿刀,拿长枪和大棒,收拾好了就过来!鞑子在桥上射箭了!”

众人立即朝北门跑去。

毛文龙望着金虞姬,想了片刻,对她道:

“金夫人,桥下有渔船,没人帮你划船了,你自己过河吧。避开对岸鞑子,去北岸等刘总兵,他们已经杀退镶白旗,很快要和浙兵合营了,两军合营,咱们就赢了。桥上危险,鞑子正在射箭·····”

毛文龙还在说话,东边激昂的战鼓声忽然停了下来。

远处传来两红旗低沉的海螺号声。

“金鼓手!”

毛文龙惊呼一声,抬头朝东门土山望去。

金虞姬回望东门,两里之外,靠近东门位置。

与城墙几乎同样高的土山上,赤膊肉袒的鼓手身上插满箭羽,像巨石一样从高高的鼓架上翻滚着跌落,发出沉闷的跌落声。

剩余两个鼓手像是没事儿人一样,继续拼命敲打战鼓,金黄色的鼓面被染成了血红色。

这时土山东边又升起一片密集的箭雨。

两个鼓手全被射中,一人身子从鼓架上跌落,顺着土山滚到护城河边。

最后一个鼓手被射中了肩背,他没有躲闪,也没有停下。

他举起带血的擂鼓,趴在金鼓上继续敲打,动作越来越迟缓,像喝醉似得。

四名金鼓手的鲜血顺着鼓架流下来,淅淅沥沥,落入土山,滋润辽东大地。

土山周围响起骑兵叱咤声,布尔杭古麾下十几精骑立即出动,追杀那群抵近射箭的弓手。

“遭了,军中鼓手都战死了,金鼓不能停!需要有人去擂鼓!”

毛文龙久在行伍,知道金鼓对军心士气的重要作用,没有鼓声,就意味着攻击停止,意味着全军覆没!

战鼓停歇,远处开原兵呐喊之声顿时减弱一些。

毛文龙连忙起身,拎起重刀朝东门走去。

金虞姬沉静道:

“毛将军,你还要守桥,挡住正白旗!不能过去!”

毛文龙攥起拳头,狠狠砸在地上,过河的包衣奴才已经开始朝这边射箭。

嗖嗖两支轻箭飞向金虞姬,毛文龙用铁臂手把箭挡开。

“毛将军,若能再见到刘总兵,请你转告他,待有来世,奴家再陪他去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看到最后一个金鼓手缓缓倒下,金虞姬终于想起那个帮助丈夫血战金军的女将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或许我的宿命就在这里。

金虞姬说罢,回望故国朝鲜方向,默然走向箭雨纷纷的战场。

诗曰:

旧是汉城女,新从平辽侯。

戎装如月孛,佩剑更妖柔。

锁眉家国恨,心分国士忧。

浑河闻奏凯,赢得芳名流!

且说金虞姬如何击鼓浑河,襄助宣武将军平定辽东,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挽明从萨尔浒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