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63章 六月振羽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163章 六月振羽

作者:梦吴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0:39 来源:书海阁

泰昌二年四月,辽东各地陆续进入春耕。

抚顺等地中断一年的马市终于恢复。

叶赫蒙古的马商出现在抚顺等地,向开原官民贩卖马匹。

有明一代,朝廷十分重视马政建设,为得到优良战马,朝廷在民间建立代官养马的制度。

明初战事频繁,这种制度无法解决战马奇缺的局面,于是就有了朝贡贸易。

明代对少数民族多采取招抚政策,凡来朝贡马匹者,皆给予重赏。因此辽东各部族朝贡马匹者络绎不绝。

朝廷为方便交易马匹,特在开原、抚顺、清河等地设立马市,并设有专门管理马市的马市官。

万历四十七年开原血战,卫所、兵备道、马市等朝廷机构被一扫而空。

发展骑兵需要战马,运输物资需要杂马,五千战马只够骑兵营骑用,所以刘招孙必须继续买马。

恢复马市,不仅能获得更多马匹,也可加强开原与外番联系。

开原储藏的粮食和布匹全部被运送出去,与蒙古、叶赫部落交易,换成各类战马。

按照战马品质划分,可分为上上马、上马、中马、下马、马驹五种。

萨尔浒战前,蒙古人卖给建州的战马,往往是上马,卖给明朝的,则是下马。当然,辽东市马官都是把下马按照上马价格向朝廷要钱的。

刘招孙废除了马市机构,让民政部门负责战马交易,骑兵营与中军卫队派人监督,杜绝任何贪污受贿的可能。

此时辽东地区马价大致如下:上上马值米八石,丝绸八匹,上马值米五石,丝绸五匹,中马三石,下马一石。

平辽侯在军费投入上从不吝啬。

为吸纳优良战马,这次购买战马,开原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更高。

此外,前往开原、抚顺、清河、宽甸等地贸易的外番商人,食宿费用由当地官员负责。

在多重让利措施的刺激下,外番马商纷纷将最优质的战马带来开原交易。

朝鲜新义州的马商,甚至将大宛马等名贵品种,走私贩卖到宽甸。

袁崇焕胆子够肥,对这些铤而走险的朝鲜马贩子,几乎是来者不拒。

其实历史上朝鲜一直为大明供给战马。

明初,大量缺马的朱元璋效仿元朝,利用其附属国的关系,三番五次派使臣去朝鲜索要马匹。

直到景泰元年才结束,据统计,朝鲜半岛累计为明朝提供七万多马匹。

当然,这些交易大都是和买进行(和买:公平公正两厢情愿的交易)。

以刘招孙目前的实力,当然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样霸气。

好在外番供应战马已经能满足刘招孙所需。

四月底,民政部门与科尔沁、土默特、朵颜、叶赫等部落交易各类战马共计八千匹。

上上马、上马两千匹,中马三千匹,下马与马驹三千匹。

开原与外番各部贸易的原则是,务使开原有利,而夷人不亏。

购入战马的同时,骑兵营的扩张也在进行。

辽民骑术精湛者不在少数,刘招孙在投靠开原的数万流民中,遴选出会骑马的一千二百人,编入骑兵营。

加上投靠而来的部分蒙古牧民,三四月份骑兵营新增骑兵两千,总兵力超过四千骑。

盲目扩张需要付出代价。

开原现在的财力,养活四千精骑,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前几次大战太过惨烈,刘招孙总觉得兵太少。

哪怕财力不济,他也要硬着头皮扩张。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一场新的大战即将来临。

康应乾对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很不赞同。

他惊讶的发现,仓库中储备的几万匹布匹被民政官员们全部搬空,被这些败家子换成了战马和骡子。

更让康应乾恼怒的是,粮仓数十万石粮食,被“辽东贸易公司”一车车贩运到蒙古、叶赫、朝鲜,以及蓟镇的满桂,换成了人参、貂皮、松子、木耳、东珠,一车车运回来。

商务司官员们信誓旦旦保证,说什么他们已经打通了浙江福建的商路,等到把这些货物运到南方,换成蔗糖、茶叶、丝绸,瓷器运回来,就有五倍以上的利润。

康应乾对南货贸易不了解。

不过,泰昌皇帝赏给刘总兵的六十万两银子,早被挥霍一空。

据说单是给朝鲜三岛建造大船、招募水师,就花了三万多两银子。

果然是大手笔。

战兵营、骑兵营、水师、情报局,朝鲜矿场,各个地方都要花钱。

半年不到,刘总兵那七八十万两银子又所剩无几,照这个花钱速度,再过两月,开原战兵的月饷都发不出来了。

其他人不管钱,只管花钱。

乔一琦宋应星几个,现在对刘总兵唯命是从,生怕开原扩张还不够迅速。

茅元仪带着工坊众工匠,开始鼓弄什么步兵野战炮,隔三差五就来找刘总兵要钱,比债主还要心急。

宋应星现在不过问工坊事务,他的主要精力转到了战船设计上。

按照平辽侯的提示,宋应星正在改良福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康应乾在山东做过五年的海防道,对战船多少有些了解。

前几日康应乾拜访宋应星,见到案头一叠密密麻麻草图,随便抽出一张,上面画着造型奇怪的战船。与他看到的福船鸟船皆不相同。

后桅的三角帆变成斜桁帆,艏斜桅上桅、艏斜桅横帆都被取消。

老康瞠目结舌,原来船还可以这样造。

屁股的尾楼更低,炮甲板更平。

宋应星解释说,这样就可以装备更大的火炮。

这将是未来辽东水师的主力舰,刘总兵计划先造个五艘出来。

“看起来比福船和鸟船更牢靠,不知要花多少银子?宋大人,你要省点点,刘总兵最近手头紧的很。”

宋应星头也不抬,只顾拿着矩尺修改草图。

“工坊前日给了预算,一万八千两一艘,不连水手开支····”

康应乾无语。

不过相比袁崇焕,宋应星等人还算规矩做事。

袁都察在宽甸边境,简直就是在胡作非为。

他不仅纵容义州走私战马,还主动招纳朝鲜人入境,不管来人是走投无路的农民还是亡命徒。

袁大人都是来者不拒。

等这些朝鲜人进入宽甸,宽甸民政官转手就将其编入屯堡,立即宣布对他们免租两年,朝鲜人立即变为受平辽侯保护的开原百姓。

仅仅是在四月间,义州便有八百多百姓偷渡过江,摇身一变,成为宽甸子民。

这样公然挖墙脚的行为,惹得朝鲜国王很不高兴。

李倧三番五次派官员过江索要本国流民,袁崇焕只象征**出几个逃犯,之后便装聋作哑,推说这些人只是从宽甸过境,下落不明,估计是投靠后金去了,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袁崇焕只管挖坑不管埋,疯狂招募流民,至于耕牛和种子农具什么的,全都派人找刘总兵要。刘招孙也从不推辞,宽甸要多少就给多少。

康应乾无语。

他现在越来越担忧,若是让这群疯子再这样胡闹下去,不等奢安之乱爆发,开原就要先自行爆掉。

端午节这天,康大人拎了两盒粽子,亲自到总兵府,准备和平辽侯好好聊聊,让他停止招募流民,停止扩建新军,否则今年冬天,大家都要一起喝西北风。

好巧不巧,刘总兵正和妻妾吃饭,桌子上三四盘菜肴,各人碗里盛着粽子。

刘招孙满脸微笑,令芍药端来张椅子,招呼康应乾来吃粽子。

“夫人亲自包的,红豆馅的,红豆生南国,什么最相思,康巡按是江南人,辽东难得吃到粽子,快来尝一口。”

康应乾把拎来的粽子递给胖丫鬟,瞟了眼桌子上的菜肴,都是些粗茶淡饭,没有酒。

“既是平辽侯家宴,下官就不凑热闹了。”

刘招孙生性好客,哪里肯让他走,拉着康应乾让他坐下。

“什么家宴不家宴,本官粗人一个,不讲究这些,只是刚刚戒酒,今日无花无酒,委屈康大人了。”

刘招孙搓着双手,瞥见康应乾两鬓的白发增添几根,不由为这老头担忧。

他听裴大虎禀告了康应乾行踪,大致猜到老头子过来是要说什么。

“康监军为开原大业,操劳过度,本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等平定西南,康监军若想去四川,也是可以的。”

咬了口的粽子忽然掉在碗里,康应乾眉头闪过得意之色,旋即换成平静的表情。

袁崇焕被分到宽甸,吴阿衡被分到朝鲜,乔一琦很快要去抚顺清河,宋应星几人没什么权力心,就留在开原。

和这些边陲小城相比,自己得到的却是整个西南交给康应乾。

这样的安排,确实符合他从龙第一功臣的地位。

“承蒙平辽侯信任,下官感动不已,初见平辽侯时,便知非池中之物,短短一年,便已成辽东之主,若非承接天命,焉能如此?”

刘招孙摇摇手,打断康应乾吹捧,疑惑道:

“只是那奢崇明迟迟没有叛乱,让人费解。莫非本官情报有误?”

刘招孙给康应乾说过,他已获得确切情报,永宁土司奢崇明不日便将叛乱。

只是这不日已经等了一个月。

“待平定西南,土司都不能留,到时改土归流,还需康监军这样的大才去支持才行。”

康应乾谦虚几句,已忘了自己这趟来的目的。

“这些时日,本官花钱大方了一些,就等着西南平叛,”

金虞姬杨青儿先吃完,懒得听这些枯燥的形势分析。

金虞姬回书房写她的话本小说,杨青儿拿出账簿帮夫君清点商务司呈递上来的账目。

芍药端上茶,也退了下去。

正厅里就剩下刘招孙和康应乾两人。

听平辽侯说到花钱,康应乾一拍脑门,给刘总兵算了笔账。

按照骑兵营眼前的训练强度,粮饷、马料,铠甲、火药,各种消耗叠加折算成白银,每骑每月要花费至少十两银子。

单是这四千骑兵,每月就要消耗四万两银子。

“刘大人,开原战兵已超过八千人,戚金他们还在天天招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康应乾掐着手指,算了好一会儿,也没算明白开原四个千总部每月要花多少两银子。

刘招孙从旁边茶几上拿起本账簿,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工整的小楷,是夫人杨青儿留下的。

“军服、长枪、腰刀、粮草、火铳、火药、铠甲、椰瓢钲带、汤药,林林总总加上兵饷,战兵每月消耗四两银子,八千战兵,刚好也是四万两。当然,本官还在招兵,这个数目指挥越来越大。”

康应乾听罢,瞠目结舌,没想到,单是开原骑兵和步兵,每月就要消耗八万两银子。

还不说朝鲜那边正在招募的水师·······

“军队是个吞金兽,没办法,商社这两个月挣了五万两银子,都填进去了。实不相瞒,本官现在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西南,平叛需要更多的战兵和骑兵,至少万人,所以本官不能停。话说回来,若能顺利平叛,收益何止百倍,”

“康监军当年随我义父一起,参与过平定播州,应当知道这些西南土司多有钱。”

康应乾显然不愿提及这段往事,只得无奈的点点头。

他和刘招孙不一样,他不喜欢赌,更不可能拿着上万人的身家性命去赌。

刘招孙甚至专门叫来两个白杆兵把总,让他们到各营宣讲,让其他军官更早熟悉西南地形,熟悉土司兵的作战特点。

康应乾亲自去了趟京师,提前和方从哲魏忠贤他们打好了招呼,等西南战起,务必让皇帝同意开原军南下平叛。

康监军的京师之行,花费两万多两银子。

刘招孙彻底山穷水尽。

出乎预料,这次刘招孙的大哥竟然收了钱,而且态度也没有像从前那样热情,只说到时会全力促成。

康应乾去镇抚司两趟,都没找到沈炼,据说这小子现在和教坊司一个女人混在一起。

康应乾无语,怎么身边都是这样的猪队友。

平辽侯管不了这么多,他把全部赌注都押在了奢安之乱上。

五月很快过去,西南土司仍旧风平浪静,秦建勋发回情报说,奢崇明在重庆规矩的很,一点造反的迹象都没有。

六月,辽东天气渐渐炎热,从文登、烟台等地浮海而来的山东流民越来越多,隐隐有大事发生。

不过刘招孙的注意力却一直在西南。

六月初六这日,两个从郓城流民,带来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

白莲教头目徐鸿儒,于泰昌二年五月初九,率白莲教众,在山东起事。

白莲教教众接连攻下郓城、邹县、滕县,所向披靡,他们裹挟流民,迅速膨胀到五六万人。

山东震动。

徐鸿儒这神棍自称“中兴福帝”,与泰昌皇帝分庭抗礼。

刘招孙的世界再次塌陷。

喜欢挽明从萨尔浒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