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39章 辽人守辽土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39章 辽人守辽土

作者:梦吴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0:39 来源:书海阁

沈阳,经略府。

经略大人杨镐连续几日忙忙碌碌,利用手中日渐式微的权力,将城中储存的粮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出南门,以补发东路军粮饷的形式送给他的乘龙快婿刘招孙。

这些从通州、京师、山海关等地运送到沈阳的大军粮草,本是支援四路人马占领赫图阿拉之后所需。

如今被用来供应刘招孙新军。

盘踞沈阳的参将游击们,眼巴巴的望着粮草从府库运出,被南兵分掉,辽镇军头们如何肯甘心。

好在朝廷还没开始彻底清算杨镐,辽饷发放都要经过这位杨大人之手,大家多少要给他一点面子。

辽东总兵李如柏从鸦鹘关回来后,就变得精神恍惚,行为怪异,有时一连几天闭门不出,有时嚷嚷要去玄元观当居士,前几天还和张道长厮混在一起,搞得辽镇离心离德。

在刘招孙看来,李如柏求生欲太过强大,过于畏惧朝廷,远不如其父李成梁杀伐决断。

当然,所有一切都和李如柏自身实力有关。

如今在辽镇,老大不管事,老二还没上位,这就很尴尬了。

辽镇虽有新晋的军头大佬,不过新人和京师老爷们还没搭上线,几百万两银子的划分,不是辽东和京师之间的几封塘报就能说明白的。

新秩序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大家还能暂时容忍杨镐,容忍他那个芝麻绿豆的守备女婿在沈阳城外胡作非为。

如今唯一能救杨镐的,只有万历皇帝和他刘招孙。

万历老皇帝做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他将弹劾杨镐的奏章留中不发,动用东厂锦衣卫打压那些博出名的言官,然后以沉默对待六部。对了,朱翊钧最擅长做这个。

刘招孙需要做的,是尽快操练新军,争取在短期之内,提升实力。

南兵骁勇,终究只是客兵,数量有限,运兵困难,无法长期屯守在辽东。

历史上明军在辽东的几次惨败,从萨尔浒到浑河,从己巳之变到松锦之战,都与南兵距离太远,未能及时到位有关。

用戚家军标准严格准训练辽人,以辽兵为基础,然后吸纳其他强军,才是解决辽东困境的良方之一。

既然建州女真可以侵蚀辽人,刘招孙为何不能同化女真?

走敌人的路,让敌人无路可走,此乃上上之策。

刘招孙现在能想到的,只是军事层面的一些细节,至于如何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改善辽东汉人的生存土壤,逐步扭转辽东形势,那是更大的问题,需要从长计议。

刘招孙之前的把总级别,实在是太低,拿不上台面。即便是杨镐给他火线提拔,连升了两级,现在还只是管几百战兵的小小守备。

兵额太少,人微言轻,在这遍布虎狼豺狼的辽东,肯定是不行的。

经略大人坚持认为朝廷应当给刘招孙升为参将,至少也得是个游击。他这几天天天让茅元仪写奏疏给皇上,让兵部尽快来核验军功,旁敲侧击提醒老皇帝说话要算话,至少给刘招孙一个指挥使当当,毕竟几千人都看见刘把总杀了阿敏,不可寒了东路将士的心。

也不知道老皇帝看了杨镐奏疏会不会痛风病发作,提前一年驾崩。杨镐知道万历的脾气,打仗时候和他谈条件,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在你打胜仗的前提下,这是杨镐在万历援朝时便学到的经验。

杨镐让女婿放开胆子招兵,有了兵,才能在辽东扎根。管他什么守备游击,管他什么兵额,只要不超过两千就好,不要干的太过火。

杨镐特意叮嘱,超过守备兵额的部分,一口咬定说是给马林补充人马,实在不行就说是义民杀奴心切,几千人都是自备粮草,自愿归附,民心可用,只要皇帝不管这事儿,也不怕那些言官弹劾。

从三百战兵的兵额一下子膨胀到两千,刘招孙对岳父大人的这番操作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为了报效经略大人的栽培之恩,刘招孙决定直接招满五千。

刘招孙知道,努尔哈赤很快就要来打开原,辽阳沈阳也将不保。

到时辽东烽火遍地,只要银子给到位,应该没有几个文官监军会闲的蛋疼,身涉险地,不畏兵戈,跑到辽东查验他的兵额。

当然,熊大人和袁嘟嘟除外。

想明白这些,刘招孙便开始专心练兵。

这个时代的练兵主要是训练军纪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这些都是现成的教材,完全可以拿来照抄,基本不需做太多改动。

戚帅练兵最看重的便是兵源和军队纪律。

守备大人麾下这支与镶蓝旗鏖战的南兵,其中兵油子就不少,更不要说其他人马。上次在浑江,遇到镶蓝旗真夷战兵攻击,最先溃逃的就是这些兵油子。

戚继光死后这么多年,曾经战功赫赫的戚家军也在不断褪色,戚金虽然按照他叔父当年那样练兵,然而时代在变,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万历朝,越到后期招募一支纯粹的义乌矿工,就越难了。

兵源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按照戚继光的说法,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白白细皮嫩肉的也不要。

只有黑大粗壮,见官府有胆怯之意的乡野之人,农村人和矿徒最好。

还需要是单身汉,在卫所建立之前,那些有家室的士兵在战场上肯定不敢搏命,而且他们死后守备大人还需要一笔不菲的抚恤金。

一句话概括:单身的、老实健壮的乡下人。

辽东经济发展水平较之江南,相差不啻以里计,这边的兵源也未必比义乌差多少。只是辽镇这些上官们根本没把精力用在练兵上,他们觉得依靠几百上千个家丁就能解决边患,为何要花更多钱去练兵呢?退一步讲,即便是投了后金,管职俸禄不变,照样可以大把捞银子,辛苦练兵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招孙眼前的苦难辽民,很多都符合这个标准,他决定先招收三千人。

在实际训练中,还必须要将士兵地域打乱,防止以后出现尾大不掉的问题。除了辽地,还需要招纳其他各地兵源,刘招孙决定先从南兵中选拔两千人,与辽人混合训练。

解决了兵源问题,接下来就是军律。

所谓军令如山,必须做到令行禁止。

自从回到沈阳,刘招孙便与士兵同吃同住,他住在一顶稍大的帐篷中,身边只带着两个亲兵。

守备大人现在正在渐渐淡化家丁的作用,家丁虽然好用,但却类似罂粟,用的多了,对提升整个军队战力只会起到反作用。

金虞姬每日站在南门门口,在几名杨镐家丁护卫下,像望夫石一样望着南边军营,等待她的守备大人回城。

现在朝鲜美姬和杨青儿已经和好,因为刘招孙一直不在,没有了男人,女人就变成了好闺蜜。

一连十几日,刘招孙带着他的新军进行魔鬼式训练,为的是在开原之战前练出一支可战之兵。

每天晨时,天未大亮,生火造饭。全军吃过早饭,各营把总带着士兵围着沈阳城跑操。

沈阳城城墙周长九里三十步,这些身体本不强壮的难民,必须要在守备大人规定时间(一炷香)内,坚持跑完一圈,否则就会被淘汰。

刘招孙亲自训练八百人,未来作为他的近卫营。

跑完步,新军中最强壮的士兵也变得面红耳赤,呼哧呼哧喘气,稍稍休息一会儿后,接着是队列训练。

首先训练的是最基本的站姿,要求士兵两脚并拢,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站姿对长枪兵后期作战具有重要作用。

刘招孙不厌其烦纠正那些站姿不对的士兵,这个简单动作就折腾了两天时间。

接下来是左右转,为了让士兵分清左右,刘招孙不得不暂缓队列训练,带着士兵喊:

“碗是左,筷是右”

“碗是左,筷是右”

“先出左,后出右”

“先出左,后出右”

上午折腾完,新军的噩梦暂时告一段落,接着是午餐时间。

在守备大人的努力下,新军的午餐很丰盛,惹得一众南兵眼红口馋。不过,也没人愿意为了多吃几块肉,像牛一样,围着沈阳城一直跑。

午饭两盘荤菜,一盘素菜,配上大桶清汤,众人只有吃饭的时候是放松的。

刘招孙却时刻不能放松,他每天都在向岳父大人借钱,向康应乾借钱,向乔一琦借钱,向他认识的所有能借到钱的人借钱,给士兵们买猪买羊买粮食。

下午,新兵噩梦继续。

长跑过后接着是俯卧撑。

然后继续训练队列,站姿和左右转,刘招孙命各营把总先学,学会后再教士兵,士兵三次学不会的,就要挨军棍了。

守备大人这种玩命似的练兵,看得城头一众辽镇将领瞠目结舌,怀疑他已经疯了。

辽人让刘招孙这样折腾下来,还能坚持下来的,不过区区近千人。

不能坚持的便被直接淘汰,好在难民众多,而且他们都对刘招孙抱有宗教式的狂热,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

经过十天队列训练,还能坚持下来的士兵,站在那里,精神面貌从之前明显好了很多。

刘招孙每日期盼上官等再给他派发一些武器铠甲,这样就能让这些新兵们真刀真枪的干。

不过辽镇的铠甲好像连家丁都不够穿,当然不可能给客兵发放了。

就这样,新兵从站军姿到左右转,再到齐步前进,半个月后,隐隐已有强军之态。

不过这时候,一个危险正在朝刘招孙走近。

喜欢挽明从萨尔浒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