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505章 布木布泰东归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505章 布木布泰东归

作者:梦吴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0:39 来源:书海阁

“万万不可抽调军粮,更不可发粮给百姓,大军粮草原本不足,没有多余,只有再苦一苦百姓。”

孙传庭起身离席,向太上皇说出了他自己心中所想。

众人噤若寒蝉,孙传庭突然抛出这言论, 委实让人心惊胆寒。

不过几位原先的开原老臣很快回过味来,孙传庭向来以酷烈闻名。

泰昌二年赫图阿拉之战,孙传庭裹挟三千多汉民,驱赶填壕,一鼓作气攻下汗王宫,逼死皇太极。

现在, 为了大齐,牺牲数万乃至十数万百姓的性命,也符合此人一贯作风。

众人知道这个问题颇为棘手,全都不敢说话,武定皇帝性情喜怒无常,因言得罪已经成为齐国官场的常态。

“孙阁老!你!你可知若不赈济辽东,这次会饿死多少人吗?几万条性命!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说话的是谢阳,他完全不顾太上皇在场,指着孙传庭鼻子大吼。

谢广坤越说越是气愤,一把扯下戴在头上的假发帽子,露出底下光秃秃的头皮,不知是因为暴怒还是激动,头皮泛着红光,像马上要着火。

“今日圣上召我等来,只说打仗的事情,百姓饿死不饿死,与我何关!”

孙传庭环顾四周同僚,神色如水,继续补充道:

“再说, 人总不会都饿死, 最多死三五千人, 今年洪水消退,土壤肥沃,明年必当丰收,只要熬过今年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了。”

“驴球蛋子的好起来!你这是草菅人命!”

葛业文听了这话,竟然爆了句粗口,这位以沉稳多谋着称的干吏, 对孙传庭的做法很是不满,怒气冲冲望向孙阁老, 就差撸起袖子挥拳过去。

孙传庭被两人反对, 情绪仍是波澜不惊,只是轻轻瞟了葛业文一眼, 眉宇之间洋溢着他特有的漫不经心。

作为大齐副相, 他对帝国的运行逻辑早已了然于心。

虽还不能完全理解极权主义,极端压榨、剪刀差这些名词的含义, 不过直觉告诉孙传庭,按照太上皇的意思,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再让百姓苦一苦。

因为富户豪绅、贪官胥吏,已经被大齐压榨殆尽, 接下来就是压榨百姓的时候了。

孙传庭见众人不服,于是引经据典道: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注释1),刀出了鞘,就要见血。大军云集辽东,便是要和朝鲜见真章,这时候因为粮草不足而罢兵,便是前功尽弃,我大齐国威何在?哪些宵小又如何去想?到时南方有,死的可不是几万人!”

众人听这丧心病狂的言论,越发惊恐,更加不敢说话。

谢阳兀自怒道:“孙传庭,你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是武将,却比武夫还要凶狠!老子从赫图阿拉时就看你不顺眼!”

~~~~~

武定皇帝放下筷箸,结束了这场残酷血腥的中秋家宴,抹了抹嘴边的银环蛇碎屑残渣,环顾四周道:

“粮草不够,便因粮于敌,向朝鲜国征收,什么苦一苦百姓,辽东打仗这么多年,百姓已经够苦了。”

太上皇此话一出,周围又陷入一片哗然。

明眼人都知道,因粮于敌这一招并非万能,在对付安南、日本、占城等地时或许会用效果,对付朝鲜大可不必,因为朝鲜那边实在是没有·····

又是孙传庭率先反驳说:“臣驻守宽甸多年,对朝鲜国情形的了解,朝鲜土瘠民穷,绝难满足大军所需。圣上御驾亲征,是早已确立的事,全天下人都在看着,几十万人马等着攻打平壤,眼睛都望出血来!哪能因为几个百姓饿死就推迟大军计划?!”

马士英终于不再沉默,也表示可以再苦一苦百姓,在沈阳周边进行一场十七世纪的苦难行军。

太上皇暗暗下定决心,对朝鲜进行劫掠政策,所有粮食,全部抢完。

这样以来,屠城在所难免。

当日,中秋家宴不欢而散,刘招孙左右为难。

金虞姬听闻此事,劝说夫君不要在朝鲜屠城,否则遭遇的反抗只会更加强烈,当年忽必烈征朝鲜,可是前后出动了九次大军,才在这里站稳脚跟。

左右为难之际,布木布泰率领科尔沁部东归,带回了两万头牛羊。

布木布泰愿将这些牛羊献给大齐。

“林丹汗近况如何?”

布木布泰回说,“他已病死在青海了,”

科尔沁的大敌死了,现在可以再无后顾之忧,布木布泰便率军来支援齐军。

刘招孙暗暗庆幸,自己可以不必成为十恶不赦的武夫,对金虞姬也有了个交待。

金虞姬杨青儿布木布泰三姐妹,阔别三年后,再次相聚,蒙古少女已经十八岁,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三人在一起聊天,杨青儿将她在小燕山获救的经过告诉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听了大喜,三人回忆当年在开原时的情形。

布木布泰忽然问道:“私塾先生还在吗?”

“不在了,现在小孩是在学堂读书,户部和民政联合起来,聘请了好多教师,专门负责给孩童讲课,”,“不收学费的,”杨青儿补充说。布木布泰眼珠转动,脱口而出道:“小皇帝也要读书吗?”

“当然要读,而且比你那时候惨多了。”

慈圣太后说得没错,小皇帝刘堪比小太妹布木布泰当年可要惨多了。

按照太上皇旨意,钱谦益与周永春两位大儒,早早排定了小皇帝视朝与讲读的日程表。

这个不到五岁的小皇帝,每天既要视朝理政(虽然只是形式而已),退朝后还要继续讲读,比后世还在幼儿园无忧无虑吃喝玩乐的同龄小孩子们惨多了。

每月逢二、四、八日刘堪需要上朝,其余时间则要去文英殿,跟随几位帝师讲读。

刘招孙对儿子刘堪的教育可谓尽心尽力,鸡娃到了极致。

他亲自规定,小皇帝讲读的书目为《大学》《尚书》,钱谦益负责《大学》,周永春则向小皇帝讲解《尚书》,要求必须熟读熟记,每次在老师开讲前,刘堪都需要将两本书诵读五遍,至于有没有读懂,能不能记住,那就看造化了。

刘招孙自觉自己不是搞学习的料,所以在这方面,对儿子要求格外严格,完全是填鸭式教育,几遍尚书大学都下来,也不管娃儿有没有读懂,便立即开始让小皇帝练习批阅奏章。

大统领东方祝派人将各衙门、各省奏章,用一个红漆木匣装到小皇帝面前,呈递小皇帝御览。

钱谦益和周永春退至东厢房恭候,若是刘堪有什么不懂,他们便上前给皇帝一一奏明。

就这样忙到正午,钱谦益带小皇帝讲读《通鉴》(注释2),用最通俗直白的语言将历朝历代兴亡得失讲给小皇帝听。

讲完《通鉴》后到了午膳时间,会有御厨直接将饭菜送来文英殿,用完一顿还算丰盛的午膳,刘堪小憩半个时辰,醒来又开始进行新的学习任务。

午后是皇帝的美术和自然科学时间,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来到文英殿,一番师生君臣之间的繁文缛节后,王时敏铺开宣纸,专注地注视手中毫锥,旁若无人开始在白纸上泼洒,笔锋在宣纸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充斥着小皇帝的耳膜,仿佛蚕宝宝在啃食树叶。

盏茶功夫,一副万里江山图赫然出现面前。

“画得真像,”小皇帝想不起别的词语,呆呆看了半天,只是拍手叫好。

王时敏等宣纸上的墨迹干涸,小心翼翼将画卷起,送给小皇帝道:

“陛下,可以多多临摹,手到,功夫到。”

这时,佛朗西斯科和金尼阁在外面轻轻拍打窗户,他们怀抱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用毛茸茸的手臂深入大殿,竖起中指,示意画家不要再拖堂了。

“王先生,此画为何意?”

刘堪忽然开口问道。

正在收拾画笔的王时敏微微一愣,显然没料到小皇帝会问出这个问题。

“太上皇披荆斩棘,才有大齐今日之疆土,臣等希望陛下早日亲政,为大齐开阔万里河山,不使天下一人冻馁·····”

~~~~

等刘堪的美术科学课全部讲完,已经是午后申时。

布木布泰趴着文英殿窗户,透过缝隙往里面看,在见到小皇帝刘堪精疲力竭的样子,嘴上骂骂咧咧,下意识又要抄板凳打两个红毛夷帝师。

注:

1、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国语·周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2、太初皇帝幼时讲读内容与历史上十岁登基的万历皇帝完全一致,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奏疏二·拟日讲仪注疏》。《明神宗实录》卷四,隆庆六年八月丙寅。

喜欢挽明从萨尔浒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