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615章 江山永固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615章 江山永固

作者:梦吴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5:40:39 来源:书海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太上皇隐隐把自己和那位十全老人类比。

这当然不是说,太上皇有意采用鞑清那套愚民高压政策统治天下,或者想在大齐搞南北对立防满排汉之类的政策。

刘招孙对自己创建的制度充满信心,哪怕在至暗时刻,他都没有一丝怀疑。

在极圈主义面前,其他穿越者们习惯建立的什么三权分立自幼皿煮维权主义····都是渣渣。

更别说满清酋长的殖民统治。

姿笨主义也好,社徽主义也罢,如果都是将人民视作牲畜剥削,那么所谓的主义也不过是换个名字罢了。

一切违背初心的帝国,终将走向毁灭。

从当年被封为护国公,成为大明太师,到后来取代明国自立,这些年无数残酷经历,无不告诉刘招孙,必须采用雷霆手段,才可能守护初心。

所以,他选择极圈主义。

收拢天下百姓之权益,为帝国所用,用帝国的剑,为亿兆百姓开辟新天地。

如果完全按照这套制度走下去,大齐势必繁花似锦,江山永固,万世一系。

可惜,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受制于民众素质参差不齐,强行推动,势必水土不服,还有反噬帝国的风险,刘招孙的理想被迫搁浅。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太上皇做出让步,以极圈主义为骨,汉唐明清制度为皮,将他的帝国缝合成这个奇形怪状的怪物。

军事方面:各兵团已实现近现代化脱变,全线作战训练和士兵操典,最精锐的武器,甚至蒸汽飞艇已经可以用于实战;与此同时,南方各省还存在有大量土司军队,是比建州八旗还要落后的奴隶制军事存在。

政治方面:辽东山东各地推荐为官,废除私产,地方官将《齐朝田亩制度》贯彻到底,真正做到了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而在南方,科举制继续推行,考核内容还是原先四书五经八股文,士人皓首穷经,钻研什么汤武周孔,程朱理学,富者阡陌相连,动辄占田万亩,贫者无立锥之地·····

商业方面:北方部分府县(天津卫、金州府)的农会,百姓高度自觉,主动参与劳动,按需分配劳动所得,帝国贸易公司已经与欧洲多国建立长期稳定贸易····

与此同时,在江南,流行的仍然是明清那套畸形的商业体系:

大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一面控制基层,玩土地兼并收租子的把戏,一面把由此造成的流民赶到城里或者家里,服侍自己,并且刻意压低雇工收入,从经济和思想上奴化底层百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套玩法,与另一个位面的美丽国印钞收割全球类似。

在这种体系下,底层百姓如同陷入死亡螺旋,永无出头之日,整个民族失去进取之心。

有明一代,明军连个安南,河套都守不住,更遑论什么自古以来星辰大海欧罗巴殷州故土。

这样的类似奴隶制的商业经济体系,是刘招孙不能容忍的,他需要将这片土地上一亿多劳动力解放出来,彻底结束眼前这些无意义内卷,让齐国子民从事更有价值的征服冒险行动(单凭李定国孙可望那几支探险队,根本无法实现对殷州的长期占据)。

~~~~

十全老人一生十大征战,当然也包括平定白莲教这样的治安战。

刘招孙的野望不止于此,前面说过,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具体说来,帝国下一个要征服的是倭国,然后是安南。

与明国对安南的短暂占领不同,太上皇想要的,是对安南的完全吞并消化,对倭国也是一样。

当然,为达成这两个大目标,须先完成两个小目标:一是占领并消化朝鲜,二是在云南贵州四川青藏等地完成改土归流。

在完成这两个小目标之前,大齐变法迫在眉睫。

只有变法才能改变东南,只有变法,才能真正控制南方各省,只有变法,才能攫取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让帝国的剑,为帝国的犁,开辟更广阔的土地。

两个小目标,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乾隆帝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如果按照乾隆爷的标准,刘招孙完全可以被尊被称为“五十全、一百全”老人。

可惜在盖章涂鸦、吟诗作赋这方面,武定皇帝不是乾隆大帝的对手。

当然,刘招孙现在也经常写打油诗,比如怀念张嫣的诗句: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又如,在南京城微服出巡时,见百姓嫁女,太上皇口占成诗:

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

今日洞房花烛夜,玉簪剔破海棠红。

这首足够浅白,足够露骨的打油诗,被大学士张溥夸为:

文超孔孟,诗盖李白,好诗,好诗!

也不知孔孟李白知道后会是什么感受。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刘招孙只是吟诗,并不爱好盖章涂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否则,帝国后世百姓,就要在博物馆强迫欣赏太祖爷那奇形怪状的审美趣味了。

~~~~

总之,太上皇在春秋鼎盛禅位于太子,禅位后仍把持朝政,无形之间,确实如同乾隆皇帝那样,把儿子当成摆设,或者说是傀儡。

可惜,刘堪是武定皇帝的儿子,是皇后张嫣的儿子,生为人杰,远不是什么爱新觉罗·颙琰能比。

那么问题自然来了,随着小皇帝渐渐长大,以刘堪的性格,他会安心接受父皇给自己铺好的皇帝之路吗?

广德元年腊月十二日辰时初刻,小皇帝刘堪照例前往文华殿向太上皇问安。

每日晨昏两次向父皇问安,是刘堪保持多年的习惯之一,只要他在刘招孙身边——这样的几乎其实很少——他必会准时赶到父皇面前,跪拜请安。

大总管东方祝在文华殿门口侍立,远远见小皇帝过来,连忙上前道:

“圣上,是来给太上皇请安的吗?”

刘堪恭敬的对这老太监道:“正是,还请东方公公进去通报。”

东方祝一脸遗憾道:“圣上至纯至孝,可感日月,只是这会儿怕太上皇不得空?”

“哦?父皇还在批阅奏章?”

东方祝笑着摇摇头,瞅了眼站在门口的吴霄裴大虎两人,低声道:“那倒不是,昨日的奏章已经批完了。”

“张真人在里面呢,正和太上皇扶乩····”

“张真人?”

东方祝连忙解释道:“就是那个大清宫的张一行,和太上皇认识多年了。”

“哦,那个老道士还在世啊,怕是有一百岁了。”

刘堪略小声嘀咕一声,显失望的点点头,接着脸上又露出欣喜之色。

“圣上可是有急事找太上皇?臣这就进去禀报?”

东方祝作势就要推开宫门。

刘堪连忙拉住公公衣袖。

“不必了,无非是钦差在苏州清丈亩,除豪强的事,晚些说也无妨,父皇清修至关重要,不可打扰。等父皇出关,我再过来,东方公公请告诉父皇一声,就说儿臣来过了,”

东方祝听了,微微叹息一声,连忙又道:“圣上放心,臣一定把话给带到。”

两人边说,边走到文华殿前面的石狮子后面,刘堪从龙袍衣袋中取出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轻轻塞到东方祝手中。

“公公,这是去年母后寿辰,安南国王进献的夜明珠,说是放在床头,可以温润滋补,有造化之功,弥补残缺····我用不上,便送给公公····”

东方祝连忙推辞:“这如何是好?总是要陛下的宝贝,臣服侍陛下,都是应该的。”

刘堪语气坚定道:“公公不必推辞,大齐上下,只有你服侍父皇妥帖,你劳苦功高,得些赏赐是应该的,再说吕德民这次从澳洲回来,带了百十箱南洋宝贝,这些玩意父皇也不喜欢,堆在大内库中落灰是浪费····”

“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斗胆再收了。”

东方祝一边推辞,一边接过夜明珠,回头瞄吴霄一眼,见侍卫们都没注意自己,迅速将夜明珠塞到自己袖子里。

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送小皇帝走出文华殿,走到门口时,公公低声问道:

“陛下可有话问?”

刘堪只看着脚下路面,头也不抬道:

“父皇扶乩,是想知道什么?”

喜欢挽明从萨尔浒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