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718章 齐皇刘堪,你忘了先帝一统全球的遗愿了吗!

裁军诏令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各兵团中引起轩然大波。

匆忙赶回南京复命的帝**官们,对这道莫名其妙的裁军命令感到无比震惊。

按照广德帝发布的诏命,原先的十五大兵团会被裁掉七个,只剩八个兵团,裁军预计超过二十万人。

加上部署在南京周边的京畿卫戍部队,最终只保留四十万常备军。

裁军从第九兵团开始,后面七个兵团全部被裁。

被裁撤的军官将并入八大兵团,或自愿退伍。

七个兵团中,除炮兵、飞行兵、骑兵、医务兵等技术兵种予以保留,其余战兵全部遣散回乡。

所有被裁撤的战兵,每月获得一两补贴,直至他们去世。

当地主官、民政官会为其安排生路,退伍兵可选择从事州县缉盗,民兵训练之类的工作。

不愿留在州县的,可分到三百亩田地,回到家乡做农户(目前仅限于江南籍贯的战兵)。

那些分散在帝国南北,各条战线上,征战多年、浴血沙场的老兵们,没有等来封赏授勋的荣誉,却被一纸告知,自己所属的旗队、营伍,乃至于整个兵团,一夜之间被裁撤。

很难想象,当这些老兵最后得到这样的消息,会有怎样的反应!

一场哗变或是叛乱,恐怕在所难免。

奉天殿上,众将沉默不语,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年逾五旬的邓长雄向新皇帝行了个军礼,神色凝重:

“敢问陛下,裁军命令,是陛下的决意,还是太上皇之前告知陛下的?”

秦建勋、蒲刚一起抬起头,朝广德帝望来。

刘堪强忍住不悦,身边侍立的江流儿将手指按在刀鞘,炯炯有神望向众将,勐虎松下匍匐在龙椅旁,眼睛半睁半闭,好像在打盹儿。

广德帝身后跳出来个太监,夹着嗓子叱吒:

“陛下的意志,即是太上皇的意志,太上皇的意志,也是陛下的意志,大齐只有一个皇帝,邓将军,你何出此言?”

邓长雄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瞪那太监一眼,神色平静得像在打量一个死人。

李菊英打了个哆嗦,如同被死神摄取了全部力量,身体动弹不得,直到邓长雄转眼望向皇帝,他才急忙灰熘熘退下。

广德帝似笑非笑道:“李公公是个新人,以前一直在文华殿侍奉朕,不懂奉天殿的规矩,诸位将军莫怪。”

所谓奉天殿的规矩,就是皇帝与群臣对话时,太监宫女不得喧哗。

皇帝这话,分明是表明李公公是自己心腹,他在提醒各位将官,以后,要给这李菊英几分面子。

“李公公的话虽糙了些,理却是这个理,裁军不是朕突发奇想,无关其他,只是被逼无奈。”

刘堪在说出被逼无奈四个字时,声音竟有些哽咽,不知是内心激动,还是纯纯演戏。

“父皇驭极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间,国家没有一年不在打仗。和建奴打,和明国打,和白莲教打,和倭国朝鲜打·····诸位都是带兵的人,应当比朕更清楚,养一个兵,要花多少钱?打一场仗,要花多少钱?大齐不止有军队,还有两京二十八省,兆亿百姓!”

广德帝脸色潮红,语速飞快。

早先大齐只有十万战兵,穷尽天下之力,才勉强可以供养。

现在,总兵力超过五十万,加上辅兵,五六十万人吃喝拉撒,全部脱产,不种田不经商,不像前明那些卫所兵,能自己养活自己。

在前工业时代,让国家长期养活这五六十万人,迟早会被拖累而死。

“东征倭国前,父皇说,会从倭人那里获取所需,粮食,土地,矿藏。以战养战。现在,倭国沉没了,剩一个九州岛,田地也少得可怜,以战养战是不用想了。除了倭国,殷州、澳洲,都一样,都在给大齐源源不断放血,都入不敷出,必须立即停止。”

广德帝停顿片刻,望向殿外天空。

“不管诸位是否在裁军名单上,朕可以保证,被选中的将官,以后俸禄不变····”

“若再迟疑,等百姓被军队敲骨吸髓,被彻底压榨干净,大齐就完了。到时,就不是裁军这么简单了。”

广德帝对父皇留下的这些老将,从来就没抱什么好感。

这些碍手碍脚的老家伙,从骨子里一直轻视自己,把自己当成亡国皇帝朱由检那样生于深宫,成长于妇人之手的羸弱君王。

想要结束太上皇时代的暴政,让齐国步入正轨,就必须先牢固控制军队,毕竟这个国家现在还是先jun政治。

“裁军,酝酿已久,收缩,势在必行!早在太初年间,太上皇就曾与朕商议过此事,太上皇他老人家支持对《齐朝田亩制度》进行改良。”

和父亲一样,刘堪说谎时毫无压力,甚至看不出脸上表情变化。

“裁军是国策,关乎国运,不容改变,即便朕办不成,朕的儿子,孙子也能办成!”

~~~~~

大功坊。

夜色深沉,往日灯火通明的勋贵府邸,今夜显得格外冷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各家各户早早熄灭了灯火,关上了大门,值夜的更夫像是得了什么消息,纷纷绕过这片文臣武将住宅区。

邓长雄家位于大功坊核心区域,这是一座五进的大宅,据说是前明户部尚书的府邸。

走过前庭,过了天井,庭院深深,穿过长廊,最靠里面的一间厢房内,鲸油灯忽明忽灭。

几名身形挺拔的卫兵站立门口。

厢房内,一群武人围着张八仙桌,一边喝茶,一边正在低声商议什么。

须发花白的邓长雄眯缝着眼睛,一手把玩着两个核桃,一手捧着茶壶,加之身穿便服,完全看不出这是大齐最有权势的武将。

“邓大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只要你一句话,哥几个都跟你干!”

说话的是蒲刚,他一拳砸在桌子上,茶杯和茶壶撞在一起,叮当作响。

“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王增斌翻了蒲刚一眼,不无威胁道:“太上皇生死不明,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蒲刚身旁另一个蒙古武将道:“为了太上皇,为了大齐,咱必须做点什么?”

面相沉稳的吴阿衡看一眼蒲刚,悠悠道:“水师被裁撤一半,老子都没说什么,你们一个个五五嵴六兽的。”

蒲刚针锋相对道:

“你们海军天天有仗打,伙食好,银子又拿得多,裁得人最少,你当然不在乎!”

眼看一桌子人就要吵起来,邓长雄轻咳两声。

“咳咳,听我说几句,”

周围顿时安静下来。

“你们还记得当初是为何跟着太上皇打仗吗?我,邓长雄,当年是在萨尔浒,见到了几万人像割草一样,没了,”

邓长雄大手一挥,做了个割草的动作。

“太上皇横空出世,救了很多人,后来,到了辽东,他又救了很多人,太上皇当时和别的军头,和祖大寿、李如柏不同,所以,我才跟着他,一直到后来。”

众人默然无声,各自陷入了回忆。

“太上皇在倭国的事情,咱们不去说,不去理会,或许大齐是时候要换条路走了····新皇帝还小,他有他的想法,有他的主意,咱们作为老人,应当支持他,裁军也好,赋闲也罢,只要咱们能有个安稳归处,于国于民,都是好的。”

蒲刚怒道:“胡说!太上皇若还在,绝对不会让小皇帝胡作非为,他刘堪要干什么!他要废掉田亩制度,要重新养活地主,重新考八股文,要建什么军机处,要让文官重新骑在我们头上,若是我们把兵权丢了,就什么都没了,大齐就会毁在我们手上了。”

蒲刚指着头顶上空,信誓旦旦道:“等我们死了,有何面目下去见太上皇!”

第十四兵团统帅,即将被广德帝赶回科尔沁牧羊的昂格尔攘臂附和道:

“说得对,当初尊称太上皇为天可汗,各部落自愿归附开原,是因为太上皇为我们外藩考虑。现在,小皇帝放弃倭国,对科尔沁也不管不问了,大汗布木布泰无故在南京自缢,至今不得下葬!长生天会降怒大齐!必须和广德皇帝好好聊一聊。”

“蒙古人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所以我大胆提议,不如让皇帝将大权还给两宫太后,最好给慈圣太后,她老人家出身朝鲜,应当不会过分偏袒汉人,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这些外番····”

蒲刚摇头道:“蒙古包没有天窗,长公主对这个弟弟很是不满,长公主是太上皇与慈圣太后所生,与其联合太后,不如直接联合长公主····”

蒲刚兀自滔滔不绝,周围其他将领都张大嘴巴,呆呆望着这个最激进的统帅。

“说完了没!”

邓长雄忽然拍桉而起。

“还嫌不够乱,想当董卓还是想当金应河?!好不容易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你们为一己之私,竟然说出这种话!”

邓长雄环顾四周:“谁想谋反,就先杀了我!”

十多年前,在决定大齐未来走向的博弈中,金应河成为某股势力的棋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蒲刚长叹口气,摇头道:

“什么一己之私,等裁军命令传到各军营,战兵们可不会讲道理,到那时就不是哗变那么简单了。”

邓长雄冷冷道:“几十万人,中间出几个叛逆,在所难免,我们管不了!不过,请放心,广德帝有禁卫军,还有三大兵团,些许叛乱,不成气候!蒲刚,不要重蹈金性格杨通的覆辙!”

“你,你这是害了大齐!”

蒲刚拂袖而起。

“好!你们继续做忠臣,我去找帮手,先把那个碍眼的国舅除掉再说!”

~~~~

“李定国,你也要来逼朕杀国舅?你也要来逼宫吗!”

文华殿。

李定国风尘仆仆万里驰驱,从殷州赶回大齐,于昨日到了南京。

这位忠心耿耿的总督,来不及向太上皇报喜,来不及献上他这些年在殷州猎获的欧洲人头皮以及各种花里胡哨的殖民地特产,便先遇到了国舅当街杀人,南京叛乱的突发事件。在赶往紫禁城的路上,他听说殷州已被朝廷抛弃,帝国计划裁军二十万,武将诸多特权受到打压……这也是本次南京骚乱的根本原因。

南京城三街六巷,愤怒的南京军民焚烧了国舅爷府邸,正向紫禁城进发,准备向广德帝“诉说冤屈”。

人群中有认识李总督的,举着火把大声喊道:

“李定国,你还回来做甚?太上皇被他们害死了!他们现在要害死大家!一起进宫清君侧,杀光那些奸佞!”

大齐皇帝变成了太上皇的儿子,先前的对外策略,包括对殷州的支持,一夜之间,全都没了。

坚定支持帝国大业的李定国,受不了这一系列残酷打击,情绪失控,怒声咆孝:

“臣不是来逼迫陛下,臣有话要问!”

“齐皇刘堪,你忘了太上皇一统全球的愿望了吗?”

“没忘!”

“我忘了吗?!”刘堪咬牙启齿,怒视李定国。

“我生下来就不受父皇待见!我娘死了,你们谁帮过我?朱由检派人在我娘饭菜里下毒,周围人见死不救!小时候连宫女太监都欺负我,我在北京皇宫差点被饿死!被冻死!”

“那时,齐人在哪儿!太上皇在哪儿!”

“没有饮食,没有衣服,齐人给了我什么?我娘被人害死,除了两个太后,只有舅舅,接济我,照顾我。我坐在他膝上,他把父皇赏赐给他的甜点全部给我吃,他教了我第一个字,第一个字是仁!教我如何做个好皇帝!”

“可是父皇只会打仗,永远在打仗,一年到头不见他踪影!他手下一个个死去!终于有一天,他打完仗了,把我们从北边接到南方,我以为舅舅也可以留下来了。父皇却说,舅舅要谋反,他把舅舅廷杖五十,打得半死,发去了库页岛!刘招孙对待我们张家,比对敌人还要刻薄!现在,刘招孙死了!我好不容易把舅舅接回来,你们还想杀他?你们谁也不能杀他!”

李定国神色凝重:“陛下,那就请杀了末将!二十年前,末将在陕西差点饿死,是太上皇收留了我,派我去殷州,我今日所有,包括身家性命,都是大齐给的。我和将士们在殷州与印第安人浴血拼杀,终于才有尺寸之地,为何要轻易舍弃?还有澳洲!”

刘堪怒声咆孝:“朕杀了你······”

“杀了我,还是有人会要陛下杀国舅!还是有人反对裁军!”

刘堪双眼擒泪,情绪渐渐恢复,脚步踉跄走到李定国面前。

“朕杀不了他,朕真的杀不了他。朕不想继续征战,朕只要大齐平平安安……”

“齐皇刘堪,你真的忘了征服全球的大愿了吗?”

刘堪身子下意识的往后退去,双手合十,好像在央求不要再喊。

~~~~~

文华殿侧殿。

“军民鼓噪,马上就来紫禁城了,请陛下立即决断。”

“陛下节哀,这是陛下第一次接见京畿守军,这些守军都是大齐精锐,很多都是太上皇时的老兵,此次接见对于陛下意义重大,既可稳定军心,也可让近来各种流言不攻自破!”

康敬修回头看了眼身后跟着的一群大齐文武百官,提高声调道:

“在场臣子中,哪一家没有为国捐躯的人?何你一家不能为国节哀。死一个国舅总比所有人都死要好!”

“康阁老,你告诉朕,我舅舅是怎么回事?”

广德帝声音颤抖,如一头受伤的野兽,牙齿打颤。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朕知道他们会反扑,知道他们不甘心,有什么就冲着朕来!为什么找国舅?他老人家受了半辈子苦!刚从库页岛回来,病还没好,来不及看这东南形胜,来不及享受荣华富贵,就·····”

康敬修沉着冷静。

“臣可以告诉陛下国舅爷在镇抚司遭受的酷刑,不过陛下需听从臣的吩咐,事已至此,陛下必须去更换袍服,前往北门安抚军士,必须将国舅处死,必须昭告天下,宣布国舅的罪行。”

刘堪点点头。

“他们先是找了个酒鬼当街挑衅国舅的家奴,家奴失手刺死酒鬼,接着给那酒鬼穿上军服,扇动兵士说是张国舅家奴仗势欺人,欺凌退伍军士,国舅过去理论又打伤了人,两边就打了起来。”

康敬修尴尬的望了眼周围同僚。

“现在,叛乱军民说是要清君侧,除掉陛下身边的奸佞!”

刘堪急道:“清君侧?谁主使的!朕要杀了他!”

“有山东驻军参与,还有蓑衣卫的人····”

“山东驻军?蒲刚?”

康敬修道:“陛下,事已至此,就先别说杀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裁撤军队,精兵简政,各兵团皆有怨言,尤其中下层战兵,我朝兵制与前明不同,太上皇创立的义务兵役制度,允许战兵一直留在营伍,很多战兵当了十几年兵,只会打仗,把他们遣散回家,虽说有活计,发了银两,终究会出问题。陛下早些决断,他们人越来越多,等来了皇宫,就晚了!”

刘堪怒道:“让禁卫军去镇压!第一兵团是吃干饭的?把战兵派出去!”

刘兴祚道:“陛下,各兵团和禁卫军都有认识,关系复杂,盘根错节,现在裁军的谣言传的这么广,那么离谱,一时恐怕难以镇压·····”

兵部侍郎毛承斗道:“蓑衣卫掌握情报,既然知道这些,为何不早些禀告圣上?”

刘兴祚一脸无奈:“兵团有自己的情报系统,蓑衣卫插手不得,当初太上皇设立如此,就是让两边相互掣肘,而且,蓑衣卫中,有不少人对裁军颇有怨言·····”

“罢了,罢了,不说这些了。”刘堪闭上眼睛,嘴唇咬出血印:

“昭告天下,张端身为国舅,草管人命,纵奴行凶在前,欺男霸女,残害百姓在后,命夺去封号,立即处死!江流儿,你等护送朕去北门,安抚三军!”

喜欢挽明从萨尔浒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