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九章 迟来的荣誉

晚唐浮生 第九章 迟来的荣誉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第1469章 迟来的荣誉

神都苑之内,鼓声一响,军士们就如脱缰的野马般冲了出去。

呃,有点辣眼睛。

没有任何配合,就是冲,就是莽。我管你前面是什么,冲到稻草人面前,木棓、铁挝、铁锏、骨朵什么的当头砸下。

再看他们的阵型,已经歪歪扭扭,冲得快的领先七八步,冲得慢的还没“接战”。

坐在邵树德身旁的萧氏捂着嘴笑了。

她的小腹轻微隆起。

邵圣这几个月临幸她的次数,比过去二十年加起来还要多,似乎预示着态度的转变。

各种姿势通通解锁,也不浪费子弹了,萧氏可能得到了累计超过一百毫升的补品,体内已经孕育了生命。

邵树德也笑了。他尽可能寻找对方的优点。

首先勇气可嘉。面对敌人的千军万马,不怕死,冲就完事了。

这种是极端艰苦生活条件的人常有的表现。

在他们的认知里,死不是一件特别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他们平日里已经见惯了死亡:饿死、病死、冻死、打猎而死、部落仇杀而死等。

中原地区的百姓一度也出现过这种心态,比如多灾多难的河南。

但经历多年的和平后,新一代河南人即便还受到父辈影响,有一定的勇烈之气,但可想而知这种悍不畏死的勇气,会在和平的生活环境下不断消磨,即每传承一代,就丢失一部分,直到环境逆转,再度塑造他们的勇武。

其次,邵树德发现他们很听话。

由大小头人担任军官,说冲就冲,说停就停。这种服从性不是靠鞭子训练能达到的,还源于深入骨髓的社会文化,你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提醒你尊卑有序,不要逾越。对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好用的耗材,比禁军武夫们容易满足多了,后者是真的难伺候。

找了两个优点之后,邵树德也找不到太多了。

或许身材敦实算一个吧,有的人力气大,有的人耐力好,有的人箭术精准等等,毕竟都是挑选的精锐,没有一技之长是不可能的。

邵树德老武夫了,花架子瞒不过他,一眼就能看出伱有没有用心选人。

“其实还行。”邵树德评价道:“就是需得练一练军阵、配合。”

“陛下圣明。”北衙枢密使杨爚说道。

邵树德无奈道:“杨卿有空歌功颂德,不如多花点时间整训蕃兵。”

杨爚也笑了,道:“其实无需多少时日,再有一年半载,陛下就会对他们刮目相看。”

“朕等着。”邵树德说道。

他当然知道杨爚说的没错。

旗鼓、配合、阵势这些东西,练起来很快的,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靠不厌其烦地管理和训练。

比起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勇气、武艺这些就很难练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

所以,从将领的角度而言,一般都优先练军阵、配合,把部队搞得纪律严明、配合熟练,这就合格了。

其他的更悬乎的东西,就要随缘了。

但这些野人似乎是反过来了。他们的某些军事技能很不错,比如箭术、骑术或者自己擅长的兵器(一般是钝器),身体素质也很好,更有一股亡命搏杀的气势。

也就是说,高端的东西掌握了,但基础的东西却很欠缺,如今正需要补补课。

培养一个合格的弓手需要七八年时间,如果优秀的话需要十年以上,但练习军阵只需要一年,这次其实是捡到宝了。

当然,这些精锐在北边也不多,多“捡宝”几次,差不多就妥了。

“朕来了,总得有见面礼,人赐钱两缗、毛布一匹、绢一匹。”邵树德站起身,说道。

没必要再看了。

这些兵还得多练,打完西域不知道能活下来几个。即便活下来,也不会放他们走了。

这就和马政一样。

身材高、胸围大、握力强、耐力好、头脑聪明的优质基因资源流失了,融入中原汉人群体,剩下的劣质基因自己玩去吧,有本事再重新突变出优质基因。

离开神都苑之后,内侍王彦范来报,中书侍郎宋乐病重。

“今年冬天这么冷……”邵树德略有些惆怅。

自从他归京之后,宋乐仿佛松了一口气,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了下去。

上个月他就曾病重卧床数日,邵树德亲自带着太医前去探望。

刚有些起色,结果又病了。

这个冬天,对很多年事已高的人,或许是一道坎。

******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建极十一年的腊月异常寒冷。

对普通百姓而言,这时候最好窝在家里猫冬。

但对攻伐淮南的夏军而言,这却是最好的厮杀时节。

十一月初,在各路夏军集结得差不多后,徐温、张颢裹挟杨渥,下令各州、镇马步水师兵将放下武器,以淮南、宣歙二镇十余州降夏。

此令一出,淮南上下哗然。

本来因为杨渥还活着而暂时忍让的宣州李遇、庐州朱延寿先后跳出来,号召各军起兵诛杀徐温、张颢。楚州防御使李承鼐是第一个响应的。

他是杨行密的女婿,当然见不得这等人神共愤之事。

十一月初十,李承鼐自领万余兵马南下,威逼广陵。同时还说动了驻守楚州的衙军一部万人,共同“清君侧”。

十一月十四,秦王邵承节亲自淮北督战。

平卢军一万九千步骑打头阵,龙骧、金刀、银枪二军继之,浩浩荡荡杀过淮水。

淮人军心混乱,不堪一击。

数日之间,经营多年的重镇淮阴告破,承鼐弟承鼎举城投降。

留守楚州的李承来连连告急,请求李承鼐回师救援。

与此同时,楚州城内不断有军士溃逃,混乱无比。

有人破口大骂,诅咒那些弃城而逃之人不得好死。

有人嚎啕大哭,想不通之前还好好的大军怎么就瞬间崩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利用淮水防线,屡挫高家兄弟、李存孝等人,数年间至少斩杀了五千余平卢军,而自身损失还不到对方一半。

他们是有战斗力的,并不畏惧夏人,但现在怎么就乱成这样?

李承鼐急着赶去广陵,不断催逼大军前进,刚至高邮,听到淮阴丢失、山阳岌岌可危的噩耗,不得不调转方向,先解决了夏人再说。

淮军连续数日“折返跑”行军,气力大衰,行至宝应之时,被快马赶来的金刀军突袭,全军大溃。

李承鼐痛哭流涕,对着广陵方向拜了三拜,自刎而死。

李承来听到大军覆灭的消息后,绝望之下出城投降。

整个淮南最具战斗经验的楚州集团,至此遭到除名。广陵北方,已是一片坦途,只剩下少数几个军镇,已然难以抵挡夏军兵锋。

宣歙方向,广捷、天成、岢岚等军蜂拥东进。

李遇、陶雅倒没有如李承鼐那般莽撞。他们先假装东进勤王,待夏军追击后,设伏大败李嗣源。

李嗣源暴怒,整兵再战,击破淮军,斩李遇,克池州。陶雅连歙州都没敢回,仓皇奔回宣州,拉丁入伍,固守城池。

江北有舒州兵渡江南下,广捷军与之战,大败。周德威率军来援,将敌击退。

寿州朱景攻庐州,他先礼后兵,一番劝说之后,朱延寿举城而降,又打着诛杀逆贼的旗号南下舒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城。江南的舒州兵无奈,向赵匡凝投降。

到腊月底,秦王邵承节已扫清广陵以北的各处障碍,斩首四千余,并接收了数支淮军的投降。徐温、张颢紧紧掌控着左右牙亲军和广陵城,东院马军指挥使王绾犹豫再三后,选择与徐温、张颢一起投降。

其余淮军见大势已去,多逃往江南。

周德威、李嗣源再攻取池州后,迫降歙州,目前在围攻宣州,屡战不克,伤亡有点大。

朱延寿又劝降和州,唯滁州、濠州守军尚在犹豫,不肯投降。

吴越钱镠也趁机取得了战果。

苏州刺史杨师厚北上攻常州,三战三捷。

大将顾全武攻取克衢州,兵围睦州,淮将朱思勍与其战,不利,退守城池。

整体战局推进十分迅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得了扬、楚、庐、舒、和、池、歙、衢八州之地。淮人从未经历过如此惨败,夏人也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大胜,直令双方厮杀的数十万大军目瞪口呆。

目前,淮南一方只剩下濠、滁、宣、睦、昇、润、常七州之地,且互不统属,各自为战,败亡已是必然。

后人谈及此战,徐温、张颢二人是绕不过去的。

淮南灭亡的责任,多半会扣在这两个背主之人头上。至于大夏攻灭全国大部分藩镇所取得的巨大战略优势,会被有意无意淡化。

如果没人帮他们洗地的话,徐、张的名声估计会遗臭万年了。

消息传回洛阳后,已经是建极十二年(912)了。

正旦朝会之上,邵树德欣然接受了群臣的恭贺。

对他而言,这是迟来的荣誉。

一般而言,占全了传统汉地,基本就可以称为正统王朝了,史书上不至于给你个割据政权或“伪朝”的称呼。

何况他还拿下了辽东、河陇,且还是实控的那种,这就更是超越了许多大一统王朝——派遣流官、驻扎军队、收取赋税,是实控的标志,辽东、河陇显然是符合这三大条件的。

但欣喜之后,看着宋乐缺席的座位,以及陈诚的满头白发,又满不是滋味了。

“去宋府。”正月十八要巡幸西京,他有预感,如果走之前不见下面的话,或许永远见不到了。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