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六十三章 二子

晚唐浮生 第六十三章 二子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九月九,重阳佳节。

邵树德刚刚去渭州、岷州、河州巡视了一番,回来就收到了捷报。

他稍稍放下了心。

有这份捷报,国中局势就更加稳定了。开国十余年,已灭契丹、渤海、长和三国,声威震于南北,不断强化着大夏新生王朝的基础,提升其合法性。

护圣郡王邵端奉夫妇已来秦州多日。

四月完婚之后,在京中小住了几个月,本来就要启行前往护圣州了,结果又被喊来了秦州,陪伴母亲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

太医署的官员们都束手无策,甚至连个说法都给不出。为何赵贵妃之前身体不好,却一直勉强维持,来了秦州后数月,就急转直下?

到最后,有人举出了杨行密的例子。说他就快死了,但远在宣州的儿子迟迟不回广陵——召杨渥回来的公文被人扣下了——故“忍死待之”,直到儿子一回,交待完后事,很快就去世了。

邵树德没有怪他们,生死有命,本就寻常。

这几日,他对八儿子的态度也好了很多,以前一直非常严厉来着。

八郎也有点受宠若惊,以至于有点不真实感。

“在京数月,护圣州那边可别落下了,该管的还是要管起来。”小院内的葡萄架下,邵树德叮嘱道:“张策是有能力的,但你也不能甩手不问。”

“儿知矣。”邵端奉低头应是。

“说说护圣州现在如何吧?好几年没去了。”邵树德亲自给儿子斟了一杯葡萄酒,问道。

邵端奉起身双手接过,斟酌了下语句后,说道:“大人下令在草原筑城,实乃胜负手。城池发展越繁荣,草原越安稳。”

在草原筑城,当然不是邵树德的创举。而且,七圣州的诸多城池,多是契丹人开始修建的。大夏占领此地后,顶多将其修缮、扩建,变得更宽敞、更合理、更坚固、更舒适罢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以前的草原政权,多半只在王庭、衙帐之类的地方筑城,且水平还很低,居住条件比帐篷强不了多少。

大夏在草原筑城,完全是中原标准的夯土版筑城墙,各种设施完善,防御坚固,居住舒适,与草原人的城池是两个维度。

“说说看,为什么。”邵树德鼓励道。

“儿就举几个例子吧。”邵端奉说道:“去岁五月,儿至城外巡视,遇一牧人售羊,便随口问了几句。牧人提到,城里的贵人口味刁,喜欢吃羊羔肉,家里正好刚生了一头,于是拿来城里高价卖了,换得的钱买点针头线脑、锅碗瓢盆、衣物鞋靴。”

邵树德点了点头,问道:“就这些吗?”

“还有。”邵端奉说道:“八月的时候,有商人自北都来,儿在河边捕鹅,又攀谈了下。这个商徒是来收筋、皮、角的,说一般都是**月份来,牧人会提前把存了几个月的货拿到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卖完货后,牧人便会采买粟麦带回家。牧草不盛、牛羊乏食的时候,他们就靠这些粮食顶过去。”

“若无这些粮食,他们很可能就要铤而走险,出去劫掠了。”邵端奉补充了句。

邵树德有些满意,八郎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

“城池的好处还不止于此。”邵端奉继续说道:“城市可以给人看病、读书,让人来玩。城建得好了,商徒也愿意多跑,买卖就更加兴盛了。”

邵树德原本还直直坐在那里,听了半晌后,已经舒服地靠在了胡床背上,惬意品酒了。

确如八郎所说,大夏对七圣州草原控制的话核心在于城池。

每一州都有一座县城大小的土城,多位于河畔,缘城开辟部分农田,种植粟麦、果蔬。

邵树德将其称为草原上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的存在。盖因居住在城里的工匠能提供牧民生活所需的各类手工制品,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的存在,也更容易吸引商人前来,因为这是天然的集市,大家约定俗成的交易场所。

城市还能提供各种消费场所,比如茶馆、酒肆、妓院等等。

草原人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但穷人也有穷人的消费需求,比如投个一文钱、两文钱,买碗粗茶喝喝,即便那茶水淡得不像话,但依然能让人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富人的玩法就更多了,甚至在吃喝玩乐之外,他们也会投资其他方面——

城里有先生教读书认字,家里牛羊多的富户就可以把孩子送过去,将来说不定能到县里、州里甚至郡王府当个小官小吏。

如果再有点想象力的话,王府的官也是可以升上去当京官的。前唐就有这个传统,诸镇节度使幕府的官员,被朝廷征辟,数不胜数。

“护圣州的往后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邵树德又问道。

“短期内就这样了。”邵端奉说道:“大人若舍得,给我一些司农寺的官吏,儿给他们安排位置,把全州的农畜之事好好整顿一番。这个过程怕是要十年,十年之后,儿想修筑第二座城,建第二个县。”“你是我的儿子,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邵树德笑了,说道:“可以给你。但你也得多多培养护圣州本地的人才,宋家不是给你推荐了不少人么?王傅张策也呼朋唤友,带过去不少家族。这里面肯定有人才,要善于发现、任用人才,干得好了,便可以到内地来当官。”

“是。”邵端奉说道。

“怎么突然想建第二座城了?”邵树德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这其实也是他希望看到的。

“儿觉得在草原上横空出现的城池,改变了很多牧人的生活习惯。离城远了,生活就不便利,日子要难过许多。”邵端奉说道:“它仿佛无形之中存在一种牵引力,让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总是不自觉地向城市靠拢,用处太大了。”

其实,王傅张策对建第二座城是持保留看法的。他认为护圣州城池越多,户口越殷实,越容易引起朝廷的注意力。当你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将当地开发出来后,朝廷突然要求废藩置县,你怎么办?

要知道,护圣州还是辽东道的属州啊。羁縻州升为正州,并非没有先例。

但邵端奉觉得这是杞人忧天了。小小护圣州,有两三个县顶天了,朝廷能看得上?

“好,好啊。”邵树德欣慰地笑了。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八郎受不了草原的“艰苦”生活的,现在看来,多虑了。他还有兴致出城游玩、打猎,还有雄心在护圣州建第二个县,这一切都说明他打算在那边扎根了。

“多陪陪你母亲吧。”邵树德说道:“她——没几天了。”

******

九月十三日,十三皇子邵济志奉诏来到了秦州。

邵树德在同样的葡萄架下与儿子会面,张惠也来了,给父子二人沏茶。

“云南的事情听说了吧?”他问道。

“阿爷,消息传到长安,全城轰动。”邵济志兴奋地说道:“父老们都说,多少年没有过这等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还有人说,前唐初年,也灭了高昌等国。大夏初立就灭国,这又是一个煌煌正朝。”

“有商徒摩拳擦掌,说要去南蛮那边做买卖,把南蛮的奇珍异宝弄到大夏来卖。”

“哦,对了,还有很多人写了诗,称颂朝廷的丰功伟绩。”

邵济志今年才十二岁,看起来有些热血少年的意思,这话头头是道,与有荣焉。

张惠含笑看着。

她这一生颇为传奇,如今行将就木,已无别的心思,唯愿看着儿女们平安富贵。

“有心了。”邵树德笑道:“云南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云南新得,民心未复,还需自己人镇守。”邵济志说道。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

邵济志见父亲没搭话,又道:“儿听闻鄯阐府贼众甚多,如今他们投降,乃迫于形势,心中并未臣服,还需……”

“你听谁说的?”邵树德问道。

邵济志张了张嘴,感觉到有些不对,只能道:“很多……很多人都这么说。”

张惠起身,又给父子二人添了点茶。

邵树德拉着她的手坐下,盯着儿子看了半晌,直到他心里都发毛了,才说道:“朕已传旨,置大理府、姚州、昆州、腾州。”

“腾州位于何处?”邵济志问道。

大理府应该就是南诏、长和的西京了。

昆州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其东京鄯阐府,取“昆川”之意。

姚州多半是弄栋镇,唐姚州故地。只有腾州不知位于何处。

“便是南诏之永昌镇。”邵树德说道。

“儿知矣。”邵济志低声说道。

“你还愿去云南吗?”邵树德问道。

邵济志低头不语。

“哼!挑肥拣瘦。”邵树德脸一落,道:“大理、昆州这种地方,阿爷若给出去,岂不是要被人戳脊梁骨?国家沃土,只给邵氏子孙,像话吗?”

“阿爷教训得是。”邵济志低头说道。

“阿爷现在问你一句,如果要你去云南之藩,你愿不愿意?”邵树德问道。

“陛下!”张惠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你不要多话。”邵树德看着儿子,问道:“愿不愿意?”

“愿……愿意。”邵济志说道。

“希望你真的愿意。”看着儿子可怜的样子,再看看张惠忧虑的神色,邵树德叹了口气,道:“先在京中学习吧,过几年再之藩。”

“陛下……”韩全诲在院门外轻声呼唤。

“何事?”邵树德问道。

“赵贵妃午后小睡了会,结果一睡不起,已经……”韩全诲小声说道。

邵树德坐在胡床上,久久不语。

他突然想起了当年在绥州时的一件小事。

因为要去夏州见诸葛爽,赵玉为他整理袍服,挑选礼物,各种叮咛,就像一个称职的妻子一样。

在那整整一年,他每天早上醒来,都下意识探手摸一摸身旁,看看赵玉人在不在。

三十三年后的今天,玉娘不在了。

“传旨,追赠皇后,着太常寺定谥‘明献’。”邵树德抬起头来,说道。

察色见情曰“明”,聪明睿哲曰“献”,这是美谥了。

“遵旨。”韩全诲应道。

谥号是太常博士定的,然后呈交礼部。礼部如果不满意,会要求打回去重定。

前唐初年,因为许敬宗的谥号问题,高宗就与礼部暗战许久。

这次如果走正常流程,无论是太常寺还是礼部,出于种种原因,很可能只会给个平谥。如今圣人直接定下了,显然思虑已久,太常寺应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张惠轻轻叹了口气。她很羡慕。

本章完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