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五十八章 尊号与北衙

晚唐浮生 第五十八章 尊号与北衙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尊号与谥号不一样,这是帝王、太后在世时的称呼。

政治上的用意是对在位皇帝进行歌功颂德,赞美他的文治武功。

有唐一代,十余位天子加尊号。

有趣的是,李世民没有。

或许是因为在唐以前,这种行为太稀有了吧。

遍数历史,正儿八经上尊号的大朝天子只有一位:汉哀帝,尊号“陈圣刘太平皇帝”,就是“断袖之癖”这个词语来源的当事人。

除此之外,便只有寥寥数位割据政权的皇帝了。

比如周宣帝宇文赟,尊号“天元皇帝”。

这位爷广选美女入后宫,一玩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出来,政务都交给太监、权臣们管。

再比如北齐后主高纬,尊号“无上皇”。

这位爷更是牛逼,是“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的当事人。

李世民没有加尊号,但草原部族给他上了个尊号“天可汗”。

没有,又胜似有。

但从唐高宗两口子开始,尊号几乎成了标配了,都是天子暗示下面,马上就有幸进之徒开始上疏,请加尊号。

唐高宗尊号“天皇”,据说还是大臣们冒着“触怒”他的风险,“冒死进谏”,最后才“勉强同意”加尊号。

武则天就更多了,六受尊号。从一开始的“天后”、“圣母神皇”,到后来的“则天大圣”。

甚至就连唐僖宗都有尊号:至德光烈皇帝。

这不是扯淡么!

因此,在收到这份奏疏后,邵树德便留中不发。

初二上午召见官员问对之时,更是把崔邈喊了过来,问道:“崔卿素有才干,忠勤有加,朕一直是很满意的,为何要做那幸进之徒?就这么急着升官?”

“臣实为天下计,不敢有分毫私心。”崔邈肃容道。

邵树德笑了,道:“且说说你的道理。若有理,朕便同意加尊号。如果无理,秘书郎也别做了,去地方上混吧。”

崔邈强笑了一下。

真没有私心吗?肯定是有一点的。但若说全处于私心,那也不对。

“陛下,臣说实话,设使此间天下,为朱全忠、李克用所得,则百姓无宁日矣。”崔邈说道:“全忠或还好一些,他能压得住武夫。克用是素来不管的性子,他若当了天子,与唐末藩镇割据何异?唯陛下走对了路子,扫平群雄,一统江山,诸般手段齐施,方能镇得住这数百州。”

其他人听后,眼皮子直跳。

到底是秘书郎,圣人的心腹,连这也能“假设”?或许,他们私下里喝茶闲谈之时,已经假设过很多次了吧。这份君臣之谊,实在让人羡慕。

“但为子孙计,还需加强正统、巩固天威,故臣请上尊号。”崔邈说道。

“唐僖宗都有尊号,朕羞与他为伍。”邵树德说道。

“陛下,唐僖宗是找了些幸进之徒劝加尊号,自娱自乐罢了,谁都不会当回事。”崔邈说道。

“崔卿的意思是……”邵树德若有所悟。

“陛下可令所俘之长和国主郑仁旻、渤海国主大諲赚、高昌国主毗伽,以及于阗国主李圣天、仲云国主邵献忠、回鹘国主奥古尔恰克等人共上尊号。”崔邈说道。

邵树德一听,心下意动。

崔卿真会拍马屁,所献之策也颇有可行性。甚至于,邵树德还帮他扩展了一下:已攻灭之契丹国主阿保机的儿子邵赞华、中原各藩镇降人等等。由他们出面,共同上书,请加尊号,那这个尊号看起来就不太一样,含金量十足。

“其实,朕已经有过一个尊号了。”邵树德说道:“早些年,河陇蕃部共推‘无上可汗’。建极十四年五月的碛北之行,诸部又给朕加了四个字,‘天生英明’。八月,收复北庭,诸部加尊号‘建文神武’。朕觉得这挺好的,字无需多……”

群臣一听,心中明白,圣人这是已经同意了。不然的话,琢磨尊号名称做甚?

尊号是在世皇帝就可拥有的,且无需避讳。

以“天生英明建文神武无上可汗”为例,蕃人可以直呼“无上可汗”。

唐高宗李治,群臣可以直呼“天皇”。

“其实这次也是一个机会。”邵树德突然说道:“草原诸部首领也要来,与汉地降人、百官一起给朕上尊号。官府可以分南衙、北衙,但加了尊号的草原、汉地天子只有一人。”

话都说到这分上了,众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从命了。

“陛下,以何为尊号?”吏部尚书萧顷问道。

原吏部尚书薛贻矩已在去年薨逝,工部侍郎萧顷接替其位。

萧顷是太子的人,这谁都知道,毕竟他是以亲王府长史的身份出任工部侍郎的。而这项任命,也被邵树德批准了。

萧顷是太子的人没错,但这个天下所有的官员,也都是邵树德的人。你可以说他自大,但他真的不担心什么,这个天下,还没人能对他不利。

“就用‘建文神武’吧,太长反而不美。”邵树德说完,看向太常卿,道:“姚卿,这事你来办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臣遵旨。”太常卿姚顗(yi)应道。

他是建极十五年初接替丁会成为大夏第三任太常卿的。

其时正月刚过,内务府监赵植在出外巡视时,薨于馆驿。遗体运回洛阳,葬于北邙,丁太常唱完这场后,身体也不行了,没几个月就薨了。

姚顗是长安人,唐末进士,根正苗红的关西人。他还是司空图的女婿,文采很不错。

为人方正,规规矩矩,脾气非常好,“终身无喜怒”。

他在地方上当县令、刺史的时候,因为脾气太好,为人轻视。入中枢当官后,办事勤勉、仔细,缺点反倒不明显了。

这人就像个大秘,适合在直属机关内任职,不适应出任地方官员——地方官需要狠一点、强势一点,没有脾气是不行的,只会任人拿捏。

内务府监一职,则由少监储仲业升任,黄州刺史崔居俭补少监之职。

“此事就这么定了。”邵树德最后一锤定音,道:“该知会的人,尽快派使者去吧。”

“臣遵旨。”跟着这样的圣人,大臣们愈发感觉没有自我意志了。

不过,这是幸福的烦恼。

没有这样的圣人,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更差。

******

群臣散去之后,邵树德紧接着召见了下一批人:他在西域建立起的那套班子的成员。

五个梅录:廉佑、偰元助、阿啜、庄约、龙思同。

这五个人中,出身高昌的廉佑主管营田,目前留守焉耆;偰元助主管教化,随驾回京。

北庭降官阿啜、鸊鹈泉庄氏出身的庄约分管财税,前者随驾入京,后者留守高昌。

焉耆降人龙思同分管户口、监察等事务,随驾入京。

林牙二人:火山奴、卢质。

前者是高昌降人,目前在京。后者是河南人,历仕州郡,后担任户部员外郎,今年初前往安西任职,目前留守高昌,算是庄约的直属下级。

达干四人:阿里骨、萧阿古只、仆固大悲奴、巴布。

阿里骨是北庭降将,统领汗庭直属部队两千余人。

萧阿古只过去后,与他分掌此军。

仆固大悲奴是高昌降将。

巴布则是拔汗那降人,原新附军指挥使。

作为第二次理蕃院、北衙系统改革的试点承接人,这批官员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其中很多人坐上了火箭。

“朕先谈谈北衙枢密院。”邵树德说道:“在此番改制前,枢密院的主要工作便是监督各部丁壮训练。战争爆发之时,再行文至各部,征丁兵马、牛羊。其他还有一些琐事,但都不重要,主要的就是这些了。”

“而你们在西域时所做的事呢?”邵树德看向几位达干,问道。

“臣深入各部,了解骁勇善战之士的数量,录其姓名。夷离堇敢有阻挠私藏者,臣便以国法处置。录入兵籍之勇士,着各部优恤,年底会操之前,需私下加练,定期考核。”阿里骨说道。

这其实就是半脱产士兵了。

之所以是半脱产,是因为经济底子薄,他们还需参加一定量的农业劳动。但不管如何,战斗力比起之前是有所提升的,装备也稍稍好了一些。

“阿里骨,你做得很好,尤其是深入各部,令朝廷的权威凌驾于头人之上,这一点非常好。”邵树德赞道:“但还不够。接下来朕打算征发各部勇士,组建一支常备军,军号‘背嵬’,分左右两厢,计步兵一万、马兵两万。背嵬军自草原南下,入镇中原,为期三年,三年后换一批人。想要做到这件事,你的工作还要深入一些,将更多的部落囊括进来。”

背嵬是党项酋豪对自己亲随的称呼。

铁骑军中就有背嵬都,其成员是真背嵬。背嵬军的成员就不一定了,只是借用这个名称罢了。

三万背嵬军服役期间,按禁军标准发饷。服役期满,返回草原,散为百姓。其中佼佼者,可以补充进禁军、镇军、州军。立下战功的,可以在汉地、草原为官。

这其实是加强朝廷权威的一种办法,让草原蕃人对中原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在过去三十年,邵树德其实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了,只是不太成系统,这次干脆形成固定的制度,一直执行下去。

“臣遵旨。”阿里骨躬身应道。

这是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可以管更多的部落了。

“你的汉文学得如何?”邵树德问道。

“能听懂,字还认不太全。”阿里骨有些尴尬。

邵树德大笑,道:“这你得学学韩建了。他原本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心志坚毅,刻苦自学,后来已粗通文墨,不用幕僚帮衬了。这样吧,朕有功必赏,你可至北衙任录事一职,朕再给你配两个小使,继续做你之前做的事吧,北庭、热海、碎叶、于阗、仲云五处的蕃部勇士,好好给朕清查一番,登记入册。”

北衙枢密院的录事是从六品上的官职,对他们而言非常不错了。

“臣遵旨。”阿里骨应道。

圣人没提伊丽河谷,那就不归他管了。“阿古只,你做了什么事?”邵树德又问道。

“臣与阿里骨分掌汗军,日夜操练,行军征战之时,奋勇厮杀。”萧阿古只说道。

“在这一点上,你做得还不错。西征之时,建立过功勋。”邵树德说道:“你亦可担任录事一职。关北、河东、河北三道的蕃部,你来仔细清点、登记。”

“臣遵旨。”萧阿古只欢欢喜喜地应下了。

他其实已经改名萧永忠,还买了渤海商社的股份。在他看来,做大夏的官,可比给阿保机卖命强多了。

希望姐姐给圣人多生几个儿女,这才是真姐夫,阿保机算个屁!

随后邵树德又授予仆固大悲奴、巴布二人北衙枢密院主事之职。

这个职务也还凑合。

从七品下,主要负责监察、巡视,权力不大不小,出门一趟总能捞点油水。

“汗军还剩两千六百余人,多历战事,就让他们作为背嵬军的底子吧。”邵树德说道:“也罢,时辰不早了,先用膳。吃完咱们再理一理理蕃院的事情。”

北衙的第二次改革,并不是终点。

事实上没有一项制度从开始创建时就非常完善,且可以一直用到很多年以后的。

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基于现状,再着眼未来,最后与各方妥协,商讨出一个方案来。

政治,本来就是妥协的艺术。

邵树德是个谨慎的人。

他搞北衙改革,要先调研,然后看似很怂地在西域搞试点。在熟悉之后——不光他熟悉,各部头人们也要熟悉自己权力被削弱的现状——再慢慢推广开来。

但这个推广,也不是一步到位的。

西域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巩固、深化,将之前没涉及到的部落、蕃国也圈进去。

西域深化改革的同时,河套、阴山一带的蕃部也要陆续开展起来,这些部落统治多年,算是比较恭顺的,难度相对较小。

暂时先搞这两处。

原因是一旦出了乱子,镇压起来容易,不至于搞得处处烽火,手忙脚乱。

西域、阴山完成之后,会对河陇、辽东蕃部动手,一步步完善,加强统治。

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个几年,但没关系,邵树德愿意等。

完成之后,待头人们适应了失落感,第三次改革也差不多酝酿好了。

本章完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