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292章 不插手

晚唐浮生 第292章 不插手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李杭刚刚从平康坊出来。

当使者一年又一年,月月跑,日日跑,他一点不觉得累。

他是个很本分的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胆子大,会察言观色,能言善辩,除此之外的都不太行。

如今这个世道,能谋个收入丰厚又体面的差事很不容易,他很珍惜。

平康坊最近真是暗流涌动。

前几日在酒肆遇到了河阳镇的进奏官,几杯酒下肚,两人便称兄道弟起来。

河阳镇,与定难军本来就无仇怨,中间还隔着河中镇,有些话便不用那么见外。

河阳目前的地位比较尴尬。地盘被朱全忠占着,其部将丁会率军留守。但明面上的节度使还是李罕之,李罕之又是李克用任命的泽州刺史,躲在晋城“遥领”河阳节度使。

这个进奏官也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本来也没什么,谁给钱听谁的好了,问题是也没人给钱,这就难办了。

此进奏官还谈及了孟方立之将奚忠信率军三万攻辽州,结果被杀得大败,奚忠信也被俘送晋阳的事情。言语之间,估计还是看好李克用,想听李罕之的。

随后还与浙西(镇海军)的进奏官一起喝了花酒,聊了聊钱镠与苏州张雄之间的战争。

其实没什么可聊的,李杭对这些都不太感兴趣。他只是习惯性打探消息,回去后与大帅汇报时,好体现自己价值罢了。

“刘宫监,多日不见,却是要恭贺高升了。”一间外表毫不起眼的民宅内,李杭对坐在里边的宦官刘季述恭贺道。

“李别驾快快请坐。”刘季述连忙起身,笑脸相迎。

刘季述原本是御食使,一直在皇帝近前。最近得遇提拔,担任右神策军辟仗使,掌管军纪,可称实权在握。

“刘宫监,某今日是想打听一事,最近各镇进奏院之间有流言传播,言圣人卧床多日,这消息可属实?”李杭坐下后直接问道,一点不耽搁时间。

“属实。”刘季述点头道:“有时也起来走动走动,不至于终日卧床。”

刘季述之前是御食使,对皇帝的状况当然是一清二楚了。

“何至于此?”李杭追问道。

刘季述有些尴尬,只能含糊地说道:“受了惊吓。”

李杭捋了捋胡须,沉吟一番,问道:“可是昭阳殿那次?”

刘季述默然点头。

李杭皱眉,心中有些恼怒,这帮中官搞出的破事,可不能坏了灵武郡王的大事。

“今上尚未立储……”李杭又道,同时盯着刘季述的面孔,似乎想看出点什么。

“确实未立。”

“刘宫监,都这时候了,可别打哑谜。”

“吉王保,长而贤,群臣属望。”刘季述无奈,只能透露道。

李杭立刻就懂了。

吉王李保,年岁较长,又有贤良的名声,非常得南衙百官的欣赏。

但南衙官员的看法屁用都没有,相反还会坏事!在南衙北司之争愈演愈烈的当口,南衙想要立吉王的话,那么北司就会另立他人,比如寿王李杰,跟南衙对着干。

“多谢刘宫监透露实情,某会向灵武郡王禀明实情,当记得你的好处。”李杭拱了拱手,说道。

刘季述立刻眉开眼笑,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罢了。”

“对了。”就在李杭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又回头对刘季述说道:“昨日宰相张濬前来请托,某已经答应了。本月郊祭,北司四贵就不要穿宰相朝服了,依所守官本品之服即可。此事,西门宫监已应允。某本不欲再跑,今日正好遇见了你,便代为向骆中尉说一声吧,国朝向无此例。”

刘季述有些迟疑,显然他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刘宫监!”李杭加重了声音。

“自会向骆中尉禀报。”刘季述一个激灵,连忙应道。

李杭点了点头,也有些得意。

这些个宦官,吃硬不吃软,有时候就得吓一吓他们。狐假虎威的感觉,可真不错!

离开这个临时会面地点后,李杭七转八转,又回到了定难军进奏院。

进奏官赵光胤,考中进士后,连朝官也懒得做,直接被邵树德任命为进奏官,本月刚刚上任,接替告老去职的前任。

“赵邸官,今日某找了刘季述,得知圣人确实有恙在身。吉王保品行贤良,深得南衙众望,但这注定了其无望得登大宝。北司诸中官,很可能立寿王杰为皇太弟。此事紧要,须得持续留意。”李杭坐在火炉前,说道。

炉上温着一壶浊酒,案上摆着几碟小菜。

“此事对我定难军有何影响?”赵光胤也是个聪明人,直接想到了最关键之处。

“以后就是朔方镇啦。”李杭笑道:“朔方节度使兼河西观察使,大帅之筹谋,又进一大步。”

“南衙北司争来争去,也不知道争个什么名堂。李别驾这四两拨千斤之术,用得精妙非常,直接就把事办成了,当浮一大白。”赵光胤给李杭倒了一碗酒,劝道。

李杭也不推辞,端起碗饮了一大口。不过是让北司中官们放弃穿宰相朝服郊祭,这在他看来很无谓的事情,但南衙朝官们就看得非常重,好像事关大节一般。可能他不是朝官,无法理解他们吧。

“立储之事,可能没那么快。中官们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动真格的,免得寿王成了百官的靶子,或者出点什么意外。”李杭说道:“至于和咱们的关系,可就不好说了。寿王此人,某也不了解,赵邸官当多加留意。”

“某省得了。”赵光胤回道。

“张濬此人,某看他不是安分之辈。昨日聊了一个时辰,便让某觑得一些虚实。”李杭又说道:“此人热衷名利,好大言,性格多有不羁。对韦昭度率军入蜀之事颇多嫉恨,某觉得,搞不好他也要有样学样,领兵出征。”

赵光胤有些惊讶,问道:“他能征讨何处?”

“某亦不知,只是看着有这种苗头。此人对兵权极其热衷,不出征,如何能掌兵?”李杭摇头道:“只要别犯傻在关中惹事就行了。其他的,哪怕他去征讨朱全忠、李克用,亦与咱们无关。”

赵光胤闻言笑了,朝官们当不至于这么傻,要出兵征讨宣武、河东、定难这种大镇。

聊完正事,两人又聊了些风花雪月之事,一壶浊酒喝了个精光,好不快活。

第二日,李杭又在平康坊四处闲逛,主要是逛青楼。别误会,这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其他啥。

他的很多消息,就是在这里打探来的,盖因各镇进奏院的官员们都喜欢在此设宴,招待本镇来使。比如,他今天就打听到了,朱全忠部将朱珍率军五千,护送他委任的楚州刺史刘瓒赴任,结果又被武宁节度使时溥挡住了,不让过境。

楚州,淮南镇属州也。朱全忠本来就是淮南节度使,之前一直在打秦宗权,没空料理淮南的事情。现在退兵了,便派一个属下官员去赴任,试试水。

之前朱全忠派幕府行军司马李璠去淮南,就被时溥偷袭了一次,这次又被拦,不过朱珍早有准备,遣兵进攻,拔得两县,俘斩万余人。

这关东,也太乱了!

李杭离开平康坊后,又去大通马行转了转,收了一些情报,然后便一路返回夏州。

十一月二十三日,刚刚在阴山举办完祭天大会的邵树德接见了李杭。

“寿王李杰……”邵树德又在屋内踱起了步子。

他当然知道寿王就是后世的唐昭宗。吉王当皇帝的利弊,寿王当皇帝的利弊,都要一一考虑清楚。

他现在最需要朝廷做什么?

答曰:让朝廷自己作死,大失人望,实力大衰。

这样有用吗?

答曰:有点用,但还不至于让朝廷彻底完蛋。

吉王上台会怎么样?

答曰:不了解,但寿王此人性格刚烈,很冲动,又有点看不清形势的样子。

会不会引火烧身,让寿王把矛头对准灵夏?

答曰:朝廷征讨藩镇,当然要有由头,不会在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情况下,平白无故就进攻一个藩镇,至少要有实力强大的外镇兵马配合。

所以,事情很清楚了。吉王上台,可能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朝廷继续这样半死不活地挺着。但寿王上台,以他那性格,却很可能惹出一些事情来。毕竟,寿王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自己。

“立储之事,咱们不要干涉。”邵树德最终下定了决心,道。

干涉皇位继承,就外镇来说,只有近在咫尺的关中藩镇有可能。如果邵树德决定不插手,那么以南衙北司如今的情况,吉王是断然没有登基的可能的。

“李别驾辛苦了,腊月将至,便先回家歇息歇息吧。”邵树德笑道:“朝廷诏命,可比你来得还快。”

“大帅是说……”李杭猜测道。

“如今某已是朔方节度使,兼且观察河西。”

“恭喜大帅。”李杭立刻起身,贺道。

“哈哈,意料之中的事情。四镇合一,如今却少了三个官位,李、宋、孙三位,不知道在怎么腹诽我呢。”邵树德开玩笑道。

“大帅可任其为副使,仍镇三地。”

邵树德笑而不语,心里已经在思考:李克用、朱全忠听闻之后,会有什么反应?镇内军民听了之后,又会是什么反应?

值得观察。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