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古代的骑兵

晚唐浮生 古代的骑兵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讲一讲中国古代的骑兵,从西汉开始说起。

(一)西汉:

(1)中央军:

汉武帝时期,设八校尉:

一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

②屯骑校尉掌骑士;

三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四越骑校尉掌越骑;

五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

六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

七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

⑧虎贲校尉掌轻车。

此为八校尉,其中屯骑、越骑、胡骑、长水四校尉所领之兵为骑兵。

池阳胡骑的来源主要是降汉匈奴人。

长水宣曲胡骑是义渠羌人,西汉时名将公孙贺、公孙敖祖上就出身义渠羌人部落。

越骑,最早是指降汉后迁居河内、弘农、三辅的越人部落出身的骑兵,后来也加入了匈奴人。

屯骑是指关东郡国骑士,主要来源是燕、代之地的骑兵,后期主要是燕地,也就是唐代的幽州,民族成分复杂,有汉人,也有被匈奴所灭的东胡部众。

(2)地方军:

一边郡兵,成分是幽州燕人;

②附庸兵,成分是投靠过来的东胡部落兵,如乌桓;

基本就这么多了。

(3)装备和战法

西汉时的骑兵战术其实就是步兵的战术,更准确说是骑马步兵。因为没有双马镫,马鞍也不完善,骑术还不如匈奴人,因此主要战术是“下马地斗”,他们背负轻型弓弩,携带步战兵器,进攻时快速骑马机动至敌人侧翼或背后,下马发射弩箭。

骑兵的披甲率很高,比步兵高多了,完全是把他们当做步兵来用的,骑马是为了机动。

同时期匈奴人因为骑术较好,能比西汉骑兵更好地完成马上动作,因此他们的主要战术就是骑射。

正如晁错所说,西汉骑兵“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

匈奴骑兵则是“上下山坂,出入溪涧,险道倾仄,且驰且射。”

汉武帝时,骑射的匈奴骑兵其实是被西汉的骑马步兵灭亡的。

匈奴骑兵骑术好,射术佳,但装备较差,肉搏能力较弱。

西汉骑兵骑术相对不行,但装备好,肉搏能力强。

这种草原、中原骑兵的天生差异,一直延续到了后来,并渐行渐远,发展为两个骑兵流派,即骑射骑兵和冲击骑兵。

但总体而言,这时期无论草原还是中原骑兵,其战斗力比后面朝代的骑兵都要弱。主要是因为双马镫之类的装备还未出现,左右开弓、扭身回射、卧射、背射等高级技能很难施展,非天赋绝佳者不能为之。

东汉年间董卓臂力过人,可以左右开弓,“为羌胡所畏”。其实这个骑射水平在后面朝代骑兵看来不过如此,很多人都会,但你要考虑时代的局限性,董卓确实天赋异禀。

(二)东汉

东汉骑兵曰“突骑”。

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主要来自幽州,胡汉皆有,比如吴汉攻成都时有乌桓突骑三千余人。这可能与刘秀开国时得到了河北土豪的大力赞助有关。

东汉建国后,刘秀又在幽州突骑之外,建颍川突骑。

这样就形成了以燕人及内附胡人部落为主的幽州突骑,以及在刘秀建国过程中南迁至南阳、颍川的幽州突骑后裔为主的颍川突骑两大集团并存的局面,前者规模较大,后者规模较小。

在这个年代,中原骑兵愈发往“枪骑兵”的路子上走,因为高桥马鞍等新装备的发明,使得骑兵可以在马上做出更多、更复杂的技术动作,不用再“下马地斗”了。

而东汉骑兵也秉承中原肉搏能力强的传统,大量使用长枪近战肉搏。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尚未发明双马镫,骑兵的战斗力还是有所低下。一直到北魏时期,实用的双马镫普遍装备,同时降低了高桥马鞍的后鞍桥,抬高前鞍桥和鞍面,骑兵的双腿可以前后、左右借力,使得骑乘战马近战的能力获得本质的提高。

东汉骑兵里骑射手也有,主要来自幽州突骑里的胡人,但装备铁甲、长枪进行近战肉搏的骑兵已成为主流。

(三)魏晋南北朝

曹操征服乌桓,将其余众一万余落(二十多万口)迁入中原,精选乌桓骑兵编为队伍,仍以乌桓大人率领,征战各方,“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曹操收编的这些骑兵,其实就是东汉年间幽州突骑里的内附部落兵,但他们受东汉幽州突骑影响,装甲枪骑兵的比重已经大为提升,不是传统的草原骑射手了。至于幽州汉人里的枪骑兵,原本是公孙瓒的势力,败亡于袁绍之手后,渐渐湮没,声名不显,远不如东汉时名声大。

为什么如此呢?原因大概是袁绍是与乌桓联手灭掉公孙瓒的,在此过程中乌桓骑兵名声大噪,被曹操注意到了。又或者公孙瓒的势力实在损失惨重,幽州汉人突骑没剩多少了。

其实说幽州突骑完全消失也不对。

初平二年,公孙瓒遣刘备领偏师南下,援助田楷拒袁绍,赵云率骑兵跟随。赵云的这支骑兵部队,应该就是幽州突骑。刘备十分眼热,“每结纳云”,着意拉拢。赵云后来投奔刘备,刘备“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

赵云招募的这几百个人,刘备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袁绍知道底细,“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使“绍不能知”。

有什么不能让袁绍知道的呢?大概就是这几百个人都是公孙瓒的幽州突骑(白马义从)余众吧。

西晋时期,重建幽州突骑:“幽州突骑督”。

司马氏不像曹魏那样对东汉的军队编制避之如虎,他们很大方地恢复了幽州突骑这支刘秀赖以称雄的光荣部队的番号。

这时候的幽州突骑,仍然是两部分,和东汉一样但。边郡汉人突骑成员选入中央禁军,边地也有内附部落兵,东汉时是乌桓,西晋时是鲜卑。

但怎么说呢,西晋禁军突骑的员额只有一千人,而且幽州边郡汉人突骑在三国时兵源大损,人才严重贵乏,西晋不得不大量挑选鲜卑兵源进入中央禁军。这些鲜卑人到中原当兵后,让司马家的王子们认识到了鲜卑骑兵的厉害,以至于后来八王之乱时,纷纷派人去幽州招募鲜卑人到中原来当雇佣兵打仗。

南北朝之时,战乱频繁,幽州突骑主要归于南燕和北魏,南朝则以东汉时颍川突骑后裔为基础组建了淮颍突骑。

幽州突骑,无论是曹操的乌桓骑兵,还是西晋重建的幽州突骑督,还是南北朝的鲜卑骑兵,其装甲枪骑兵的属性非常浓,走的是正统中原骑兵的近战肉搏的路子。

骑射手也有,一般是新进入中原的游牧部落,还是草原的传统打法。

一般而言,与中原交往越密切的胡人,走中原装甲枪骑兵路子的骑兵越多,走传统草原轻甲骑射路子的越少。

南北朝战争频繁,从北朝来说,因为草原遗风,骑兵最被看重。步兵多为汉人,并不受重视。而且很多时候以饥民为主,训练不足,战斗力很差,屡屡被骑兵冲垮。

但打着打着,胡人越打越少,各个政权不得不大量启用汉人当兵,甚至以他们为主力,因此步兵越来越受到重视,军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战斗力越来越强。

为了对付这些越来越难缠的步兵,北朝政权不得不走上了一条骑兵重装化的病态路子。具装甲骑的大量列装,可以说是中国史上之最,南北朝都有庞大的具装甲骑编制,铠甲越来越厚重,长枪变成了粗大的马槊,且马槊的直径、长度也越来越离谱。

装甲枪骑兵,至此发展到了巅峰,可以说后世金朝赖以成名的重骑兵、具装甲骑在南北朝病态的同行面前完全不够瞧,正面对打,估计要被南北朝的具装甲骑打爆。甲没人家厚,枪没人家粗,人家还玩了几百年的具装甲骑战术,堪称专家级,完颜家的金兵真不好和人家比。

具装甲骑确实对步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一开始屡屡得胜。

但被虐的时间长了,步兵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各政权在步兵训练、装备、战术上的投资越来越大,重甲步兵大量出现,结果打得具装甲骑找不着北。

这一时期,北朝步兵的战斗力达到了巅峰,让性价比太低的具装甲骑彻底退出了战场——因为没用,对付不了步兵,还非常耗费资源。

痛定思痛之下,各政权开始给具装甲骑减重,提高机动性,同时探讨是否可以让枪骑兵重拾弓箭——使用大马槊的南北朝骑兵是用不了弓箭的,因为马槊太重了,必须双手持着。

东西魏邙山之战,西魏贺拔胜追击高欢,手里的马槊槊刃几次差点够到高欢,最终还是没能打到他,让高欢跑了。事后贺拔胜很后悔,说有弓箭就干死高欢了,可见一斑。

这一时期,出现了减重版的虎斑突骑。这种减重版的具装骑兵在对付完全版的具装甲骑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因为它机动性更强,在对付笨重的铁罐头时有优势。

这一发现掀起了骑兵轻量化的浪潮,虎斑突骑一开始是铁甲,后来变成了皮甲,再后来有部分人放弃了大马槊,改用短兵器骑战,以便能够携带弓箭骑射。

不得不说,历史是个轮回。

到了唐代,骑兵轻量化已经成了主流,中原骑兵的路子也开始分化,有坚持传统的枪骑兵,也有开始使用短兵器以及弓箭的骑射骑兵,但枪骑兵比重更大一些。这可能和中原骑兵需要协助步兵作战有关,骑射骑兵对付步兵的能力太弱鸡了,骑弓威力、射程都比不上步兵的步弓,使用短兵器冲击步兵大阵时也很没有威慑力。

反观使用马槊的枪骑兵,虽然不能使用弓箭,但马槊势大力沉,冲入步兵大阵内时有横扫千军的效果,对己方步兵的帮助非常大——严格来说,马槊骑兵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弓箭,就是射箭时需要你停下马来,顿槊于地,然后射箭,当然没有且弛且射的使用轻便短兵器的骑兵方便了。

(四)隋唐

一点了,写不动了,以后有空再修改更新吧。

写这个,主要还是发现很多读者对骑兵的认识仍然太笼统,太标签化。不太清楚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历史和流派,骑兵装备、战术的传统。

可能很多人对骑兵的印象就是蒙古人的骑射,但那真的不是中原骑兵的传统。

中原骑兵,从西汉时实质上的骑马步兵开始,就一直没有脱离过步兵的影子,装甲枪骑兵的发展便是明证。

同样正规训练的骑兵和步兵,骑兵正面战斗能力是不如步兵的,打不过。

骑兵的优势是机动性,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

步兵的优势是战斗力强横,人是双腿直立动物,双脚踏地时所能使用的兵器,所能展现出的武艺,远远不是骑在马上的人能比的。

南北朝时,敢正面冲步兵的骑兵基本没好果子吃,甚至骑兵人数超过步兵时,上头了正面硬来,也打不过,这种战例很多。

睡了,有空再写。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