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06章 平分公田

晚清第一枭雄 第106章 平分公田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吴捷属下兵力不多,只有区区五千人。

他令吴如孝领后二军,守镇江的西面、南面,确保天京至镇江交通畅通,主要对手是清军向荣部。向荣已是钦差大臣,专办江南军务。

左七军则主要负责镇江的城防、江防,还要负责防卫镇江东面,主要对手是清江苏巡抚杨文定部。

向荣见太平军占据金陵,开始率领数万大军向天京东面进发,摆出争夺天京、镇江的架势。

杨文定本来负责守卫镇江,如今丢了镇江,正恐被清廷治罪,亦纠偏了上万兵勇,以常州为基地,从东面威逼镇江。

以五千人守卫镇江,还要确保天京至镇江交通畅通,吴捷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太平军攻占镇江,缴获大量粮食弹药,后勤给养是不成问题的。摆在吴捷面前最紧迫的,还是兵源问题。

若要募兵,最简单易行的便是强拉壮丁。华夏人丁兴盛,江南人口尤其稠密。

按照太平军的惯行做法,只要部队下一次乡村,就能强行抓来许多农民。只要在镇江城内推行男女别营,就能强行将镇江市民转为太平军兵勇。

可这样的新兵一上战场就大量溃退,反而成为太平军的累赘。吴捷绝对不会采用这种做法,既失民心,又带坏部队。

清军常备军不多,遇有战事往往临时募勇,或依托乡间财主自行练勇,或花重金招募壮勇。但华夏一向重文轻武,特别是江南一带,即便是普通农民,也耻于当兵。

清军临时募来的壮勇,多是城市里的无业游民、地痞流氓,往往还未和太平军战斗,就望风而逃。

吴捷招募新兵,既不要强拉新兵,也不要招募城市游民。他别出心裁,准备从农村贫民中招募新兵。

农村贫民没有土地,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也是华夏人口的主体。只要分给他们土地,就能取得他们的支持。

平均地权,把农村土地收归国有,统一分给农民,这是近代华夏土地革命的核心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掌握了破解内忧外患的钥匙。到时,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还会愁手上兵力单薄吗?

然而,吴捷镇守镇江,却不能贸然推行分田到户。

一方面,镇江离天京太近,一有风吹草动,洪杨就会警觉。分田到户这样的措施,动作太大,难免不会触动洪杨二人敏感的神经。以吴捷现有的力量,根本不能和他们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清军大兵压境。镇江地处漕运咽喉,乃敌所必争之地。这也决定了,吴捷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防御战斗上,没有多余的力量推行分田到户。

吴捷知道,天京粮食短缺,杨秀清正在酝酿西征。安徽、湖北都没有强有力的对手,西征军一定能够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

只要西征军顺利,天京就能确保无虞。吴捷、罗大纲就得老老实实地呆在镇江、扬州坐冷板凳,面对向荣、琦善这两支清军最能打的部队,替西征军、北伐军吸引火力。

这是杨秀清的如意算盘。

杨秀清不知道的是,曾国藩正在湖南加紧编练湘军。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将在湖南遇到湘军,被初出茅庐的湘军打得落花流水。

西征军大败之时,便是吴捷、罗大纲获得起用之时。在参加西征之前,吴捷得加紧扩军。

听康可铨报告,后二军军心不稳,很多新兵蠢蠢欲动,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吴如孝的对策简单粗暴,就是在新兵脸上刺字,受到康可铨的激烈反对。有些新兵为了逃跑,宁愿毁容,刮去脸上的刺青。

吴捷要扩军,首先要得到民心。他没法大规模实施分田到户政策,只好先拿“公田”下手。在江南,“公田”十分普遍,几乎占到全部土地的一半,特别是“寺田”、“族田”,遍地都是。

此类“族田”、“寺田”以公共之田做伪装,在客观上也能起到缓和土地矛盾的作用。因此,江南虽然人多地少,但农民起义不多,不像广西、湖南等地遍地都是会党。

所谓“寺田”是寺庙的田产。镇江佛教昌盛,名刹很多多。例如金山上有金山寺,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便源于此。北固山上有甘露寺,是刘备和孙夫人政治婚姻的见证。焦山上有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历史极为悠久。

镇江的寺庙香火旺盛,田产也极为可观。太平军灭绝佛教,镇江的和尚逃散一空,吴捷正好可以把寺田平分给贫民。

所谓的“族田”是宗族内的公田。明清年间,华夏宗族势力强大。皇权只到县城一级,无法深入乡间,全靠族长维持乡间秩序。

族长行使族权的经济基础,便是“族田”。族长控制族田,固然可以在族内组织教育,赈济灾荒,兴办公共事业。但大多数情况下,族长以族田控制族权,譬如逼迫族人服从族权,逼迫寡妇守节,逼迫幼女缠足,打击新兴思想,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最大阻碍。

苏南、浙北一带,族田尤其昌盛。在无锡、苏州有些地方,族田竟然占到当地土地的四五成。吴捷没收族田,也就能够摧毁乡间的宗族秩序,将政权触角顺利伸向农村。

当然,吴捷把寺田、族田分给无田少田的贫民,贫民也就有义务到太平军中服役,有义务向太平军缴纳田赋。

很多贫民几辈子都是佃农,做梦都想有一亩自己的水田。吴捷烧毁田契,无偿把寺田、族田的土地分给他们,他们感恩戴德。为了保卫这得之不易的水田,他们自然也会踊跃参军,站在太平军这边。

平分寺田、族田的工作由吴捷亲自抓,分派雷振邦、康可铨在左七军、后二军防区内实施。

不得不说,这种土地改革只是革了“公田”,并未触及地主的“私田”。形势所逼,吴捷也只能暂时这样。

这天,吴捷来到金山附近,视察平分寺田情况。这里是左七军的防区,由雷振邦负责分配土地。

听说太平军统帅来了,在场的农民纷纷涌了上来。他们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却个个精神状态振奋,全无往日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颓态。

一见到吴捷,众人纷纷跪下,说道:

“我们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才遇到大帅这样的明君。”

“大帅把田地分给我们,我们从此也有了自己的田地,从此也就有了盼头。”

“小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是佃农,一年到头辛苦劳作,过年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大帅为我们贫苦佃农作主,我们感激不尽,今生今世甘愿为大帅做牛做马。”

……

虽然老百姓说得有些夸张,但看得出来,他们都是真心的,都发自内心地拥护吴捷。

吴捷心情澎湃,自己历尽艰辛,多次经历枪林弹雨,多次身陷绝境,好不容易在太平军中挣下一份功名,荣膺炎一将军,统率左七军和后二军。

与显赫的官位相比,吴捷更乐意听到老百姓朴素的赞美声。将来,他还要以复兴会为骨干力量,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吴捷热泪盈眶,对老百姓们说道:

“父老乡亲们,我们左七军和后二军是一向关爱百姓的,把公田平分给大家,让大家有田耕,也是我们的爱民之举。希望大家珍惜手中的田地,好好耕田,按时交赋。希望大家拥护我们左七军和后二军,踊跃报名参军,保护大家的家园,保护大家的田产。”

老百姓们纷纷表示,会热烈拥护吴大帅,努力种田,积极参军。

数百本地百姓推着近百辆小车路过,小车上载满了粮食、油盐。看到太平军在此,一个乡绅飞也似地跑过来,翻身就拜,说道:

“这位大帅,敝人是丹徒杨大财主的管家,受主家委托,特向大帅献米五百石、油五十升、盐两百斤,请大帅笑纳。”

吴捷入驻镇江后,不少地主惮于他的威名,纷纷过来送粮送财。他们表面上说是要犒劳太平军,实则要讨好吴捷,请吴捷不要没收他们的财产。

虽然财主贪财,但毕竟是华夏社会精英。日后复兴会发展工业,兴办教育,还得倚重他们。

吴捷不便和他们翻脸,便笑着说道:“回去告诉杨大财主,他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有一点,请他务必照办,以后收佃农租子,最多只能收取三成。若他不依,我必兴兵讨伐,把他的田产充公。”

吴捷虽然笑着说话,那乡绅却听得胆战心惊,忙不迭地说:“大帅一心为民,我们岂有不从之理。请大帅放心,今年开始,我们一定减轻租子。”

当时,苏南一带田租,一般在六七成左右。吴捷强迫地主减租到三成,直接将租子腰斩一半。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