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28章 泊船下关

晚清第一枭雄 第128章 泊船下关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三天后,吴捷带着两门阿姆斯特朗重炮、两百杆德莱赛步枪,乘坐三艘水营主力战舰,前往天京陛见东王杨秀清。

同行的人有水营主帅史潘西、火器营主帅卢波克、侍卫长王杉、幕僚张允华,另有四十个亲兵、一百二十个洋人火枪手。

“振兴号”战舰并未开动蒸汽机,三艘战舰也都收起了舰炮,避免太过招摇,引起太平军注意。

战舰逆水行驶两天一夜,于二更时分抵达天京下关码头。

江风习习,赶走了一天的暑热。长江两岸火光点点,战船在江面来回巡逻,两岸亦有兵丁巡防,十分警觉。

天色已晚,天京城门已闭。按照天朝规矩,非紧急军情,人员一概不得在夜晚出入城门。

杨秀清已派太平军水营主帅康正才在岸边等候。为笼络洋人,他让唐正才送来五千两白银,要吴捷封赏洋人,鼓励他们抖擞精神,在明天入城内显露威风。

唐正才是湖南粮商,在长江、洞庭湖流域走船贩运粮食、木材,去年才加入太平军。当时,罗大纲觊觎水营主帅位置,拉吴捷一起游说杨秀清。杨秀清担心罗大纲尾大不掉,反而超擢唐正才为水营主帅。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得长江水利,本应大力发展水师。但洪杨都无此远见,也无力打破太平军中的各座山头。

杨秀清令唐正才为水营主帅,把他引为亲信,企图以水师制陆师,抑制军中各座山头。因为太平军行军打仗,多要靠水师战船运送人马辎重。

可惜,唐正才名为“正才”,人也忠心,其实才干一般,并无远见,在太平军水营主帅的位置上毫无建树。几个月下来,除了在天京江面设立数座修船厂,他并无其他可圈可点的政绩。

在唐正才治下,太平军水师沦为陆师附庸。水师战船都为掳掠来的民船,无法装载船炮。唐正才也想过造船,但缺少工匠、巨木。

西征军进入安徽、江西,弄来一些木匠、巨木,却被洪秀全、杨秀清召去营建天王府、东王府。

看到吴捷的三艘巨舰,唐正才十分羡慕,问吴捷:“老弟这三艘战船真是威风。我愧为水营主帅,手下可无一艘这样的好船。”

唐正才是检点,吴捷为殿前左一指挥,唐正才官职高于吴捷,故称吴捷为老弟。

吴捷当然不容唐正才觊觎自己的战船了。他笑着说道:“什么战船,不过是俘虏的洋船罢了。老弟我不懂水师,也不懂战船。我想,这洋船与我们的战船也并无区别,只不过大了一些,重了一些。

“就像洋人一样,比我们华人个子高大些。检点大人是天军水师主帅,什么战船没见过。这几艘破船,还能入您的法眼?”

唐正才提出上船参观,吴捷借口时间已晚、水手疲乏,明白拒绝了他。

唐正才悻悻而归。

一刻钟后,几个黑影靠近码头。对过暗号,吴捷确认来人是康可铨,便带康可铨上船。

在船长室内,在油灯的摇曳下,康可铨显得憔悴、清瘦。

吴捷握着他的笔,说道:“老弟孤悬天京,置身险境。这两个月来,你辛苦了,也瘦了。特别是你留了胡子,我都差点认不出你了。”

康可铨笑笑,说:“我在天京驻守,手下好歹还有两千兵马。主公这次进京,无异于单刀赴会。卑职敬佩得很,至于这脸胡子,也是入乡随俗了。”

太平军禁止军民留辫、剪胡子。但将士打仗,留长发、长胡十分不便。不少人便留短发、定期剪胡子。左七军镇守镇江,离天京远,不怎么执行这条禁令。

天京附近的太平军,在洪杨眼皮底下活动,留长发、蓄胡子的人比较多。

吴捷听康可铨喊自己为主公,心里不免窃喜。康可铨追随自己委早,有自己的嫡系武装,是吴捷手下诸将中实力最强的。

若论实力、才干,康可铨最有资格担任吴捷副手。但吴捷担心他尾大不掉,一直让邹世安担任自己的副手。这里面的微妙,康可铨自然心领神会。

之前,杨秀清让吴捷派人回防天京。吴捷左思右想,觉得康可铨最合适,既能独当一面,又是复兴会的元老。

吴捷又有些不放心。康可铨能力出众,若他被洪杨设法笼络,恐他心生异心。若他实力渐长,恐怕他危及自己的地位。

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两个月未见,谁知他经历了什么,心境有无变化?

康可铨上船时,吴捷的侍卫长王杉特意把康可铨的亲兵留在船下。康可铨何其聪明,便喊吴捷为主公,以示忠诚。

吴捷笑笑,说:“什么主公不主公的,老弟以后不许喊我为主公。大家都是复兴会员,复兴会员都是同志,彼此平等。咱们不搞帝王将相那一套。”

康可铨也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笑了笑,算是消除了刚才的芥蒂。他说:

“这两个月来,清军江南大营逼迫甚急,杨秀清从镇江、扬州调来援军,总算打退了向荣的进攻。杨秀清本来把天京城防交给东殿亲信,但东殿兵马都去了北伐、西征战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天京内外多是北殿、翼殿兵马,他们打仗不积极。杨秀清无奈之下,只好把天京城防大权交给韦昌辉。后二军在这里表现尚可,得到韦昌辉、杨秀清的肯定。”

杨秀清十分猜忌韦昌辉、石达开,不敢放他们出城作战。以两王的实力、威望,不难在战场上立功、扩充实力。

赖汉英久攻南昌不下,杨秀清一时心急,派韦昌辉出城主持西征。韦昌辉刚走到芜湖,杨秀清后悔不迭,安排亲信上书挽留韦昌辉。杨秀清趁机召回韦昌辉,把他置于自己眼皮底下。

韦昌辉得以长期主持天京城防,对城内外守军配置、地形、道路交通等情况一清二楚,为日后“天京内讧”埋下伏笔。

“天京内讧”的事,吴捷还未向任何人透露。聪明如冯桂芳者,已经猜到洪杨将要火并。不久之后,湘军情报机关也准确确定诸王之间会有火并。

康可铨十分聪明,迟早会看出火并的端倪。现在,吴捷还不想向他透露过多东西。吴捷问他:“周庭森那边怎么样?听你话吗?”

周庭森是后二军军帅,位在康可铨之下。因他是杨秀清的小舅子,吴捷等人并不信任他。

康可铨说:“周庭森有勇无谋。他虽是军帅,却对部队管理、训练一概不知,全都推给我办理,自己只知道逞勇打仗。杨秀清勉励他做用心杀妖,准备封他‘国宗’,他目前办事十分卖力,尚无贰心。”

定都天京后,洪杨共封了四十多个国宗。国宗的条件非常严格,除了得是首义诸王的近亲属,还得有一定的才能、功劳。

国宗若不带兵打仗,则无实权,要留在天京,是为“闲散国宗”。若带兵打仗,则掌兵权,加“提督军务”衔,是为“国宗提督军务”。

当时,罗大纲、吴捷、胡以晄等异姓大将屡屡建功。洪杨为了集权,便有意培养国宗,让这些同姓的“王亲国戚”建立战功。毕竟,他们要坐稳江山,还是用自己人可靠。

周庭森是杨秀清的妾弟,又没有能力,基本不可能受封国宗,更不可能做“国宗提督军务”。

他不明就里,还心心念念要守湖口呢?当然要卖力打仗了。

吴捷挑了挑油灯芯,使船舱内的亮度提升不少。他问康可铨:“周庭森这个草包,心地倒也不坏。你觉得,他是想留在天京,还是想去镇守湖口?”

康可铨挑了下眉毛,坚定地说:“他想去湖口,多次问我什么时候能去。”

吴捷叹了口气,说道:“他倒好,去哪都无所谓。我是担心你,你在天京城外表现不错,得到杨秀清的赏识。若他不肯放你,让你长期留在天京,我怎么办?就算我去了九江,手上缺少你这样的大将,不好开拓事业呀!”

这话说得言不由衷。左七军中人才济济,如冯桂芳,才干便在康可铨之上。吴捷这样说,也是有意敲打康可铨,提醒他不要自立门户。

康可铨会意,连忙说:“会长多虑了。会长英明果敢,何愁不能在九江开拓事业。若我能追随会长去九江,这样最好。如若不然,我们也不好强求。说不定,还会因祸得福。”

吴捷来了兴趣,凑近身子,却听康可铨继续说:“会长想,我留在天京,为会长布下一手好棋。日后洪杨相争,我在天京近水楼台,也好就近掌握情况,灵机处置。”

吴捷眼见一亮,经康可铨这么一说,他转而改变了观念,觉得还是留康可铨在天京为好。这样的话,复兴会便能在天京打下一颗楔子。

见吴捷动心,康可铨凑近身子,说:“赖汉英去西征时,告诉我一个秘密。他在天京留有心腹,发展了几个复兴会员。这几个新会员都和赖汉英单线联系,有的还在天京官居要职。”

居然有这事,吴捷大感兴趣,问:“大概是哪些人?有范围吗?”

康可铨摇摇头,说:“不清楚。我一直在城外作战,从未进过天京。”

吴捷心想,自己这次进京,得想办法接触这几个新会员。他问:“我这次进京,天京城外太平军可有什么说法?左七军口碑如何?”

康可铨面露微笑,说:“洪杨十分高兴,派人大肆宣扬,说洋兄弟带着洋枪洋炮进京,帮助天国诛妖。城外守军士气高涨,认为左七军是新军,却屡立战功,足见会长带兵有方。”

吴捷笑笑,说:“这样的话,我也就放心了。我明日进城,万一遇到危险,还要仰仗老弟费心营救。”

康可铨拍拍胸脯,说道:“会长放心,若洪杨胆敢加害会长,我第一个提兵攻城,杀洪杨一个措手不及。”

有康可铨两千兵马在城外,吴捷心安不少。

两人聊至四更方散。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