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43章 返回镇江

晚清第一枭雄 第143章 返回镇江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因为水营闹哗变,吴捷行程耽搁,直到下午未时才开船,扬帆向镇江驶去。

清军水师虽有红单船,却胆小如鼠,一直龟缩在镇江以东江面。从天京到镇江,长江江面上尽是太平军的战船。吴捷率领上百船战船下驶镇江,一路如入无人之境。

太平军战船航速慢,傍晚时才走到仪征江面。

仪征已被清军江北大营收复。眼见太平军战船东下,仪征清军如临大敌。清军在长江北岸筑有炮台,当即向江面开火。

太平军战船上没有船炮,无法还击清军。船只装载的都是新兵,一见敌军炮击,立马慌乱起来。他们本就是被强征入伍的,有些水性好的吓得干脆跳入江中,希望游到对岸,从太平军中逃脱。

吴捷不愿与之纠缠,下令急驶而下。偏偏刮起了东风,战船逆风行驶,航速甚慢。一时间,船队队形也乱了,形势颇为狼狈。

关键时刻,远处驶来一艘冒着黑烟的巨舰。不用说,那便是水营旗舰“振兴号”了。

清军最怕“振兴号”。他们以讹传讹,说“振兴号”可以自动航行,航行时可以搅起一丈高的风浪。又说船上载有几十门巨炮,一炮便能洞穿城墙。

一见“振兴号”驶来,太平军欢呼雀跃,清军却吓得停了火,生怕激怒“振兴号”。

有“振兴号”护航,太平军舰队得以顺利通过仪征。吴捷换乘“振兴号”,急忙向镇江驶去。

等到“振兴号”抵达镇江北固山码头,时间已近三更。

码头上侯着十来个人。借着火把,吴捷看到邹世安、徐琛、冯桂芬等心腹都在那里,唯独不见云娘的身影。

吴捷来不及多想,和众将逐一握手,宣示主权回归。他向大家问好,简要介绍了下天京之行,要大家尽快准备,两天后启程去九江。

邹世安则简要汇报了镇江方面的情况,保证可以按照到达九江。

两个月不见,众将一直担心吴捷。他深入虎穴,为左七军谋到九江,更令大家钦佩。

吴捷又简单向大家布置起明天的任务。完毕,他便打发众将离开,只留下冯桂芳、邹世安、史潘西和徐琛。

四人找了间军帐坐下,亲兵送来酒菜。

吴捷终于忍不住,问起云娘来。

众人相视一笑,先向吴捷恭喜。

邹世安说:“恭喜大帅,云娘身上有喜了,咱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吴捷大喜,连忙追问详情。

邹世安说,云娘下午便在北固山翘首等待,晚上困乏,先在北固山甘露寺歇息了。

吴捷一天都漂在船上,此时肚饿,先和大家喝酒吃饭。

邹世安说:“镇江今年夏粮丰收,咱们向农民收三成租子,向地主收五成租子,一共收粮十二万石。我准备留给吴如孝两万石粮,咱们再向天京解送两万石粮,自己带八万石粮食去九江。”

吴捷狼吞虎咽,已经吃了半碗饭。怪不得今晚的米饭特别好吃,原来正是今年的新米。他问:“要运八万石粮食,咱们的船只够吗?”

邹世安正为此事忧愁,说道:“不够不够。此次移防九江,是一次大搬家,战士、辎重都要上船。我已向唐约翰借船,准备大量租借洋船。”

各国领事已经发出禁令,要求洋人严守中立。但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小刀会会党已经攻占魔都,上海乱成了一窝粥。不少洋人对禁令阳奉阴违,趁机与太平军、清军做起生意,获益匪浅。

吴捷有些不满,说道:“大军马上就要开拔了,怎么还存了这许多粮食。”

邹世安有些委屈,辩解道:“粮食刚收上来不久。我们又一直得不到大帅的消息,对于移防九江心里也没数。”

吴捷叹口气,安慰他道:“这不怪你。只怪杨秀清反复无常,不肯爽快地把九江给我。这样,让唐约翰火速派船过来,能运多少运多少。运不了的,低价卖给他。”

邹世安心里舒服了些,说道:“我已经向唐约翰传信了。不出意外,他明天中午就会派船过来。这两个月我们一直忙着准备去九江,采办各种机器、物资,开销极大,账上只剩三万两银子了。”

吴捷却一点也不怪罪邹世安,反而笑道:“我去天京,留你在镇江当家,不怕你乱花钱,就怕你不敢花钱。等咱们到了九江,咱们就要请洋兄弟开设银行,借钱办事。”

历来华夏强调勤俭节约,朝廷花钱唯恐超支。

但现代工商业扩张,却必须依靠银行信贷,借钱办事,以便扩大产业规模。这一层,是邹世安所不能理解的。复兴会势必要倚重洋人,借助现代资本知识,创办现代意义上的银行。

不过,邹世安敢把近百万银子的钱花掉,也算有胆量。他生怕吴捷怪罪他乱花钱,没想到吴捷不仅不怪罪,反而夸奖他敢办事,心里十分高兴。

吴捷语重心长地说:

“听你们说,咱们左七军现在有五千人了,且都是诚心投军的。但兵马、钱粮都是小事,我最关心人才问题。现在,水军有史潘西老弟主持。陆军这边,我亲自抓。咱们一到九江,先办一批学校,会务、陆军、水师、实务各一个。“此事至关重要,必须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广泛搜罗人才。我走之前,拜托冯桂芳老弟搜罗人才,筹备学校。不知老弟准备得怎么样了。”

冯桂芳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地说道:

“我按照大帅所托,四面网罗人才,办学校的事总算有了些眉目。会务学校,实则是咱们复兴会的干部培养学校,地位最为重要。我本想建议让云娘主持会务学校,但她身体欠佳。”

吴捷插话道:“这个党务学校,先挂我的名字,让李珊元主持实际工作。”

李珊元也是吴捷手下大将,治军很严,手段颇为狠辣,有几分像酷吏。吴捷认为,整治会务,首先要强化自己的领导地位,排除复兴会里的杂音。

李珊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复兴会中心耿耿,是个合适的人选。

尽管徐琛提出了异议,吴捷还是决定起用李珊元。

冯桂芳接着说:“水师学校这边,我建议以史帅为校长。陆军学校这边,我建议以会长为校长。”

吴捷想了想,说道:“水师学校这边,自然当以史潘西老弟为校长。水师不同于陆师,水战、炮战、航行、修船、保养船只,都需要复杂的专业知识,只能史帅能够胜任。

“陆军地位最为重要,卢波克虽然精通炮术,却并不熟悉华夏文化,洋兄弟的战略战术也不一定适合华夏国情。这样,这陆军学校,还是由我做校长,你冯桂芳具体主持,卢波克任炮术教官。”

冯桂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也不谦让,继续说:

“实务学校方面,我建议由邹帅担任校长,预设军工、工业、农业、科技、冶炼、翻译、法律、医学、造船、金融、新闻等学科。这次小刀会在上海闹事,上海人心惶惶,咱们也趁机招揽了不少人才,足以支撑这些学科。”

吴捷大喜,随口问道:“军工方面,准备让谁来主持?”

冯桂芳说:“此人与大帅是同乡,名叫徐寿,今年三十五岁。他虽是华人,但学富五车,熟悉洋务……”

吴捷是无锡人,自小就熟悉徐寿的大名。徐寿是清末着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1868年,他试制成功华夏第一艘机器动力轮船——“黄鹄”号。

他醉心洋务,不应科举,对太平军没有偏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吴捷十分高兴,说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学校关系复兴会大业。我从天京回来,不关心钱粮、兵马,只关心人才、学校。有这些人才,咱们就能办理学校,就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就能实现华夏复兴大业。

“咱们办教育,决不能纸上谈兵,而要集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例如,徐寿主持军工,既要负责教学,也要带着学生搞研究,还要组织工人生产。

“同样的,史帅作水师校长,既要培养水师学生,也要带着水师学生上船实操,甚至带着他们打水仗。华夏国情不同,左七军的敌人也不同。史帅要结合我军实际,设计制造战船,设计组织水战。

“另位,此次移防九江,仍由邹帅具体负责。徐琛,你一向作先锋,此次照例请你开路。时间紧迫,两天后咱们就得出发,大家回去抓紧准备吧。”

吴捷辞别众将,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甘露寺寻找云娘。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