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46章 西征

晚清第一枭雄 第146章 西征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1853年下半年,太平军尚不重视西征战场,总体战略以北伐和保卫天京为主。

尽管杨秀清组织部队东征、西征,但在本质上,东征、西征战场都是配角,服从服务于北伐、保卫天京两大战略。

东征镇扬,一则可以屏卫天京,二可以支持北伐军北上山东。若进一步,则能进占苏、浙。

清廷视苏浙为命脉,把最精锐的江南大营部署在芜湖至常州一线,堵住了太平军东进苏、浙的道路,在江南一带四处搜杀太平军间谍,防范甚是严密。

尤其是向荣的江南大营,一路从广西追至天京,虽屡败而不溃,虽频乱而不散。如今,向荣又在天京城南孝陵卫扎下老营,令太平军上下胆寒。

杨秀清本来打算进军苏、浙,但见清军把精锐兵力横亘在江南,便放弃了东征苏、浙的打算。

太平军东征成果不大,只取得了镇江、扬州两座孤城,把天京防御前沿前推至镇江、扬州,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东征受阻,杨秀清便把目光转移至西征战场上。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处长江下游。欲守天京,必须占据上游,必要须高度重视西征战场。

元末时,朱元璋占据金陵,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方国珍。当时,敌人西强东弱。不少人主张先弱后强,先打张士诚、方国珍,再回兵打陈友谅。朱元璋力排众议,先打陈友谅,也是为了力争上游,确保金陵安全。

杨秀清虽然精明强干,但不识字,也不读书,在战略眼光上存在严重短板。

他并未认识到西征的重要性,虽然早在5月便派胡以晄、赖汉英抽兵西征,但西征兵力单薄,并不打算长期经营上游。

太平军西征,实乃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一开始,西征只是为了筹措粮食、缓解天京军事压力。

粮食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杨秀清。

太平军进占天京,实施男女别营、圣库制度。天京是座大城,天京市民逃散过后,城内仍有三十万人口。

这么多人口,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食。而太平军在城内禁绝商业,毫无生产,纯粹是坐吃山空。

为了节省粮食,太平军竟然驱赶老弱出城,声称是让他们出城割麦取食。待这几万名老弱一出城,太平军就紧闭城门,以便节省口粮。

赣、鄂、皖、湘皆是华夏有名的粮产地。太平军西征,第一目的便是收集粮食,供给天京。

西征第二目的,是为了缓解天京军事压力,迫使清军江南大营抽兵回防。这是太平军中有名的战术:避实就虚、攻敌必救。

要想迫使清军回援,就得攻击敌人要害。清军的要害在于江西,江西的要害在于南昌。

所以,西征军的首要目标是夺取南昌。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天京上游,东连闽、浙,南邻广东,北接鄂、皖,西接湖南,处于六省交界之地,为东南诸省的腰肋,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清军江南大营环绕天京扎营,以江西为“粮台根本重地”。鄱阳湖、赣江流域盛产大米,物产丰富,是清廷粮赋重地。

向荣的江南大营每月仅军饷就要三十余万两白银,需要南方各省协饷。湘、粤、桂、闽、浙等省向清军江南大营调拨粮饷,一般都要经过江西转送。

江西战局的成败事关东南全局。南昌是江西省会,临扼赣江。一旦南昌有失,江西全省动摇。江西一动摇,则东南大局糜烂矣。

清帝咸丰气急败坏地惊呼:“江西毗连六省,形势极关重要。现在贼势蔓延,非迅速剿除,则东南均难安枕。”

咸丰眼见太平军西征军直逼南昌城下,便四处调集兵马,指示江西巡抚张芾:“此地最关紧要,万不可稍有疏虞。”

张芾将奏请将名将江忠源招至麾下,将江西军事尽委江忠源,司、道以下均受其节制。

太平军这边,西征军以胡以晄为统帅,赖汉英为前敌统帅,兵马只有七八千人,于1853年5月誓师西征。

一开始,太平军攻势极为顺利。几个月前,太平军放弃武昌,东取天京,一路将清军绿营、团练打残。清军仅存的精锐也被调往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西征军乘船进入江西、安徽,清军望风披靡,沿江城池几乎全部不战而降。

此时,杨秀清尚未认识到西征战场的重要性,也没想过长期经营安徽、江西,指示太平军直取南昌。

西征军每到一地,就烧毁孔庙,掳掠钱粮,随占随弃。即便是芜湖这样的重镇,太平军亦未留兵驻守。实际上,他们只有七八千兵马,也无力分兵留守。

杨秀清之所以迟迟不肯将吴捷调防九江,正是对西征重要性估计不足,没打算大力经营九江。

西征军攻下安庆后,因为安庆是天京门户,胡以晄便留在安庆,统筹指挥西征全局。

赖汉英率领六七千主力,继续向南昌开拔。杨秀清本不重视西征,又一向猜忌赖汉英,派给赖汉英的并非精兵强将。赖汉英是洪秀全正妻之弟,早在金田起义时便被封为“职同军师”。在太平军领导体制中,天王临朝不理政,军师掌管一切军政大权。杨秀清得以独揽大权,靠的就是军师一职。

因此,赖汉英颇受杨秀清猜忌。他的才干在于民政,军事指挥并非他的强项。

而清军那边,实际主持战斗的人是江忠源。他久经战阵,早在蓑衣渡之战时便已崭露头角。

赖汉英进攻南昌三个月,师老无功。清军的援军四处云集,总兵力已有一万九千人。

赖汉英虽然等来了援军,援军主将却是石祥祯。石祥祯是石达开的哥哥,与赖汉英一样是国宗提督军务。两人在职务上平级,石祥祯并不情愿服从赖汉英。

最要命的是,两人早些年便有个人矛盾。杨秀清明知两人有矛盾,故意派石祥祯到南昌援助赖汉英。

石祥祯会同石镇贞、韦俊等国宗提督军务,带来两万援军,却并未将其投入南昌战场,而是分兵掠取附近州县,美其名曰“剪其枝叶,坐困南昌”。

石祥祯明里支持赖汉英,暗里落井下石,向杨秀清发回密信,诬告赖汉英暗通官军,不想攻下南昌。

杨秀清明知石祥祯污告赖汉英,却仍令赖汉英自南昌撤围,严厉责备他久攻南昌不下。

此时,北伐军攻势受阻。杨秀清好大喜功,不愿召回北伐军,决定大力经营西征战场。他改令石达开出京,担任西征军统帅。

石达开虽然年纪轻轻,却自小闯荡江湖,颇读诗书,是太平军中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帅才。

9月下旬,石达开抵达安庆,以安庆为西征军大本营,标志着太平军西征战略的转变。

西征不再是为了筹措粮草、攻敌必救,而是要重点占据沿江要点,争城略地,建设地方政权。

在此背景下,西征军主力自南昌撤围,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湖北,以武昌为主要目标,另一路进攻皖北,以庐州(今合肥)为主要目标。

25日,西征军大将林启荣攻下九江。

九江位居长江中游,是鄂、赣、皖三省水陆交通枢纽。太平军据有九江,下可以保卫安庆、屏护天京,上可以西取武汉,南下江西,北上安徽,实乃三省锁钥。

因为九江太过重要,故杨秀清特命林启荣留在九江镇守。林启荣之前是杨秀清的亲兵,名声不显。此次西征,杨秀清大胆起用林启荣,授予其士官正将军之职,随赖汉英西征。

此人忠勇坚忍,一克九江便开始加筑城墙,部署防御工事。

没想到,九江早就被吴捷盯上。他在天京活动两个多月,又是医治杨秀清的眼疾,又是为杨秀清训练卫队,又是争取陈承镕的奥援,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九江。

林启荣一番努力,全都为吴捷作了嫁衣裳。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