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5章 谗言

晚清第一枭雄 第15章 谗言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太平军兵制,一卒辖四两,加上四个两司马,卒长可管一百零四个士卒。杨秀清升吴捷为卒长,却并未授予他实职。因为战事紧急,吴捷也无暇思考这其中的隐情。

自从太平军在水塘湾反攻受挫,诸王便决定改走陆路,北上湖南。他们在水塘湾西岸烧毁船只、辎重,然后集结队伍,翻越半边山,过扁担坳,历时三日抵达永州。

太平军本欲攻取永州,碰巧潇水暴涨,太平军无船渡江,便改道向道州进军。清军提督余万清本已从全州移防到道州,听说太平军将至,借口保卫省城,主动放弃道州,逃到了衡州。

道州城内没有清军,太平军乘虚轻取道州,在此休整兵马,招募新兵。

杨秀清早就想发布讨清檄文,之前战事紧急,无从下笔。如今得空,他便组织东殿书吏草拟檄文。这正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有名的三篇檄文,即《奉天讨胡檄》、《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论》、《救一切天生天养及中国人民误帮妖胡者论》。

主稿的人名叫卢贤拔,是杨秀清的亲信,儒士出身,在军中任左掌朝仪。太平军上下都很尊敬他,称他为“卢先生”。

吴捷因为略通文字,也被请来修改檄文。这晚,他把草稿带回营里,连夜修改润色。

军营里一片安静。太平军每晚都要组织敬拜上帝的仪式,集会后先唱赞美歌,再由主礼者宣读拜上帝奏章,众士卒跟着默念,然后散会。

这晚除了敬拜上帝,还有“讲道理”,即向群众宣讲拜上帝会教义。凡新编军队必讲道理,教育人民必讲道理,颁布新政策必讲道理,振奋军心必讲道理,鼓励群众去做艰巨的工作必讲道理。

太平军进入道州后,招募了不少新兵,这晚正是要对他们“讲道理”。

吴捷留在营内修改檄文,徐琛突然来访。那天在水塘湾充作敢死队员,徐琛差点命丧黄泉,正是吴捷及时救了他。徐琛对吴捷感恩戴德,自此便死心塌地地追随吴捷。

太平军军纪严明,无故不参加宗教仪式可是大罪。吴捷忍不住问他:“你不去敬拜上帝,到我这儿有什么事?”

徐琛再次观察周围,确保周围无人,小声向吴捷说道:“小人有机密情报要告诉大人。白天人员嘈杂,一直没有机会告诉大人。”

徐琛已是吴捷的心腹,他神情严肃,吴捷连忙放下帷帐,请他坐下。

徐琛小声告诉吴捷,东王一向令出必行,前面升吴捷为卒长,却罕见地收回成命,令他以卒长衔行两司马之职。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有人向杨秀清谗言,说吴捷是个新进之人,不应对他过度恩赏。

这个小人就是吴捷属下的伍长-周庭森。按理说,周庭森只是一个伍长,没有机会接触杨秀清。但他有一个姐姐,名叫周庭深,是杨秀清的爱妾,人称周娘娘。

周庭森本没有多大才干,因为姐姐受宠,才得任东殿参护,职同将军。眼见吴捷爬到了自己头上,周庭森十分不满,便借机向杨秀清谗言。

听过徐琛的告密,吴捷不动声色,反问道:“你可有证据?”

徐琛狡黠地说:“那天,东殿承宣官当众宣布升大人为卒长,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当时,我见周庭森鬼鬼祟祟地和承宣官套近乎,便留了个心眼,跟在他后面。

“我亲眼见他和承宣官一起,进了东王大帐,一个时辰后才归营。当天晚上,东王便传令下来,借口战事正急,令大人以卒长衔领两司马。东王何等尊贵,岂会在这等小事上出尔反尔?”

杨秀清不同寻常地收回成命,中间一定有隐情。经过徐琛告密,吴捷才恍然大悟,原来队伍里出了奸细。这个周庭森,既然攀上了东王这棵大树,自然也就不会把吴捷放在眼里。

但是,他既然是东王的小舅子,怎么仅仅是个伍长呢?现在战事仍频,周庭森并无特殊才干,自然不能将其委以重任。

也有可能,杨秀清故意把他任为伍长,以便监视太平军底层士卒,随时掌握人心动态。

想到这,吴捷不禁惊惧起来:周庭森也许负有监视自己的秘密任务呢!今后自己必须谨言慎行,不可被周庭森抓住把柄。

吴捷看了下周围,确保无人偷听,才拍了下徐琛的肩膀以示亲昵,说:

“老弟,幸亏你告诉我这些秘密,不然我会一直蒙在鼓里,受他周庭森的欺骗。这事关涉东王,你千万不可声张,也不要向其他人透露半点风声,你我心里有数就行。”

徐琛点点头,说道:“我的命是大人救的,我又是大人的属下。今后我都将对大人忠心耿耿,决不敢有贰心。”

吴捷很满意,微微一笑说道:“承蒙老弟好意。周庭森那边,以后还需你格外留心。凡事不要与他计较,记在心里,报告给我就行,我自有理会。”

昏黄的灯光下,脸上棱角分明的徐琛显得更加忠勇。他说:“我前些日子还以为东王会醒悟过来,补授大人为卒长。眼下他却毫无动静,可见……”

恰在这时,军帐突然掀开,闯进一个体形魁梧的大汉。吴捷和徐琛吓了一跳,下意识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

那大汉哈哈大笑,说道:“天气如此闷热,你二人躲在帐内,偷干什么好事?”

原来是罗大纲,他为人豪爽,做事光明磊落,并非宵小之徒。刚才吴捷和徐琛压低了声音说话,料想罗大纲也偷听不到什么东西。

吴捷强作镇定,说道:“我和徐琛正在修改檄文,因为帐外蚊虫多,又有风吹动烛光,所以拉下了账门。”

罗大纲也不谦让,拿起稿子看了起来。他虽是个草莽英雄,却也认识不少字,读得懂檄文。读到精彩处,罗大纲忍不住默念起来:

“慨自满洲肆毒,混乱中国,而中国以**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

“昔姚弋仲,胡种也,犹戒其子襄,使归义中国;苻融亦胡种也,每劝其兄坚,使不攻中国。”

“罄南山之竹简,写不尽满地淫污;决东海之波涛,洗不净弥天罪孽!”

“予与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好!好!好!”罗大纲十分兴奋,说道:“弟真是大手笔,此檄文字字珠玑、句句穿心。有此檄文在手,湖南传檄可定矣!”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