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68章 陈丕成催粮

晚清第一枭雄 第168章 陈丕成催粮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太平军西征前期,赖汉英作前敌统帅,久攻南昌不下,西征军渐显颓势。杨秀清十分不满,将赖汉英撤回天京问罪。

石达开于1853年9月底出京,担任西征军统帅。在他的指挥下,西征军指西打东,神出鬼没,清军疲于奔命。

10月,西征军主力西进,突破田家镇重镇,一路击溃湖北绿营和江忠源的楚勇,占兴国、黄州,轻取汉阳、汉口。

石达开坐镇安庆,令韦俊率西征军主力围攻武昌,连陷孝感、汉川,纵军劫掠,广征钱粮。

韦俊是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担任西征军前敌统帅。

武昌为湖北省会,也是湖广总督、湖北巡抚驻地。总督、巡抚皆有守土之责,当即调集大军守卫武昌。

一时间,清军云集武昌城内外,与西征军形成对峙之势。

谁知,石达开虚晃一枪,令韦俊、石祥祯放弃汉阳、汉口,直向下游撤退,分守把守蕲州、黄州。

清军胆战心惊,不知太平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轻易追击,把主力留在武昌附近。

韦俊、石祥祯率领西征军主力,会同胡以晄、曾天养、罗大纲一万大军,急向庐州进发。

庐州是安徽省临时省会。江忠源临危受命,担任安徽巡抚,率楚勇从湖北战场撤离,回防庐州。

清军这才反应过来。但他们的主力都在武昌,征调困难,受到太平军层层阻击,难以支援庐州。

这正是石达开用兵的高明之处。他先将清军主力调动至武昌周围,造成庐州空虚的局面,再迅速回师,集中力量进攻庐州。庐州焉能不破?

1854年1月15日,太平军攻克庐州,悍将江忠源自杀殉国。南王冯云山在全州中炮牺牲,太平军把这笔帐记在了江忠源头上。如今,他们终于为南王冯云山报了仇。

太平军攻克庐州,开始大力经营皖北,将皖北与天京连成一片,天京防御压力大为减轻。

然而,就在庐州攻克之前,在1853年12月底,杨秀清召石达开回京。

他对韦昌辉、石达开十分猜忌,看到石达开在西征战场上建功,就把石达开召回天京,接替韦昌辉担任天京城防司令。

此举一石二鸟,既打击了石达开,又打击了韦昌辉。

杨秀清改任秦日纲担任西征军统帅。秦日纲执行命令一丝不苟,但为人缺少谋略,不会灵活机变,并不适合担任西征统帅。

皖北的胜利令好大喜功的杨秀清振奋不已。他遥控指挥秦日纲,要西征军主力离开皖北,兵分三路,图谋两湖:

一路由石祥祯率领万人,绕过武昌,直入湖南,目标直指长沙。

一路由韦俊率领九千人,围攻武昌。

一路由曾天养率领万人,穿过武汉,图谋鄂中、鄂北,目标直指荆州、襄阳。

太平军精锐都在北伐、天京城内外,西征军多为杂牌部队,新兵、天地会党较多。

以区区三万杂牌部队,竟敢谋取湖南、湖北,战线拉得近千里,杨秀清这是怎么想的?

西征军虽然攻占了庐州,但庐州城外有三万清军正规军。杨秀清令胡以晄留守庐州,留给他一万兵力,要他兼顾皖北。这让胡以晄怎么守?

以三万杂牌部队图谋两湖,就算一切顺利,攻占了沿途城市,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巩固占领区呀!

不能巩固占领区,就不能形成牢固的根据地。虽然西征军攻势凌厉,攻占了大量城池,但他们得也快,失也快,兴也快,亡也快。

秦日纲已经受封顶天侯,在天国的地位仅次于石达开。但论起智谋才干,他比石达开可差远了。

他只会机械执行杨秀清的指示,根本没有主见。杨秀清令他做西征军统帅,用意正在于此。

1854年2月,西征军在湖北黄州堵城击溃清朝湖广总督吴文镕督率的绿营,吴文镕战败自杀。

吴文镕是曾国藩、江忠源等湘军大佬的老师,也是湖南籍经世派官员的领袖。

吴文镕的死,极大的鼓舞了太平军西征军的士气。

注意,西征军是击溃清军,而非全歼清军。太平军一向不注重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虽然屡败清军,但清军往往能在很短时间内卷土重来。

韦俊三克汉阳、汉口,再次率军围攻武昌。陈丕成时任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负责为韦俊的部队运输粮草。

陈丕成刚十七岁,从牌尾脱籍不久,却已立功无数。他多次向杨秀清请缨,请求带领部队上阵杀敌。杨秀清认为他太年轻,还须历练,便让他负责供应前线粮草。

3月,陈丕成路过九江,向吴捷讨要军粮。

吴捷本不想理会他,但陈丕成手中持有天京方面的运粮指示,吴捷不好拒绝他。

他转念一想,陈丕成涉世不深,正好向他打听一下前线新闻,自己又要顺路到中兴公司枪炮厂视察,便破例来到九江码头会见陈丕成。

陈丕成正在江边军营内等待消息,没料到吴捷会亲自过来,慌忙向吴捷行礼。吴捷刚穿越时,第一个见到的人便是陈丕成。当时陈丕成身受重伤,要不是吴捷出手相救,陈丕成恐怕就要死翘翘了。

吴捷开玩笑道:“监军大人别来无恙。听说你差点成为天王女婿?此番到九江,不知有何贵干?”

洪秀全为拉拢陈丕成的叔叔陈承镕,曾有意把女儿嫁给陈丕成。但陈丕成害怕得罪杨秀清,找借口离开天京,推掉了这门亲事。

他避而不谈天王招亲的事,不卑不亢地说道:“丞相大人见笑了。小的路过九江,是想向大人讨要一点军粮,接济武昌前线的国宗石大人?”

吴捷一愣,什么国宗石大人?主持武昌战事的,不是国宗韦俊吗?

还未等他发问,陈丕成便猜到了他的疑惑,解释道:“清妖围攻我扬州瓜州、镇江两处堡垒,战事甚急。东王召国宗韦俊回扬州瓜州要塞主持战事,武昌那边,改由国宗石凤魁统领。”

我去。石凤魁可是个大草包,与韦俊相比,差得不是一点两点。

可杨秀清执意派国宗上前线,好让这些王亲国戚们掌握军权,巩固诸王地位。譬如,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石凤魁是石达开的哥哥。

吴捷冷笑道:“石凤魁主持武昌战事,你陈丕成可就要辛苦了。”

陈丕成苦笑一下,认同吴捷的想法。行军打仗,必须要确保粮草供给。石凤魁才能远不如韦俊,势必长久拿不下武昌。陈丕成负责为石凤魁筹措粮草,就得劳心劳力了。

历史上,石凤魁久攻武昌不下,连陈丕成都看不下去了。陈丕成自告奋勇,率领五百敢死队员,乘着夜色,用绳索套住武昌城墙垛口,爬上城墙,一举攻破武昌。

得到消息后,杨秀清非常高兴,连升陈丕成四级,把他超擢为殿右三十检点。洪秀全龙颜大悦,特意赐名“玉成”。

从此陈丕成改名陈玉成,便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英王陈玉成。

吴捷无力改变历史,乘机撺掇起陈丕成,说道:

“前番,咱们打死了清妖头湖广总督吴文镕。我听说,武昌城内清妖士气低落,闭城不出,试图固守待援。只是,国宗石兄志大才疏,不如国宗韦兄精明强干,不知他准备怎么攻城?”

陈丕成犹豫了一下,不便在吴捷讨论此类机要大事。

吴捷见状,继续说道:“以石凤魁的能力,恐怕是攻不下武昌的。老弟这次去武昌,正是你立功的大好时机。”

陈丕成眼前一亮,大感兴趣,却听吴捷说:“石观魁久攻南昌不下,南昌城内清妖必定士气低落,戒备松弛。老弟可向石凤魁主动请缨,带上几百个兄弟,半夜用绳索套住城墙垛口,摸上武昌城墙,在墙头插满天军旗帜。然后振臂一呼,必能夺下城门,接应天军入城。”

历史上,陈丕成正是靠这种办法攻入武昌的。

陈丕成大喜,再次向吴捷行礼拜谢,并向吴捷透露了一个大消息。

马的,吴捷不禁有些嫉妒。陈丕成是陈承镕的亲侄子,很早就加入了拜上帝会。他虽然年纪小,却深受太平天国高层信任,已经挤入高层小圈子。

吴捷是外臣,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难以挤入太平天国核心圈子。

据陈丕成讲,他在安庆讨粮时,西征军统帅秦日纲向他透露,东王已经派林绍璋率领两万大军,正星夜向湖南进发,准备合攻长沙。然后,再由长沙南下两广,打到太平家老家。

这杨秀清,胃口也太大了,不怕被撑破吗?

历史上,林绍璋确实率两万大军进攻长沙。他在湘潭被湘军大将塔齐布大败,两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只带回五骑人马。

林绍璋大败,湘军大受鼓舞,一路收复湖南、湖北,进入江西。西征军开始出现崩败的态势。

于公于私,吴捷必须阻止林绍璋进攻长沙。

他向陈丕成抱怨道:“林绍璋这个庸才,哪有资格统领两万大军。我要向东王上书,请他另派高明。”

林如璋忠心耿耿,可惜并不是个将才。去年,他随朱锡琨等人率军支援北伐。援军在**县宿营,夜晚遭遇大火,各军伤亡逃散,唯独林绍璋的部队保全下来,撤回天京。

杨秀清凭此事认为他有大才,加封他为恩赏丞相,将林绍璋收为心腹。

林绍璋将在湘潭大败,西征军将逐渐崩败。

最主要的是,湘军初出茅庐,羽翼未成。西征军攻入湖南,正可歼灭湘军。这机会,千载难逢!

历史上,曾国藩亲率湘军主力,在长沙郊外的靖港大败。曾国藩羞愤难当,投水自杀未果。

湘军大将塔齐布却在湘潭大败林绍璋,湘军声势复振,愈战愈勇。

太平军本有机会将初出茅庐的湘军扼杀在摇篮之中。

林绍璋的失误,使太平军错失了这一良机。湘军如狼似虎,逐渐成为太平军的头号敌人。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