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93章 田家镇江防

晚清第一枭雄 第193章 田家镇江防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湘军水师将武昌城外的太平军战船焚毁殆尽。

太平军没有水师,没有战船,断难守卫武昌。石凤魁将武昌城外的太平军全部撤入城内,准备弃守武昌。

10月14日,石凤魁派军出城反攻洪山,堵击湘军塔齐布部,又留数百人在武昌城西南方向摇旗放炮,佯装坚守城池。

太平军军主力轻弃城池,自城东门冲出,沿长江东岸向大冶、兴国方向急撤。

同日,太平军汉阳守将、殿左三十九指挥古隆贤率军撤出汉阳。

石凤魁贪生怕死,抢先撤退。他一走,太平军秩序大乱,争相溃逃。

令人不耻的是,石凤魁只顾着自己逃命,忘了通知汉口的水师。

汉口汉水中还有上千条辎重船,都被湘军瓮中捉鳖,纵火焚烧!

10月15日,汉阳汉口两地的西征军乘坐残余战船,顺流东下。湘军水师不依不饶,严密阻击西征军败兵。

西征军损失惨重,只得在汉口登陆,经长江北岸撤往湖北黄州。

武汉三镇原为西征军在两湖的基地,太平军在此集聚了大量的水师战船。经此一役,太平军水师大船折损大半,黄州以西再无一只太平军战船。

湘军夺下武汉镇,咸丰帝龙颜大悦,将署理湖广总督杨霈改为实授。对于立下首功的曾国藩,咸丰赏其两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

然而,咸丰担心曾国藩尾大不掉,很快便收回成命,改授曾国藩兵部侍郎衔。

总督、巡抚为地方主官,权力极大。湘军并非正规军,军饷、粮草都要靠自筹。

数万大军,每天吃喝都是一笔极大的费用。曾国藩虽是团练大臣,并无实际权力,地方督抚完全不买曾国藩的账。

曾国藩要筹措军饷,只能在各地建立厘金局,擅自在地方上设卡收税,侵夺地方财权。

这样一来,曾国藩难免要得罪地方大员。各地战事急时,积极供应湘军粮草,战事缓和下来,就翻脸不认人。

曾国藩屡受其苦,早就盼着做个督抚。若能荣膺湖北巡抚,湘军粮草军饷难题将大大缓解。

咸丰以皇帝之尊,出尔反尔。个中微妙,曾国藩一清二楚,却也满肚苦水无处倒。

湘军攻下武昌,留在武汉附近休整兵马,清剿太平军残敌。

却说太平军这边,石凤魁、黄再兴率武昌败军来到田家镇,与林启荣合军一处,企图固守田家镇,戴罪立功。

10月23日,石凤魁急向安庆方面的石达开求救,请求派出援兵,接济粮草弹药。

石达开正在皖北督战,安庆由罗大纲驻守。罗大纲回函,要石凤魁“坚耐自守,教导士兵”,又称秦日纲正在湖口。

秦日纲则严谕石凤魁严守田家镇,自己亲自率兵进援田家镇。

一到田家镇,秦日纲立马开始着手完善田家镇江防。石凤魁是武昌战败的罪魁祸首,秦日纲将其撤职,严加看守。

这在石达开看来,秦日纲未免有些落井下石。两人之间的裂隙进一步扩大。

不久,杨秀清诰谕秦日纲,要秦日纲全面主持田家镇战事,又将石凤魁拘拿回京,大刑伺候。

杨秀清对田家镇之战非常重视,除了命令秦日纲死守田家镇,还从各地调来精兵强将,把豫王胡以晄、佐天侯陈承镕都调到田家助防。

对于田家镇的防御,杨秀清自有高见。他派涂镇兴押解一座大木簰到田家镇,要秦日纲模仿制作。

为防止湘军破坏铁链,杨秀清指示秦日纲在长江中横设铁链,在铁链下排列小船,使用铁锚固定小船。如此一来,即便湘军烧断铁链,铁链其余部分也将雄峙江上。

秦日纲深知田家镇的重要性,不敢怠慢,日夜赶造防御工事。

11月3日,秦日纲在田家镇召开军事会议,传达杨秀清指示,部署机宜。参加田家镇会议的有林启荣、陈玉成、李秀成、张子朋、侯裕宽、涂镇兴、曾传凤等太平军大将。

九江与田家镇唇亡齿寒,左七军又已进占田家镇之南的兴国州,故吴捷也被邀请参会。

吴捷骑马,沿长江南岸到半壁山。

路过富池口,太平军已在此扎了一座营垒。富池口地处半壁山之东,是半壁山的后背。为防止湘军包抄半壁山守军后路,秦日纲特派一千兵马在此防御。

富池口与半壁山之间隔着一条富河,富河上的渡桥已被太平军拆毁,只留一座小型浮桥。

太平军防备甚严,吴捷一行人出示过路凭后,才得以通过浮桥。

半壁山的防御更加绵密。不久前,吴捷到兴国视察防务,顺便到半壁山会晤。当时,太平军仅在半壁山上设置了一座营垒。

十来天不见,半壁山模样大变。太平军在此广修工事,试图把半壁山打造成一座铜墙铁壁般的要塞。

小小的半壁山上,奇迹般地多出了一座大营、三座小营。营垒前挖有一道一丈多深、三丈多宽的深壕,壕内遍立炮台、木栅,壕外密布竹签、木桩。太平军士卒正在日夜修挖深壕,一旦挖成,将引入长江水灌满其中。

吴捷绕半壁山来到江边,六道大铁缆、七道竹缆赫然出现在眼前。

数十名工匠从山崖吊下,悬在山壁上,正在往悬崖上锲入大铁环。铁环是用来固定铁链的。因铁环尚未设好,铁链被临时扣在岸边的大石头上。

各道铁缆、竹缆之间,相隔大概十丈。铁缆西侧,有四五十艘师船。这些师船已被铁索隔断了退路,只能背水一战。铁缆东侧,放眼望去尽是太平军民船,绵延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头。

每条铁缆下面,又有数十条小船,船上系有大铁锚,沉于水底。这样一来,即便铁链在中间熔断,其余部分仍能岿然不动。

铁链之间又有一座大木簰,由竹排扎成,上面布设火炮、火枪。木簰上铺有黄沙、清水,防止敌军纵火,宛如一座水上木城。

这座木簰是杨秀清从天京送来的,秦日纲正在加紧仿造。秦日纲准备在铁索下布置三座木簰,加固铁链。

铁索的北端扎在长江北岸的吴王庙,由秦日纲亲自驻守。

吴捷乘坐太平军的渡船,沿铁索来到北岸。此处水流果然非常湍急。太平军拼命划船,到达长江北岸时,已被江水冲到下游甚远。

沿北岸朝田家镇进发,只见田家镇的防御更加严密。太平军在田家镇外加筑一座土木结构的堡垒,长约二里。从田家镇街尾吴王庙至牛肝矶,太平军布置有三座营垒、一座炮台,火炮密集,封锁长江江面。

会议定在吴王庙秦日纲大营里。吴捷登上北岸,正要向吴王庙走去,恰巧遇到李秀成。

去年,吴捷作太平军水师先锋,轻兵急进,抢占田家镇天险,在此收编了五百捻子。捻子犯上作乱,吴捷差点遇险。幸亏李秀成及时赶到,帮吴捷解了围。

那时,李秀成还叫李寿成。一年来,李秀成战功卓着,被杨秀清屡次提拔,洪秀全也为他赐名“李秀成”。

李秀成时任殿右二十指挥,一见吴捷,慌忙向他行礼。

寒暄过后,吴捷问他:“去年我送你一百捻子,他们现在还好吗?”

李秀成笑道:“多谢丞相大人关心。那一百捻子作战十分卖力,有的已经做上了师帅呢!”

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吴捷和他们都有交情。

陈玉成少年得志,十八岁便已出任检点,位在李秀成之上。

李秀成年轻时历尽苦难,如今也更加成熟,更加稳重。他官职低陈玉成一级,而谋略过之。

定都天京后,李秀成先是在天京城外守卫外高桥,后来赴皖北作战,还曾接替胡以晄做过庐州守将。

如今田家镇有事,杨秀清也把他调了过来帮助秦日纲。

听闻李秀成把捻子治得服服帖帖,吴捷暗自佩服,说道:“老弟大才,我一向佩服得很。待田家镇之战后,请老弟到九江一游,我一定好好招待你。”

吴捷一直很欣赏李秀成,想拉笼他为己所用。但李秀成为人谨慎,深知吴捷在太平军中特立独行,引发同袍侧目。若与吴捷走得太近,可能会祸及于己。

李秀成小心说道:“谢丞相大人美意。若李某能在田家镇之战幸存,再择机拜访大人罢。”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