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205章 左七军小胜塔齐布

晚清第一枭雄 第205章 左七军小胜塔齐布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24日,田家镇处的太平军大举渡江,试图反攻湘军,支援半壁山上的林启荣。

国宗韦俊率部在半壁山上游三里处的老渡口登陆,然后兵分两路。韦俊自率一路向西南绕行,经驼背桑树反向东北,绕至马鞍山湘军大营侧后。另一路由国宗韦以德、石镇仑统领,直奔马鞍山湘军大营。

秦日纲自率一路太平军,在半壁山西侧不远处登陆,一边分兵支援林启荣,一边直扑半壁山脚下不远处的湘军营垒。

罗泽南的大营就扎在马鞍山。马鞍山位于半壁山西南四里处,山北、山东有两个小湖泊,易守难攻。

为进逼半壁山上的林启荣,罗泽南在半壁山脚下也有两座营垒。

眼见太平军大举来犯,罗泽南派出悍将李续宾前出迎战,阻止太平军登陆。

无奈太平军人数太多,李续宾的前队抵挡不住,被迫撤退。

秦日纲、韦俊顺利登陆。

当初,太平军为防守半壁山,在山下筑有四座营垒,挖掘深壕,引入江水。湘军昨日大败太平军,夺太平军营垒为己用。

太平军虽然人多,但登陆地点多水,要么是灌满江水的深壕,要么是原本就有的自然湖泊,人马反而施展不开。

三路太平军皆为地形所阻,难以前进。

杨秀清斩杀败将石凤魁、黄再兴,极大地警醒了前线将领。韦俊、韦以德、石镇仑等国宗都不敢怠战,拼死冲锋。

湘军已陷入绝地,退无可退,李续宾等悍将亲临前线,死战不退。

战场陷入焦灼状态。秦日纲见势不对,传令太平军水师自牛肝矶渡江,加入半壁山战场。

牛肝矶位于田家镇上游六里处。自牛肝矶至吴王庙,是田家镇江防重点。太平军在此密密麻麻地配置了近千门火炮,炮火密度极大,故湘军水师不敢轻易进犯田家镇。

太平军水师在牛肝矶对岸登陆,试图包抄湘军退路。罗泽南指挥若定,分兵阻击湘军水师。

两千六百名湘军,算上军夫不超过四千人,凭借坚固的营垒、优势的火炮,竟把两万太平军牢牢阻住。罗泽南确实本事不小。

富池这边,太平军力量本来就强,有徐琛部五千人、倪云鹏亦有两千五百人,陈承镕亦带来三千人。

按照太平军的规矩,陈承镕职务最高,本该由陈承镕指挥富池军事。

但吴捷是复兴会长,亲临富池前线。陈承镕很有自知之明,主动退让,把兵马交给吴捷指挥。

吴捷坐镇富池大营,先取攻势,令五千太平军试探进攻湘军塔齐布部。

不出意外,太平军根本啃不动塔齐布这块硬骨头。

塔齐布原本有兵力三千五百人,算上军夫,减去周凤山在兴国的损失,实有官兵五千余人。

战斗打得这样惨烈,军夫们也都拿起了武器。

塔齐布判断,太平军主攻方向在半壁山,友军罗泽南部压力很大。他奋不顾身,首先打退太平军的进攻,然后派毕金科统领两千人马,前往半壁山支援罗泽南。

毕金科本是王国才属下的小将,王国才被荆州将军官文留用,毕金科也跟着王国才留在了湖北。他在荆州龙会桥、天门丁司桥大败太平军,受到曾国藩的赏识,被曾国藩揽入湘军。

因他是云南临沅人,并非湖南老乡,故曾国藩把毕金科安置在塔齐布军中。毕金科很快便脱颖而出,与朱洪章一道,成为塔齐布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实际上,在塔齐布这一派湘军中,曾国藩最欣赏的将领便是毕金科。可惜毕金科不是湖南人,资历又浅,在塔齐布死后未能继承塔齐布的部队。

塔齐布于1855年在江西九江病死。他死后,毕金科继续留在江西作战,曾与江西赣南道、满人觉罗耆龄共守饶州。

耆龄贪生怕死,在战场上首先溃逃,并把退路上的浮桥拆毁,毕金科差点战死。事后,毕金科捉住耆龄,把他暴打一顿,双方自此结怨。

因耆龄是满人,日后很快升任江西藩台,负责供应湘军粮草。耆龄挟私报复,逼迫毕金科攻打景德镇,打不下就不供应其粮草。毕金科只得强攻景德镇,最终于1857年在景德镇战死。

却说毕金科统军两千支援罗泽南部。湘军有了援军,逐渐稳住阵脚,在半壁山战场上逐渐占据上风。

秦日纲心里很清楚,太平军接连战败,今日半壁山之战实乃太平军生死之战。自己手上只剩韦俊这拨援军还能战斗,一旦战败,太平军将彻底无望反攻半壁山。

双方在半壁山上大战整日,太平军逐渐动摇,渐显颓势。秦日纲下达死命令,要各军死战不退,打不垮湘军不准撤退。

战至最酣时,半壁山上的林启荣也派兵下山助战。

然而,太平军地形不利,虽人多而施展不开,又因接连战败,士气低落,逐渐败下阵来。国宗韦以德、石镇仑先后战死,指挥黄凤歧、北殿承宣吉志元等大将战死。

战至傍晚,太平军伤亡过半,却毫无进展,秦日纲只得下令退兵,渡江返回田家镇大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富池这边,吴捷先派太平军佯败于湘军。塔齐布击败太平军,放松了警惕,分出两千兵马支援罗泽南,自己则率领剩余三千人坚守富池。

吴捷见塔齐布中计,开始指挥所部兵马猛攻塔齐布。徐琛率一千名左七军、三千名太平军自北攻击,倪云鹏率两千五百名左七军自南攻击。

吴捷的目标是,把塔齐布赶出富池,将徐琛、倪云鹏两部兵马连成一片。

塔齐布的人马处于劣势,却毫不示弱。他照例像往常那样,背着火枪、弓箭,骑着战马率先冲锋。亲兵手持鸟枪、长矛,紧随其后。

此公特别喜欢抢先冲锋,还经常深入敌后,亲自侦察敌营。有一次,他到太平军阵地侦察,被太平军发现,亲兵或战死,或逃回军营。

塔齐布没有走脱,干脆向敌军方向逃跑,躲在农民家的草堆里。第二天,他安全无恙地返回大营,神态自若,被官兵惊为神人。

没想到,待他来到左七军营前,一阵密集的弹雨,把塔齐布的亲兵打得七零八落。

原来,吴捷知道塔齐布一向轻敌,喜欢带头冲锋,特令左七军把新式步枪集中起来,组织火力突袭。

塔齐布见势不妙,立即伏在马背上,侥幸躲过这波弹雨。战马中弹,塔齐布跳下马背,拼命向右奔跑。

又一波弹雨袭来,正中塔齐布右臂,乃是一发8mm金属定装弹,来自1854式步枪。

1854式步枪研发较为仓促,有很多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无烟火药热值不够高,步枪口径偏大。

一般来说,子弹口径越大,弹重越大,初速越低。而且,小口径子弹射入人体后,会在人体内翻转,造成极大的伤害。

中兴公司工艺还不够先进,只能生产8mm子弹。

这枚8mm子弹仍然给塔齐布造成极大的痛苦。这是一种全新的子弹,比鸟枪弹、德莱赛步枪弹威力大多了。

幸而,塔齐布的亲兵一拥而上,冒死把塔齐布救回大营。

湘军规定,长官在,则部队在,长官亡,则部队解散。官兵战死,恤银极厚。再加上湘军上下都是同乡、师徒,故在战场上同袍愿意冒死相救。

塔齐布受伤,血流不止,副手周凤山接替指挥。

周凤山庸碌不堪,只好鸣金收兵,令湘军撤守营垒。

湘军虽然败退,却溃而不散,官兵绝大多数都退回了大营,继续组织抵抗。

吴捷没有把握全歼这波湘军,重点围攻最北边的湘军营垒。这处营垒相对突出,是湘军的前哨基地。

左七军以唯一一门1854式火炮压制湘军火力,猛攻湘军营垒,掩护突击队员。

突击队员分为三组。

一组为火力组,以土炮、火枪为武器,为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持。

二组为搬运组,携带数块大木板,先用来抵御湘军火力,待冲到壕沟前,再把木板铺在壕沟上。

三组为突击组,携带1854式步枪、长矛,只等二组把木板铺上壕沟,就沿木板往湘军营垒中冲锋。

其他各营垒的湘军见北垒湘军有难,纷纷派兵救援,都被左七军顽强阻击。

在优势火力、优势兵力之下,左七军顺利攻入湘军北营垒,毙伤湘军三百余人,几乎全歼这一垒的湘军。

左七军亦打得极为艰难,前线弹药几乎用尽。

虽然打了胜仗,但战场形势对左七军非常不利。秦日纲再次战败,只留林启荣孤军两千人守卫半壁山。一旦罗泽南回过神来,将与塔齐布合兵进攻富池。

吴捷也顾不上半壁山的林启荣了。他令徐琛率军撤往富河东岸,然后烧毁浮桥,防止湘军渡河。令倪云鹏分兵一千给徐琛,自率一千五百兵马退往兴国,准备在湘军敌后打游击。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