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241章 斩首行动

晚清第一枭雄 第241章 斩首行动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罗泽南带着不到一千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回曾国藩的大营中。

老友相见,忍不住抱头痛哭。想当年两人精诚合作,一起创办湘军,在短短一年内克复湘潭、岳州、武昌、汉阳、汉口等名城巨邑。

尤其是田家镇之战,湘军斩首两万,焚毁太平军水师船只五千余只。

战果何其辉煌!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功夫,形势便急转直下。

水师方面,内湖水师全军覆没,外江水师损失惨重,只能龟缩在武穴不敢出战。

陆师方面,罗泽南军被左七军围于梅家洲,覆亡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塔齐布军在九江城下师老无功,粮草输转困难。

湘军乃是民间私人武装,并非朝廷正规军。为鼓舞士气,湘军的军饷、待遇却远高于绿营、八旗等正规军。

朝廷并不负责为湘军筹措军饷、粮草,湘军一切开支主都曾国藩等人自行筹集。

湖南是湘军大本营,一直很支持湘军。胡林翼当上湖北巡抚后,也大力支持湘军。其余各省,一般都是战事急时,才会想起来湘军,积极为其供应军饷。战事一缓,就会把湘军晾在一边。

这一点,在江西尤其严重。

曾国藩与江西巡抚陈启迈是同科进士,又是同乡,两人起先关系极好。因湘军进入江西,两人却因军饷问题反目成仇。

为了筹措军饷,曾国藩绞尽脑汁,想出捐纳、厘金、协饷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名目。但这些又侵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加剧了曾国藩与地方督抚的矛盾。

曾国藩是朝廷大员,地方督抚还得卖他几分面子。至于湘军部将,就没这么幸运了。

例如,塔齐布部将中,曾国藩最欣赏毕金科。毕金科在江西征战,与江西粮台不和。粮台大人百般掣肘,规定他打下一城,才供应一批军饷。毕金科军饷无着,只得拼命攻城,最终战死景德镇。

曾国藩一直盼着能当上督抚。只要能当上总督、巡抚,就能掌握一省乃至数省财权,军饷问题迎刃而解。

但咸丰皇上担心曾国藩尾大不掉,宁可把军饷耗费在无能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上,也不愿授予曾国藩督抚。

当初,湘军打下武昌。咸丰一时高兴,授予曾国藩湖北巡抚一职。命令刚出燕京,咸丰便后悔了,追回了任命。

曾国藩与陈启迈在江西斗得死去活来,两人互相上书参劾。咸丰要指望湘军打仗,只得罢免了陈启迈,新任的江西巡抚仍是曾国藩的政敌。

个中微妙,君臣两人心照不宣。

湘军在九江城下战败,不少政敌落井下石,弹章雪片般飞向燕京。咸丰帝总算还识大局,下旨劝慰湘军,却并无实际举措,仍把钱、权纂得死死的。

曾国藩处境艰难,见到罗泽南,抱头痛哭之后,开始谋划湘军进退。

罗泽南说:“涤帅,外江水师已不足恃。一旦右二军的铁牛舰、海象舰突入长江,驻泊在武穴的外江水师恐非敌手,难免要步内湖水师之后辙。到时候,咱们陈兵九江城下,粮道一断,就要全军覆没了。

“为长久计,咱们要当机立断,迅速撤军,以救援武昌之名返回两湖。两湖是我湘军的根据地,粮草输转容易,可以随时补充新兵。咱们撤回两湖,才能保存实力,可以东山再起!”

罗泽南虽是湘军陆军第一大将,却无实职,比不得湖南提督塔齐布。田家镇之战后,朝廷给罗泽南赐号普铿额巴图鲁,加按察使衔,不过是个虚衔,没有实职。

正因为如此,他没有什么政治包袱,主张撤军。

但曾国藩就不一样了,他是湘军统帅,要考虑撤军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他对咸丰帝的了解,咸丰绝对不会允许他撤退。

江西太重要了,关系东南六省大局。咸丰宁可湘军全军覆没,也不会允许曾国藩撤退。

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曾国藩指挥湘军,一向坚持己见,不容他人染指,经常不大服从朝廷的调遣。

朝廷对此诟病已久,咸丰帝也因此颇为猜忌曾国藩,一直不肯给予他督抚大权。

曾国藩沉吟良久,说道:“现在,长毛北伐军即将全军覆没,上海小刀会起义军也覆没在即。直隶僧格林沁的马队很快便会南下,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五万大军也会西进。

“这两人都是满人,手下兵精马足。他们定会派兵襄助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试图围攻金陵。僧格林沁、吉尔杭阿、江北大营的琦善、江南大营的向荣,这些人都是正规军,正等着看我们笑话呢!

“一旦我们擅自从江西撤军,朝廷必会震怒,不利于我们湘军。罗山,我打算带塔军门在江西坚守,请你带兵返回湖北,一面募兵,一面抵御长毛反攻武昌。为大局计,请你一定答应!”

罗泽南眼含热泪:知我者,涤生也!他兵败梅家洲,只带回千余人马,留在塔齐布营中十分难堪。

曾国藩派他回援湖北,特意拨出两千人马,把塔齐布军中的彭三元、普承尧两位大将也给了罗泽南,好让他东山再起。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他虽然临阵打败不行,却善于揣摩人心,能够以德服人。

塔齐布已是从一品的湖南提督,为了大局,也不得不服从曾国藩,把彭三元、普承尧部两千人交与罗泽南。

罗泽南第三天便带兵折向西南,避开左七军,绕道武宁县进入湖北。

曾国藩反应慢,见左七军把重兵布置在梅家洲,认为九江城外暂时没有危险。

他仍然留在塔齐布营中,一面派人侦察道路,准备向南昌撤退,一面四处写信,向朝廷诉苦告穷,向好友左宗棠求计,向家人倾诉衷肠。

左七军这边,围困罗泽南军的壕沟已经掘成。他们依托壕沟封锁罗泽南军,又掘深壕沟,防止湘军挖掘地道。九江与梅家洲之间,左七军阵地严密,严防塔齐布军增援罗泽南。

右二军那边,湖口水道即将清理完毕。一师铁牛舰、海象舰跃跃欲试,准备进入长江,全歼湘军外江水师。二师在梅家洲东岸登陆,会同罗大纲的太平军,猛攻唐训方军,压缩湘军阵地。

罗泽南在梅家洲留下两员大将。

一员为蒋益澧,在摇旗垄主阵地,负责抵御左七军。

另一员即为唐训方,在梅家洲东,负责抵御罗大纲的太平军。唐训方也是个人才,历史上曾担任安徽巡抚、署理湖北巡抚。

蒋益澧和唐训分的部队粮草未尽,还能挣扎一段时间。

只等他们粮草一尽,左七军将发动总攻,逼降湘军。右二军对付湘军外江水师,也是胜券在握。

吴捷成竹在胸,留冯桂芳主持梅家洲战事,自己率领司令部参谋班子返回九江。

他把目光投向了塔齐布军。尽管没有多余的兵力攻击塔军,但塔齐布的军营中有个大鱼:曾国藩!

何不学一学后世的斩首行动呢?派一队精兵潜入湘军营中,刺杀曾国藩、塔齐布,则湘军不战自乱矣!

历史上,曾国藩统带湘军镇压太平军,多次命悬一线。

1854年2月,湘军出师。曾国藩亲自统带水师出征,在靖港大败,投水自杀,被部下救起。

1855年2月,湘军水师在湖口大败。曾国藩差点被俘,又要投水自杀,被罗泽南、刘榕劝止。

1856年,太平军石达开几乎占领整个江西。曾国藩困守南昌,孤立无援。杨秀清却急调石达开回京,一破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江西战局缓和,曾国藩借口父丧,置大局于不顾,溜回湖南老家守制。

1860年、1861年,曾国荃围攻安庆,曾国藩把大营安在皖南祁门。

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军狗头军师、干王洪仁玕出了个围魏救赵的馊主意,让陈玉成沿江北、李秀成沿江南“二次西征”,反攻武昌。

但李秀成对西征没兴趣,志在经略苏浙。太平军两次围攻祁门,都功亏一篑。

最危急时,曾国藩手下的幕僚纷纷逃走,连李鸿章也背叛了他。曾国藩四面楚歌,留好了遗书。太平军却撤围而走。

这一次,吴捷密谋“斩首行动”,准备将曾国藩置于死地。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