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243章 《振兴报》

晚清第一枭雄 第243章 《振兴报》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吴捷发动斩首行动,并未杀死曾国藩,却打死了塔齐布。

史载,1855年9月,塔齐布在九江城下忧愤而死。如今,在复兴会敌工处特工秦树桢的袭击下,塔齐布提前半年见了阎王。

复兴会对此大肆宣传,进一步打击了湘军士气。

曾国藩不敢如实奏报,他捏造事实,说塔齐布公忠体国,因久攻九江不下,愤恨呕血而死。

湘军陆军两位统帅,罗泽南带兵去了湖北,塔齐布也中枪而死。曾国藩左膀右臂尽失,处境更加艰难。

塔齐布死后,曾国藩改令周凤山接管塔齐布的部队。论才能,周凤山不如毕金科、普承尧等其他大将。但毕金科等人都出身于湖南绿营,并非湖南人。周凤山虽然才能一般,但资历很老,又是湖南人,很早便追随了曾国藩。

曾国藩动了私心,重用周凤山,为日后失利酿下苦果。

2月20日,肆虐已久的东风终于停止。冬日暖洋洋的,气温仿佛回升不少。

马上就要立春了,气温回升有助于春耕播种。这对九江的农民来说,是一种好兆头。

对右二军来说,东风停止也是一种好兆头。湖口航道已经清除干净,铁牛舰得以随意出入长江。他们再次在武穴大败湘军外江水师,把湘军外江水师逼出了九江江面。

如此一来,湘军粮草运转不灵,缺粮缺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梅家洲的罗泽南军,被左七军、右二军严密封锁,粮草已尽。

他们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不得不杀马取食。湘军大将蒋益澧、唐训方勉强维持局面,但左七军统战工作太厉害,以馒头、大米作诱饵,引诱湘军将士投降。蒋益澧、唐训方无法禁止。

右二军重夺九江煤港,在原址重设水师泊地。这样一来,铁牛舰得以就近靠泊,可以随时封锁九江至梅家洲一带的江面,防止湘军通过水师战船向陆军输送给养。

因天气转好,右二军军长史潘西决定再接再厉,集中全军海象舰、铁牛舰、蚊炮船,到武穴围歼湘军外江水师残余战船。

湘军外江水师仅剩五十多艘大小战船,五十多艘辎重船。他们的伤亡比陆军还要严重。罗泽南军虽然被围,但至少人还在阵地上,没有死掉。

湘军水师带了五百余艘新式战船、辎重船来到九江,如今只剩下一百余艘,战损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这对湘军水师来说,无异是毁灭性的。

曾国藩已派彭玉麟回到湖南,重新招募水兵,督造战船。武穴那里,由杨载福主持残局。

杨载福也只能趁着黑夜,趁右二军不防备,偷偷向湘军陆军运粮。由于船只有限,所运粮草对湘军陆军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天,吴捷正在筹划劝降罗泽南军的事。接到右二军请求出战的请示,吴捷不假思索,正要签批。他抬头看见满天的卷积云,猛然醒悟到:卷积云不正是台风的前兆吗?

历史上,1855年2月下旬,九江发生风灾。停泊在九江、武穴的湘军外江水师损失惨重,完全失去战斗力。

多日东风,突然放晴,满天却是卷积云。事出反常,其后必有大灾。

十九世纪中期,华夏处于小冰河期,自然灾害不断,进一步刺激了民变。

有明确资料可考的有:1858年,一向湿润多雨的江南大旱,田亩颗粒无收。1862年,华东奇寒,积雪至一米。1863年,皖北大旱,赤地千里……

其他如黄河改道,长江泛滥更不必说。

想到这,吴捷大笔一挥,批道:“作战计划搁置,所有大型战船立即返回姑塘水师基地,以避大风。”

右二军军长史潘西兼任战时副司令,这时正呆在九江司令部。惊闻吴捷驳回了作战申请,史潘西连忙询问情况。

吴捷向他解释道:“天上有卷积云,正是台风来临前的前兆。我们这里虽然远离大海,但有此卷积云,必是大风的预兆。为慎重计,还是让战船回港避风吧。”

史潘西恍然大悟,为吴捷的博学多识而折服。他曾经驾驶战舰横渡大洋,也曾在海军学院里学过气象学,却在九江忘记了关于卷积云的气象常识。

这时,****王瀚拿着一张还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兴冲冲地来到了司令部。

一见到吴捷,他便高兴地嚷道:“会长,成功了!成功了!”

史潘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吴捷倒是明白,他交给王瀚的任务,王瀚居然办成了!

几人凑到报纸前,这是一期最新的《振兴报》。《振兴报》是复兴会的机关报,起先为周刊,后改为每周两期,如今已改为每周三期,每周一、三、五定期发行。

发行频率的加快,也从侧面表明《振兴报》深受欢迎。事实也的确如此。

《振兴报》主要刊载国内外时事、复兴会政策主张、洋务知识、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

《振兴报》不仅在复兴会占领区内发行,还广泛流传到长江流域,就连湖南、四川等地都有订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在华夏近代报纸发展史上,第一份英文报纸于1827年诞生,是为《广州纪录报》;第一份中文报纸于1833年诞生,是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均为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

华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为1858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外新报》,伍廷芳曾参与编辑。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则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

如今,吴捷在1853年于九江创办的《振兴报》,无疑改变了中国报业历史。

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报人、教育家王瀚,则成为了复兴会****、《振兴报》的主编,为《振兴报》的发行流入了无数的心血。

这一期的《振兴报》果然与众不同,除了照例记述当前国内外时事、九江之战进展、中兴公司产品广告外,还有一件图文并茂的新闻:“清知府李瀚章投诚复兴会”。

新闻内容并不长,简要介绍说李瀚章被右二军俘虏后,为复兴会的大义折服,心甘情愿投诚复兴会等。

关键是,这则新闻配了一张照片:李瀚章端坐在右二军高级军官中间,与他们合影留念。

王瀚得意地说:“会长,咱们终于发明了‘图片制腐蚀锌铜版’技术,与活字版组合印刷,就能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报纸。有了这项技术,咱们的报纸更加精美。什么《北华捷报》、《字林西报》,都将成为咱们《振兴报》的手下败将。”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都是洋人在租界内创办的报纸,在当时的华夏影响很大。很多官府、士绅都订阅这两种报纸,以便了解时事。

史潘西笑道:“不仅是报纸,咱们的印刷厂、出版厂也将大大地发展呢!”

吴捷极其重视宣传教育,九江出版业很发达。战前,很多人专程跑到九江来照相、订阅报纸、购买新式书籍。

吴捷则说:“‘图片制腐蚀锌铜版’技术是一方面,我跟你说的‘珂罗版印刷术’,你们宣传部也得抓紧研究。这种技术得利用玻璃作底版,你要和中兴公司展开合作。”

王瀚赶忙答应。

吴捷心中十分高兴,有了这份报纸,李瀚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报纸一发行,全国都知道他已投降复兴会,吴捷就能把李瀚章逼上梁山了。

这个李瀚章,也是条大鱼,日后可以通过他与李鸿章家族取得联系,进而与淮系官员接触。

眼下,蒋益澧、唐训方还在梅家洲苦苦支撑。吴捷要劝降他们,李瀚章正是最佳使者。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