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256章 古有缇莹上书,今有张莹救父

晚清第一枭雄 第256章 古有缇莹上书,今有张莹救父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出于谨慎,也为了避开不必要的繁文缛节,阿礼国、麦莲和威妥玛是以私人身份访问九江的。三人轻车简从,只带了一小队随从。

吴捷亲到城郊迎接。前几天,他乔装打扮,化名陈城,作为中兴公司士绅股东代表出席谈判现场。如今,他又恢复了本来面貌,说话刻意带着一丝吴语口音。

为了给阿礼国等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吴捷等人特意换上了新式军服。这种新式军服类似于后世的中山装,短上衣、长裤子,配军帽、绑腿、布鞋,看起来十分神气。

当时,清军八旗、绿营军服相对统一,称之为“号衣”。号衣又宽又大又长,不便于行军打仗。湘军等地方团练的军服,在形式上保留了号衣的风格,但刻意将其收紧收短,看起来利索多了。

太平军的军服更加不堪。早期太平军装备简陋,军服大多采用缴获来的清军军服。历史上,直至1855年,天京方面才开始着手统一军服,制订出严格、繁琐的服饰规定。

由于太平军较为分散,又没有制江权,各部太平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军服较为混乱。从流传下来的照片来看,太平军的军服普遍“着装不整”,多有直接身着清军军服的。

天京方面出台的服饰规定,各地太平军并未严格执行。譬如,按规定,太平军士卒不得穿绸缎和华美服装。江浙籍的士兵对这条规定很不满,照穿不误,天京方面不能禁止。

中山装与欧洲军服十分相似。据说,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取材于日本的学生装,日本学生装又取材于日本海军军服,而日本海军军服又模仿于欧洲军服。

看到吴捷等人穿着类似欧洲军服的新式军服,阿礼国等人耳目一新,平添了许多好感。

吴捷使用西式礼仪,和阿礼国、麦莲、威妥玛三位洋人一一握手,使用熟练的英语向大家问好:“Wel***etoJiujiang,Nicetomeetyou!”(欢迎来到九江,很高兴见到你们。)

三位洋人大为惊奇。在华夏,能称得上“中国通”的洋人有很多,但会外语、了解外国的中国士绅少之又少。放眼满清政府、太平天国政府,会外语的官员更是凤毛麟角。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满清找遍华夏,却连个可靠的翻译人才都找不到,只得重用奸人黄仲畲。黄仲畲故意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提供虚假情报,直接导致广州的失陷、叶名琛被俘。

战后,清廷更重用黄仲畲为谈判翻译,黄仲畲则时时向英法列强透露清廷谈判底线。昏聩无能的清廷非但没有怀疑黄仲畲的所作所为,反而大加褒赏,授之以候选知县并赏同知府。

吴捷已经好久不讲英语,但毕竟在大学时考过了英语六级。比起杨坊那种蹩脚的“买办英语”,吴捷的口语还是标准多了。

阿礼国、威妥玛两人则回之以熟练的汉语:“你好!很荣幸来到九江。”

麦莲则使用英语说:“将军身着欧式军服,令人耳目一新。我的上任马沙利先生曾对将军赞不绝口,今日见过将军,方知将军名不虚传。”

两年前,吴捷镇守镇江,在镇江焦山设宴招待过上任米国专员马沙利等人。这是吴捷第一次与洋人接触,给马沙利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阿礼国初次见到吴捷,总觉得他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寒暄过后,吴捷带着众人骑马回城,路上有说有笑。

阿礼国与麦莲不时交换眼色。这个吴捷会英语,懂洋务,了解国际形势,真是个高深莫测的家伙。真是想不到,泥腿子出身的太平军中,竟然卧虎藏龙,藏着这样一个一等一的人才。

来到复兴会总部门前,早有勤务兵上前迎接牵马。吴捷等人正要进门,却听到一阵急促的鼓声。

这是“登闻鼓”的声音。

登闻鼓制度,古已有之。历朝历代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上闻,叫做登闻鼓。

唐在东西两都并置登闻鼓,宋有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明代置於通政院。

封建王朝的登闻鼓只摆在首都。太平天国的登闻鼓制度则从天京朝门、东王府以至各地公署都普遍建立。从这一点来看,太平天国的登闻鼓制度是优于封建王朝的。

例如,1858年,天京被围急。李秀成请求出京调兵解救,洪秀全不准。过了几天,势急,李秀成到朝门击鼓,请洪秀全登殿重议。

天王登殿传奏。李秀成取得天王旨准,出京调兵,解救了天京。这便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有名的二破江南、江北大营。

吴捷镇守九江,同样在官署前布置登闻鼓,允许军民击鼓鸣冤。

总的来说,在复兴会治下,社会相对和谐,军民相安无事。登闻鼓已经沉寂多时,这一次又是所为何事?

众人的目光被登闻鼓所吸引。只见一个十**岁的妙龄女子,身材瘦弱,在高大的登闻鼓旁显得愈发瘦小。一个值班军官急匆匆地从大门旁的值班室里跑了出来。他看到吴捷率领着一队洋人,担心那击鼓鸣冤的女子有碍观瞻,试图把那女子带到一边。

真是不巧,在洋人面前发生这种事。

吴捷感觉脸上无光,他转念一想,便吩咐哨兵把那女子叫过来。他要当着洋人的面,亲自为女子平冤。

那女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满目愁容,显得楚楚动人。好不容易平复下心情,她才娓娓道来,说出了自己的冤情。

原来,她叫张莹,父亲本是一名九江乡绅,童生出身。他是个酸腐书生,思想顽固,被复兴会剥夺了土地。此次九江之战,他头脑发热,跑到湘军塔齐布部当向导,为敌人出谋划策,犯下了叛国大罪。

湘军战败后逃往南昌,丢下了她父亲。论罪,当对她父亲处以斩首极刑。

张莹泪如雨下,说道:“小女子深受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民女张莹愿代父受罪,请大帅开恩,饶罪父一条生路。”

原来是这么回事,吴捷心中长舒一口气。他思索片刻,说道:

“古有缇莹上书救父,今有张莹代父受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欣赏你为父受过的勇气。但‘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即便我是大帅,也不能以权代法,更何况令尊犯的是叛国的重罪。

“不过,缇萦救父,汉文帝因之废除肉刑这种残酷的刑罚。依法论罪,令尊应判以斩首之刑。念及你诚心救父,我心不忍。不如这样,我提请司法部商议一下,看能否将斩首改为绞刑。

“我们华夏一贯主张死者为大,就算人犯了重罪,也要争取一个全尸。斩首之刑确实过于残酷,应该将其废除,将死刑统一改为绞刑,让死者得个全尸。此事能否成功,还得看司法部是否同意。令尊死罪难免,请你理解。”

张莹拜谢而去。

阿礼国等人在一旁看得真切,心中不禁感叹:这吴捷果真是个开明之人。作为一方说一不二的镇将,他能善待民众,废除酷刑,尊重司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