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00章 太平军一破江南江北两大营

晚清第一枭雄 第300章 太平军一破江南江北两大营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7月17日,复兴会敌工处天京情报站站长秘密来到九江,向吴捷汇报工作。

站长名叫叶芝,天京人,于1853年时加入左七军,是敌工处处长李珊元的得力干将。

叶芝的公开身份是太平天国佐天侯陈承镕府中的医官。陈承镕在天京位高权重,他另一个身份是复兴会天京支部的副主任。

在李珊元的陪同下,叶芝首先向吴捷汇报了天京方面的局势。

去年时,九江之战一结束,太平军东王杨秀清便派出心腹卢贤拔,要求吴捷提前进攻南昌。

吴捷百般推辞,反而向卢贤拔提议从皖北、湖北抽调兵力,打击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

吴捷的提议与杨秀清的思路不谋而合。事实上,这正是历史上太平军一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的主要策略。

此役,杨秀清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神来之笔。

早在1856年1月,杨秀清便开始调集皖北部队。这支皖北大军由陈玉成、李秀成、涂振兴、陈仕章、周胜坤五部组成,另有捻军李昭寿部参加。

陈玉成等人都是广西老兄弟,如今都已成长为“丞相”一级的高官,即春官副丞相涂振兴、春官正丞相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夏官正丞相周胜坤、夏官副丞相陈仕章。

他们手下老兵很多,战斗力很强,再加上李昭寿的骑兵,总兵力已近三万。

之前,皖北重镇、安徽临时省会庐州被清军夺回。杨秀清从皖北集结了三万大军,清廷判断这支大军将加兵庐州。出人意料的是,杨秀清置庐州于不顾,将这支三万人的大军调回天京,交由顶天燕秦日纲统一指挥。

1856年2月,湖北方面,太平军加紧反攻武昌周围的清军官文、胡林翼、罗泽南等部;江西方面,吴捷率军出师,发动赣西、南昌之战。

这支3万人的皖北大军,则悄悄从天京以西江面渡江,经栖霞、龙潭,绕过天京城和江南大营,直奔镇江杀去。

此前,江苏巡抚吉尔杭阿顺利平定上海小刀会起义,在向荣江南大营的支援下,率军猛攻镇江。镇江已被清军围得水泄不通,再不救援必将陷落。

镇江为天京东大门,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守将前为吴捷,吴捷移防九江后,一直由东殿大将吴如孝镇守。

在清军的重重围攻下,吴如孝艰难支持,粮弹将尽。清军从广东水师调来两千多吨的“红单船”,进一步封锁了镇江。

秦日纲率三万生力军杀向镇江,清军不敢怠慢。江南大营副帅、提督余万清一路尾追堵截,绿营第一悍将张国梁则从东路迎击太平军。

两军在句容、仓头、下蜀、高资等地苦斗一个多月。太平军被清军缠住,未能攻进镇江。

后来,十九岁的陈玉成乘坐一叶小舟,冒险突破清军封锁,驶抵镇江护城河,与镇江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络。太平军秦日纲部与吴如孝部达成默契,准备沿长江东西夹击清军。

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已于战前迂回至清军侧背,此时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

4月2日,太平军大败清军吉尔杭阿、张国梁部,镇江之围自解。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太平军既未凯旋,也未追击残敌,而是于4月2日当夜连夜渡江,到达江北。杨秀清运筹帷幄,早已准备好渡江的船只、粮草,只留周胜坤部数千人在镇江城外坚守。

3日,太平军主力破江北重镇土桥,5日,破扬州。清军江北大营已经营三年,旦日之间便被太平军摧毁。

紧接着,秦日纲率军西进,攻占天京对岸的浦口、江浦等重镇,在此停军休整。

清军江南大营则在镇江外围死磕太平军周胜坤部。最终周胜坤寡不敌众,周胜坤本人战死,余部撤入镇江城内。

江北大营大败,浦口、江浦等重镇落入太平军之手。咸丰帝闻讯大怒,催逼江南大营统帅向荣派骁将张国梁渡江,前往收复浦口、江浦。张国梁不负众望,很快便收复了浦口、江浦。

然而,清军此举正中杨秀清下怀。这样一来,实力雄厚的江南大营兵力将进一步分散,与清军吉尔杭阿部的紧密变得若即若离。

4月底,本在浦口、江浦一带的太平军秦日纲部开始东进,在扬州一带兜兜转转一个月,似乎无所事事。直至5月27日,秦日纲才率军自瓜洲渡江,返回镇江城外。

这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分散江南大营兵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掩护石达开的东进。

自4月起,本在湖北督战的石达开率军东进,加入天京战场。5月底,石达开的大军进入天京外围,猛攻天京城南重要关隘—秣陵关。

秣陵关是江南大营重要据点,与其孝陵卫大营相距不远。向荣无奈,只得再次把最精锐的张国梁部调至秣陵关。

此时的江南大营,战线拉长,兵力分散,虚弱已极。清军吉尔杭阿部孤立在镇江城外,失去了江南大营的支援。6月1日,太平军秦日纲、吴如孝两部大军猛攻困守高资烟墩山的吉尔杭阿。清军孤立无援,被太平军团团包围,八旗副都统绷阔、江宁知府刘存厚先后战死,吉尔杭阿使用手枪自杀。

秦日纲几乎全歼吉尔杭阿的大军,于6月13日回到天京近郊。此时,秦日纲的太平军已经接连征战四五个月,士卒疲惫不堪。

秦日纲并不知道江南大营虚弱已极,欲率军进城休整。杨秀清则不准秦日纲入城,要求他打破向荣设在孝陵卫的大营后才准入城。

陈玉成、李秀成二人入城晋见杨秀清,辩解说“向营久扎营坚,不能速战进攻。”

杨秀清则厉声说:“不奉令者斩!”

陈玉成、李秀成等“不敢再求,即而行战”。

6月20日晨,秦日纲、石达开、韦昌辉兵分四路,向江南大营发起总攻:

第一路,仙鹤门方向的太平军多路齐出,将敌营团团围困。

第二路,太平军二三千人翻过紫金山,从后路直插清营。

第三路,韦昌辉从天京城内派数千人出通济门,直扑七桥瓮;洪武门(今光华门)、朝阳门(今中山门)等处太平军守军亦分路出击。

第四路,紫金山上一支太平军四五千人由灵谷寺下山,攻破满洲马队营盘,纵火焚烧。

仅一昼夜功夫,太平军便打败江南大营,攻破向荣孝陵卫老营。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次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

杨秀清运筹帷幄,指挥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部三部大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尤其是江南大营,实力雄厚,长期围困天京。江南大营统帅向荣,自太平军金田起义以来,一直率军围攻太平军,成为太平军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杨秀清不仅打败了江南大营,还打败了江北大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经此一役,杨秀清的威望达到最高点,隐然已把天王洪秀全踩到了脚下。得意之余,杨秀清放松了戒备,派了不少心腹出京作战。

譬如,太平天国后期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辅王杨辅清,便在此时被杨秀清派往江西湖口,负责督师江西,监视吴捷。

杨秀清最得力的心腹大将都死在了北伐战场上,此时又派杨辅清等人出京,无异于自毁长城。

这些东王心腹原本负有保卫东殿的责任。他们离京后,东殿防卫空虚,为天京事变埋下了隐患。

然而,北殿、翼殿兵马在前线战场上不断建功,实力不断扩大。杨秀清必须派亲信出京,加紧壮大东殿的力量,压制北殿、翼殿的扩张态势。

天王洪秀全对杨秀清不满已久,趁东殿心腹出京、杨秀清疏于防备,开始串联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试图趁机诛杀杨秀清。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东王杨秀清,此刻也觉察到了洪秀全等人的阴谋。他先发制人,严令韦昌辉督师安徽、石达开督师湖北、秦日纲督师丹阳,把这三个实力派人物调离天京,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洪秀全的诡计。

然而,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吴捷知道:天京事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