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39章 二次西征

晚清第一枭雄 第339章 二次西征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石达开原本抱有一丝幻想,觉得可以趁吴捷出兵四川,乘隙东下。或许,他可以攻灭秦日纲的燕殿兵马,为家人报仇雪恨。或许,他还可以趁机攻占苏南、浙北。

康可铨仿佛猜透了石达开的心思,说道:“翼王,实不相瞒,楚王说得明白,翼王在安庆,犹如卧虎在榻。翼王一日不走,天京军民一日不得安心,楚王也就不能在别地发动战事。对于翼王来说,江北形势逼仄,难有作为。

“遍观天下形势,唯有向西南进入四川,方是最优策略。次者,便是向西北进入陕西,或可自立。但陕西是燕京的屏障,连接西北,清军在此驻有大量兵力。若翼王进入陕西,必会遭到清军拼死抵抗。

“若翼王肯入四川,楚王将襄助翼王一臂之力,在湖南、湖北发动攻势,大量牵制清军。一旦翼王过了武昌、岳阳,前面将是一片坦途,可以长驱直入开进四川。”

石达开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吴捷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安庆是天京上游屏障,不管谁主政天京,都不会容忍一个异己分子占据安庆。

况且,石达开手中有八万兵马,却只有安庆府、无为州两处地盘,官兵勉强能够温饱。要避免军心涣散,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另僻根据地。

石达开问道:“我上次提到的,请吴捷帮忙运送一万兵马到湖北宜昌,不知可有结果?”

康可铨摇摇头,抱歉地对道:“不好意思,翼王,我们水师运力有限。到时候,我们也得出动大军进攻湖北武昌的湘军。我们自己也需要筹集大量船只,只能帮翼王运五千兵马,只能运到湖南岳州。”

康可铨说的是实情,右二军运输船最多可以运输一个步兵师一万人马。如果小规模动员民船,可额外增加运输一万人马的运力。吴捷准备把一万五千人的运力留给自己,帮石达开运五千人马。

石达开的水师船只有限,只能运输三千人马。吴捷帮忙运输五千人马,差强人意。

石达开无可奈何,只得问道:“楚王欲解武昌之围,何需亲自带兵出京?不仅如此,楚王还带幼天王御驾亲征,岂不徒成累赘?”

康可铨尴尬地笑了下,说道:“楚王准备一鼓作气打垮湘军,故亲自带兵出京。幼天王年纪虽小,却已经慢慢懂事。请幼天王御驾亲征,可以增加幼天王的阅历,帮助幼天王成长。”

石达开冷笑道:“楚王怕不是重演陈桥兵变吧?”

陈桥兵变是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

康可铨凛然道:“翼王多虑了。楚王心向共和,向来都没有称王称帝的想法。”

石达开呵呵一笑,说道:“吴捷既然不想称帝,何必要称楚王?想学西楚霸王项羽吗?”

康可铨答道:“翼王应该读过《振兴报》吧。楚王为复兴会**,一向鼓吹民主共和,已在江西各级政府建立咨议局,岂会擅自称帝?”

石达开冷笑道:“华夏一直都是封建帝制国家,西洋共和制那一套,岂会适合我国国情?如果吴捷不想称帝,如果他真的要搞共和,何必又要受封楚王?就算吴捷本人不想称帝,他那么多的部下会同意吗?”

康可铨只是笑笑,自信地说道:“我们是复兴会员,我们有着崇高的理想,要在古老的华夏实行共和。吴捷是会长,共和就是他提出的,岂会自己打自己耳光?”

石达开摇头大笑,和康可铨商量起具体细节来。

却说吴捷与幼天王同住一城,但凡大事都要向幼天王奏准,方得施行。虽说幼天王从未批驳过东王府的奏章,但天京是太平天国首都,大量沿袭太平天国旧有体制,令吴捷颇感不便。

吴捷投石问路,废除了太平天国原有的文艺政策、司法制度,取得圆满成功。但尚有政治、军事、圣库等诸多制度,事关太平天国国本,颇为棘手。

这类制度是太平天国根本制度。吴捷不敢轻易废除,否则,必将动摇太平天国“国本”,遭到强有力的阻挠。

可是,若不将其废除,就不能拨乱反正,就背离了复兴会的初衷。如何既能牢牢掌控太平军,又能改革太平天**政制度呢?

吴捷想出了一条妙计:挟持幼天王、幼东王御驾亲征,调动左七军主力、太平军精锐,发动“二次西征”,打垮湖南湖北境内的湘军。

在此过程中,复兴会将向太平军展示武力,逐步改编太平军,再趁机废除太平军军政制度,正式改旗易帜。

翼王石达开亦将参与西征,前往四川牵制清军。石达开走后,左七军第二师雷振邦部接管安徽安庆府、无为州、和州等皖北重镇。

以二次西征为名,吴捷将大规模调动各地太平军,打乱太平军的建制。

一方面,集中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包括陈玉成、李秀成、林启荣、黄文金、杨辅清五部兵马,一共两万余人,参与西征。这部分精锐太平军将打散配属给参与西征的左七军,每部兵马约四千人。另一方面,将普通太平军调至江西、皖南、皖北三地。此三地都是复兴会的地盘,驻有复兴军,可以随时监视太平军,防止他们反叛。特别是驻守各地要隘的太平军,所处位置极为关键,必须调离关隘由左七军换防。

只有秦日纲、吴如孝等少数太平军大将继续留在东线,抗击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

吴捷带幼天王、幼东王二次西征后,天京改由康可铨留守,节制秦日纲以下所有东线太平军。

除了近卫团随吴捷西征外,吴捷把参与靖难的左七军、右二军全部留在天京,归康可铨统一指挥。

届时,天京城内的幼天王、幼东王、蒙得恩、赖汉英、陈承瑢等人都要随军西征。复兴会将从江西方面调拨干部,辅助康可铨在天京城内开展各项制度改革。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即便是复兴军,也从未跨越如此远的距离,从未制订如此复杂的作战计划。

吴捷计划征调两万名左七军、一万名右二军,作为二次西征的主力。在此基础上,再配属两万名精锐太平军,一共五万大军,试图占据两湖,彻底消灭湘军。

就连康可铨也质疑这个二次西征是否可行。康可铨建议,不如先易后难,先打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再溯江而上,打垮湘军。陈承瑢亦持这种意见。

吴捷却认为,二次西征实为必要:

第一,天京地处长江下游,为保天京,必须全力争夺湖南、湖北。

另外,复兴会的大冶铁矿、兴国锰铁矿都靠近湖北武昌,易受湘军威胁;江西萍乡的煤矿外运又不方便,若能占领攻占湖南,就能就近依托湘江,方便煤矿外运。

第二,满清能与复兴军、太平军为敌者,只有湘军和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湘军战斗力强,却不是正规军,受到清廷猜忌。江南、江北两大营是满清正规军,战斗力却很弱。

若复兴军先灭江南、江北两大营,将在无形中帮助湘军,提升曾国藩的地位。不如养寇自重,留着清军两大营虚耗清廷财赋,集中兵力先灭湘军。

历史上,曾国藩直至1860年才荣膺督抚,担任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当时,李秀成、陈玉成联手,二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清廷再也不能倚恃正规军,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到湘军身上,不得不重用湘军统帅曾国藩。

第三,要想改旗易帜,必须首先改编太平天国的柱石—太平军。二次西征可以打乱太平军的建制,可以乘机向太平军炫耀复兴军的战力。

吴捷集中了三万复兴军,两万精锐太平军。以五万大军西征,复兴军还有希望征服两湖的。一旦西征取得胜利,吴捷便能挟战胜之余威,直接改编太平军,进而改旗易帜。

第四,复兴军还有一个潜在的敌人,外国列强。假如复兴军东征苏、浙,将与外国列强直接接触。而湖南湖北为复兴军的后院,在后院没有稳固的情况下,复兴军不应与外国列强为敌。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