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59章 夺占金口

晚清第一枭雄 第359章 夺占金口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湘军已经陷入绝境,不撤不行。然而,在晚清那个年代,军队大规模撤退,很容易由撤退变成溃退,由溃退变为溃败。

湘军也不例外。曾国藩撤退令一下,宛如解开了系在湘军头顶的魔咒。

有的部队如纪律较差,如吉字营、霆字营,一接到撤退令,军心立马动摇,不少官兵争相开小差。

有的部队纪律较好,如李续宾的部队。这支部队渊源于罗泽南的部队,军纪较严,战斗力也很强。

但李续宾居功自傲,个性太强,想法太多,被曾国藩安排在东线突围。东线临近湖北大冶、兴国州,是复兴军的根据地。李续宾在东线突围,凶多吉少,士气崩沮。

有的部队伤亡较大,官兵上下惊疑,毫无抵抗意志。

譬如,吴坤修的“彪字营”损失超过三分之二;田兴恕的“虎威常胜军”伤亡惨重,田兴恕本人重伤昏迷,被复兴军生俘;水师更是复兴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被右二军铁甲舰打得千疮百孔。统帅彭玉麟也被燃烧弹烧伤小腿,无法下地行走。

有的部队相对完整,却已陷入绝境,官兵惶惶不可终日。譬如嘉鱼守军,已被右二军切断了退路,粮草弹药供应紧张。

……

曾国藩的撤退令,对湘军士气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敌工处也趁机向湘军散发传单,声明湘军情愿投降者,可享受俘虏待遇;结队投降者,携带武器投降者,还可得到额外奖励。

早期,吴捷坚持制订优待俘虏政策,督促各级执行优待俘虏政策。经过这些年的征战,复兴会优待俘虏政策名声在外,对于瓦解敌人军心士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却说右二军军长史潘西从蒲圻、崇阳抽调了三千陆战队员。在右二军第二师师长杨易峰率领下,三千陆战队员在乘运输船东下,驶向下游江防重镇金口。

金口靠近湘军大营纸坊,是一处军事重镇。湘军在金水河两岸设置岸炮,使用沉船阻塞河道,又留有一千人马驻守金口。

这一千守军被曾国藩当作炮灰,并未接到撤退令。但他们看到湘军主力从武昌城外撤围,纸坊大营又拔营南下,便也猜出了大半。

金口守军士气低落,守将只能靠砍头立威,才总算遏止住官兵逃跑的势头。

韦俊的太平军曾试图进攻金口。无奈,这北殿太平军战斗力太低,两千太平军打不过湘军一千孤军。

吴捷早已下过军令,严禁他们返回武昌城。这些太平军便在金口东侧扎营,与金口湘军对峙。

6月5日清晨,在数艘铁甲舰的掩护下,三千陆战队员乘船抵达金口。

湘军凭借岸炮,顽强阻击右二军。一时间,右二军战船、运输船无法靠岸。

关键时刻,全军唯一一艘200吨级铁甲舰冒着炮火抵达射击。这艘铁甲舰上装有两门105mm榴弹炮,使用杀爆弹猛轰金口炮台。

这艘全军唯一的200吨级铁甲舰,被命名为1857式01舰。舰长是姑塘水师学堂第一期毕业生第一名—朱俞鸣。

朱俞鸣水战经验丰富,曾担任右二军01号铁牛舰舰长。如今,他已经担任右二军一团副团长,兼任1857式铁甲舰01号舰长。

在朱俞鸣指挥下,01舰冒着炮火,挺进至金口,狂轰湘军炮台。

金口炮台装备有大口径洋炮,可对右二军铁甲舰造成威胁。右二军的200吨级铁甲舰虽是纯铁结构,船壳防护装甲并不厚实。

若洋炮使用合适的炮弹,在合适的角度,近距离打中铁甲舰,仍可能打穿铁甲舰的船壳。

之所以存在这种弊端,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姑塘造船厂起步较晚,尚且不能设计、制造大吨位战舰。放眼全世界,也没有几个造船厂能够制造大吨位铁甲舰。

实际上,直至1857年,受制于炼钢技术,全世界仍未发明纯钢铁的大型战舰。

1859年,法国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Gloire战列舰。

1860年,英国建造了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HMSWarrior战列舰。

这两艘军舰内核仍使用木头,只在外面包覆铁质装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初的两艘蒸汽装甲舰。

姑塘造船厂根据长江流域作战特点,设计、制造出小吨位的铁甲舰。这种铁甲舰对国内作战绰绰有余,要想出海作战,还是存在很大弊端的。

造船厂不能制造大船,也就不能在船壳上加厚装甲,战舰防护力有所减弱。

二是九江钢铁厂产能依然紧张,没有多余的钢铁可以作战船装甲。

三是右二军的主要对手是湘军水师、绿营水师。湘军水师、绿营水师战船、火炮落后,右二军无需装备防护力过强的战舰。否则,战船太小,装甲太厚,会对战船的载弹量、机动性造成不良影响。

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曾国藩挖掘到了丁日昌这个火炮专家。丁日昌是广东人,有大才,不仅自己会铸火炮,还擅长洋务,从洋人手里买到了大口径火炮。这种火炮虽然不能安装在湘军战船上,却可以作为岸基火炮,对右二军铁甲舰构成威胁。

不过,金口炮台却与当时华夏沿海其他炮台一样,使用木头、泥土作为建筑材料,根本就挡不住舰炮的轰击。

晚清时,列强经常凭借坚船利炮,随意出入华夏沿海。珠江口、吴淞口、大沽口等海防重镇虽设有海防炮,却都使用泥土、木头作炮台。

从洋人留下的照片、记录来看,这种炮台就连普通38磅炮弹都抵挡不住。

湘军在金口设置炮台,虽有大口径火炮,却没有使用混凝土、条石作炮台,仍然经不起右二军铁甲舰炮的打击。

早在1824年,英国人JosephAsptin便申请了“波特兰”水泥专利。从那时起,水泥生产工艺便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水泥也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

中兴公司在九江设有水泥厂,已经开始将水泥用于建筑、桥梁、炮台等场合。但水泥过于笨重,运输不便,在火车、汽轮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水泥尚难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为了避免被湘军岸炮击中,01舰边先进,边瞄准,边射击。

朱俞鸣是右二军最优秀的舰长,作战经验丰富。01舰上的水兵训练有素,炮手素质过硬,先后打哑三座炮台,自己仅被岸炮击中两弹。

一发炮弹打中了01舰前舷下方,造成船壳出现轻微破裂,但影响不大。另一发炮弹打中了了望台,两名了望手当场毙命。

湘军没有了炮台,顿失倚恃。一千名登陆兵在金口抢滩登陆,如狼似虎地奔向湘军阵地,为死去的同袍报仇。

另一侧的太平军也受到鼓舞,趁机从东侧发动攻击。金口湘军不敌,丢下三百余具尸体,有三百多人投降,另有两三百人逃往咸宁方向。

于此同时,数名爆破手潜入水底,将TNT炸药固定在沉船遗骸上。

没多久,只听轰的一声,水底传来一场沉闷的爆炸声,金水河水面接连升起数道三四十米高的水花。无数的沉船木屑浮上水面,顺着金水流入长江。

先是50吨级铁甲舰,接着100吨级、200吨级铁甲舰,均能顺利通过航道。

最后,经过试验,航道可通行500吨级船只。在铁甲舰的护卫下,三十多艘小型运输船装满了两千名陆战员,沿金水河溯流而上,前去进攻咸宁县城。

另有一千陆战队、两千太平军,在金口留下少量兵力,走陆路追击纸坊、东湖方向的湘军。

朱俞鸣指挥1857式01舰继续打头阵,带着船队急驶咸宁。

咸宁县城越来越近了,枪炮声不断从远处传来,空气里的硝烟味越来越浓。

透过望远镜,朱俞鸣隐约看到,复兴军和湘军正在咸宁城外激烈的厮杀。

作战参谋扯了扯朱俞鸣的衣袖。朱俞鸣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见金水河已经变成了红色。

河面上不时漂来两军官兵的尸体,还有尸体搁浅在了河岸上。白色的水鸟闻到血腥味,扑腾着翅膀落在了尸体上。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