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78章 兵贵神速

晚清第一枭雄 第78章 兵贵神速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2月8日,太平军开始从武昌撤军。他们为了迷惑清军,先溯江而上三十里。

清军惊慌失措,前线文武大员的折子雪片般发往燕京。

这个说太平军要进军四川,广占“天府之国”。那个说太平军可能要回攻长沙,再战湖南。

湖广总督说太平军要进军荆州、襄阳,北上河南,请求调兵回防湖南、湖北。两江总督说太平军一向狡诈,声东击西,目的还在金陵,请求调兵防御安徽、江西,堵住太平军东下之路。

前线大员莫衷一是,远在燕京的咸丰帝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他一口气封了三个钦差大臣:将原钦差大臣徐广缙革职,改派向荣专办两湖军务;令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专负苏、赣、皖三省防务;令署理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防堵河南,防止太平军北上。

十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琦善接替林则徐,主持广东战事。刚开始,琦善本来和林则徐一样主剿。后来,他看到不列颠船坚炮利,又探知道光皇上不敢抵抗,便改剿为抚,与英夷媾和,签下丧权辱国的《金陵条约》。

事后,华夏一片哗然,人人皆言琦善可杀。

道光帝顺水推舟,将琦善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林则徐主战,被道光帝革职,发往军台效力。琦善主和,亦被道光帝革职,同样发往军台效力。

这其实也昭示着,两个人不过是为皇上受过。战败的责任,签订《金陵条约》的耻辱,都在于清廷,在于皇上。

琦善是个官场老狐狸,知道自己替皇上受过,日后必能起用。后来,他果然东山再起,历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河南巡抚。日后,他还将在扬州组建江北大营,与向荣的江南大营一起,长期围困天京。

笔者浪费许多笔墨说琦善,主要是想向各位读者说明,满清已经积重难返。地方封疆大吏一个个都精于做官,却不能办理实务,一不能防御太平军,二不能革除弊政,造福地方。

琦善如此,陆建瀛也一样。向荣虽称名将,却是行伍出身,读书不多,连奏折都看不明白。

大敌当前,清军事权不专,三位钦差大臣互相推诿。这金陵之战,结局不用多想,一定是太平军胜,清军败。

却说太平军舟师逆行三十里,而后突然掉转船头,后队作前队,顺流而东,直朝长江下游而去。

清军惊慌失措,才知太平军志在金陵。他们没有舟船,只能望江兴叹,眼睁睁望着太平军扬长而去。

唯有向荣率领所部,急忙沿长江南岸追赶太平军。可太平军或坐船,或骑马,行军毫不费力。清军骑兵不多,大部还是步行,一路走得苦不堪言。

向荣以疲惫之师,根本不敢追击太平军,只能“追而不击”,远远跟在太平军后面。

却说太平军全军水陆并进,向数千里之外的金陵进发。

杨秀清的部署是,水陆并进,全军辎重、老弱都乘坐战船,陆营精锐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

前卫军统帅为翼王石达开,以罗大纲、吴捷为先锋军,乘战船,走水路。

天官正丞相秦日纲为中军主帅,护卫总部。

韦昌辉为后卫军统帅,阻击清军追兵。

春官正丞相胡以晄督率陆师一部,沿长江北岸东进,辖有赖汉英等大将。

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督率陆师主力,沿长江南岸东进,辖李开芳、吉文元等东殿大将。

洪杨二人坐镇中军,乘船东下。

太平军或乘船,或骑马,进军十分神速。尤其是罗大纲和吴捷的先锋军,乘坐快船,进军速度更快。

从武昌到金陵,数千里长江,有天险、坚城无数。若清军防备得当,也能把太平军牢牢挡住。可惜,清军不仅防备不得当,甚至连防备都没有。

从武昌而下,第一处天险为田家镇、半壁山。

田家镇、半壁山,位于武昌下游,是有名的古战场,兵家所必争。长江在田家镇突然转弯,江水回转,水流复杂,舟船必须绕到田家镇,紧贴江岸才能安全过江。田家镇斜对面就是半壁山。这是一座高大的山峰,直插长江。

若清军在田家镇、半壁山设置炮台,使用铁链拦阻江面,再设置一支精兵,则太平军片帆不得过矣。

吴捷、罗大纲作先锋军,最怕清军凭借田家镇天险固守。若是这样,肯定会影响大军东进。

为以防万一,吴捷特意率领一队快船、三百多个精兵,提前到田家镇侦察敌情。

谁知,等吴捷到了田家镇,哪有清军的踪影?没有铁链,没有炮台,就连一个清军士卒都没有。

这田家镇天险,竟然无人防守!

吴捷喜出望外,当即在此停船。尽管人马很少,他还是决定留下,固守田家镇,防止清妖占据田家镇天险。

罗大纲会在两天后到达田家镇,吴捷等不及他,派人飞速向罗大纲报告,请罗大纲率领先锋军急趋田家镇。

吴捷分出一百余人渡江守半壁山,自率两百人守田家镇。当夜,太平军便在田家镇筑好一座简易的营垒。田家镇本是一个码头,因商船在此停歇,逐渐成为一座城镇。这里本来有绿营兵守卫,但编制极少,只有十来个人。看见太平军从天而降,这些绿营兵撒起脚丫就跑,老百姓亦逃散一空。

第二天一大早,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吴捷从睡梦中惊醒。他抓起佩剑奔到帐外,王杉慌忙来报,说有一队骑兵直朝太平军营垒奔来。

吴捷只有区区两百亲兵,纵是他们骁勇善战,也不好与大队清妖交战呀。但田家镇是天险,必须守住,保证大军顺利东进。

想到这,吴捷披上盔甲,骑上坐骑“飞卢”,拍马来到营外。

那队骑兵转眼间已经奔至太平军营前,只隔了两百来步,大约有四五百人。他们在太平军营前列好阵,也不过来叫阵,也不派人过来联络,不知是敌是友。

吴捷心想,看他们的衣着打扮,不像是清军,看他们乌嚷嚷、乱糟糟的样子,也许是江北的捻子,或者是地方豪强训练的团勇。

捻子活跃在长江以北的鄂、皖、苏、鲁、豫五省部分地区,善于骑马,飘忽不定。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华夏人丁滋盛,而气候趋冷,粮产不丰。以上五省人丁尤其多,田亩尤其少,不少农民衣食无着,起而反叛,是为捻子。捻子亦民亦匪,大体上居则为民,出则为匪,收成好时为民,年成差时为匪。

吴捷令亲兵加强戒备,自己在王杉等亲兵的护卫下,骑马走出营门,远远喊话道:

“在下是太平军炎一将军吴捷,率左七军造访宝地,不知阁下是哪位英雄?”

那边也缓缓走出数骑战马,当中一员小将喊道:“在下是鄂东武穴周洋,不敢称英雄,属下也有五百多个捻子。”

果然是捻子。近年来,江北诸地不是旱便是涝,庄稼收成更差。不少捻子干脆揭竿而起,武装反清。一个捻子往往有数匹战马,如此交替骑行,可以日行数百里。捻子在江北遍地开花,逐渐坐大,官军不能镇压。

这股捻子来干嘛呢?投奔太平军吗?

却听那周洋远远叫道:“左七军只有这么点人吗?”

此话一出,对面哈哈大笑。

吴捷大怒,说道:“虽然人少,却能以一敌十。”

那周洋本来打算投奔太平军,眼见太平军人少,所以有些轻视吴捷。听吴捷话中露出敌意,周洋也不甘示弱,说道:“人怎么样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你坐下那匹战马不错。”

吴捷冷笑道:“想要吗,想要就过来取。”

周洋哈哈大笑,说道:“这位太平军大帅,我敬你是条好汉,且与你切磋切磋。”

吴捷有心降服这拨捻子,便喊道:“放马过来吧。”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