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92章 归入先锋

晚清第一枭雄 第92章 归入先锋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2月26日清晨,左七军拔营,开始顺流而下。

经过太平军的扫荡,九江下游的清军纷纷溃败。吴捷在九江又筹得上百民船,让骑兵营也全部上船。左七军全军乘船,直追先锋军而去。

罗大纲和赖汉英早在24日便夺取了安庆。安庆是当时的安徽省会,地处金陵上游,是长江下游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安庆一失,能够屏护金陵的只有芜湖了。

28日,左七军先锋抵达安庆。此时,韦昌辉的后卫军正在安庆一带集结休整。

吴捷并不在安庆停留,继续向东进军,先后越过后卫军、中军,于3月2日进抵铜陵,在此追上赖汉英、罗大纲,归入先锋军序列。

赖、罗二人在铜陵县城为吴捷接风。三人相见,甚是高兴,有说不完的话。

一见面,吴捷便问起安庆之战的情景。他说:“安庆为安徽省会,又是金陵锁钥、长江江防要点。罗大哥和赖国舅智勇双全,不知怎么打下的安庆?”

说起安庆之战,罗大纲眉飞色舞,向吴捷简要叙述了安庆之战的经过。原来,守安庆以守小孤山要塞、宿松县为要。眼见太平军大军压境,守卫小孤山、宿松县的清军一触即溃。

罗大纲笑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说:“老弟,你可别不信,这小孤山要塞,我们先锋军一枪没放就拿下来了。”

吴捷笑着说:“原来清妖如此不中用,一听到大哥和国舅的威名,就忙不迭地逃跑了。”

小孤山要塞、宿松县一失,安庆门户大开,太平军得以长驱直入,直逼安庆。

清朝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首先溃逃,仓皇逃往下游。主帅一逃,安庆城内的文武大员更加动摇。

安徽并不富裕,安庆城也不大,城墙高不到两丈,城内外只有四千多兵勇,根本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虎狼之师。

安徽巡抚蒋文庆本想移师庐州,可他是巡抚,有守土之责,不能轻易离城。此人总算有些胆量,没有擅离职守。

安庆城内存有饷银五十万两,蒋文庆委托安庆知府将饷银运到庐州,以图后举。但知府胆小,自己先逃出了城。布政使见状,自告奋勇去押运饷银,实则步知府后尘,只身仓皇逃命。

24日清晨,太平军罗大纲、赖汉英部进抵安庆城南,在长江北岸登陆。

讲到这,罗大纲洋洋得意,问吴捷道:“老弟,你知道我们先锋军是怎么进的安庆城吗?”

吴捷当然不知道了。

罗大纲说:“老弟绝对想不到。我们在城南百姓家借了数具梯子,又在军中招募五十个牌尾,由陈丕成率领,乘着夜色爬上了南门。城头上的清妖还要抵抗,奈何陈丕成甚是悍勇,一人解决了两个清妖。

“其他清妖见状,纷纷跳下城头。陈丕成打开南门,天军一拥而入。城内清军不敢抵抗,从城北夺路而逃。安庆城防瞬间瓦解,先锋军再次夺下坚城。”

又是陈丕成,小小年纪便立功无数,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矣。

吴捷忍不住问道:“大哥,陈丕成今年就要脱籍成‘牌面’了吧。”

太平军兵制,童子兵十六岁之前称“牌尾”,满十六岁之后脱籍,成为“牌面”,也即正式军人。

陈丕成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英王陈玉成。

罗大纲说:“不错,他今年就要满十六岁了。待夺了金陵,天王必会大赏功臣。陈玉成有叔叔陈承镕作奥援,又智勇双全,将来成就不会小。”

若能争取陈丕成加入复兴会,无疑也是件大功劳。吴捷眼神一动,被罗大纲逮个正着。像是读懂了自己的心思一样,罗大纲说道:

“陈丕成心气太高,又迷信拜上帝会,为人精明,我不能把他放在身边。而且,他叔叔陈承镕和天王、东王走得很近,深得二人信任。此人做我亲兵一年多,对我还算忠心,但我始终不敢信任他。等他脱籍时,我得把他打发到别处去。”

吴捷点点头,由陈丕成想起李寿成,说道:“我在九江时,遇到一个将才,名叫李寿成,现在胡以晄丞相手下做先锋。此人虽是个旅帅,但有大才,不知两位大哥是否听说过?”

赖汉英点点头,说道:“从武昌出发时,我在北路军佐助胡丞相,见过李寿成。此人确是个人才,只因资历太浅,名声还不显赫。”

吴捷看了眼赖汉英,笑道:“我在九江时极力笼络他,向东王保举他,又送给他一百捻子。他在军中没什么根基,两位大哥日后遇到他,可以尽力笼络他,鼓动他加入复兴会。”

罗大纲若有所思,说道:“你二人既说他是人才,他必有过人之处。到时我留心便是,若有机会,便想办法笼络他。只是,老弟好不容易招到五百捻子,一出手就送出去一百个,未免太阔绰了。”

吴捷笑笑,便把捻子犯上作乱、李寿成及时救驾的事说了一遍。罗、吴二人感叹不已,称赞吴捷处置得当。

正是中午,到了开饭时间,亲兵送来酒菜,三人边吃边聊。罗大纲想起钱粮的事,说道:“吴老弟,你猜下,我这次和赖国舅打下安庆,缴获多少钱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罗大纲喜欢卖弄,吴捷了解他,只推说不知,催促他快讲。罗大纲说:

“安庆城内藏有饷银近五十万两,制钱四万余串。府仓、太湖仓、常平仓三座粮仓,共有米谷三万余石。另有大炮、弹药、军械、辎重等无算,真可谓收获满满。”

安庆是安徽的省城,城内藏有钱粮无数。先锋军缴获如此巨大,也无需大惊小怪。

只是,按照太平军的“圣库”制度,一切缴获都要纳入圣库,由典圣库等统一调配物资。实际上,各路军头往往私自截留缴获的物资,这已是太平军中没有公开的秘密。

吴捷当然要奉承罗大纲一顿,好讨他的欢心。

赖汉英接着说:“我和大纲决定,截留二十万两白银,留做复兴会活动经费。”

这是公事,吴捷也不推脱,说道:“有经费是极好的。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弄块根据地。我估计,等天军打下金陵,就要发动北伐、西征。到时候,咱们一起努力,争取拿下九江,做为复兴会的大本营。”

赖汉英想了想,说道:“天王这边,我会向他进言,帮助老弟镇守九江。至于北伐嘛……”

赖汉英犹豫不语。罗大纲接下话茬,说道:“天军定都金陵,孤军北伐,凶多吉少矣。咱们千万不可参加北伐,西征却是可以的。”

吴捷眼前一亮,为罗大纲的见识所折服,说道:“东王可以不留人守九江,却不应该不留人守安庆。这安庆是金陵门户,守住安庆,就能阻挡住向荣、琦善的大军。此时弃守安庆,等打下了金陵,还得回过头来和清妖争夺安庆,难免又要大费周折。”

此刻,太平军中军在池州,后卫军还在安庆。

清军共有两支生力军,颇能战斗。一支由钦差大臣琦善率领,正在庐州一带逡巡不前。另一支由钦差大臣向荣率领,正在九江一带逡巡不前。

琦善和向荣都是官场老油子,对当前局势洞若观火。太平军五十万大军,水陆齐下,清军根本守不住金陵。若他们不自量力,胆敢前往金陵支援,必将玉石俱焚。

曾国藩评价当前的局势,说清军假若援助金陵,则“先到先败,后到后败,同到同败,不到不败”。向荣和琦善都深谙此中奥秘,两人称病不前,试图保存己方实力,进而保住自己的顶戴。

客观来说,这的确是二人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优解”。二人称病不前,坐视金陵陷落,却也保存了各自的实力,为清廷保留了有生力量。

日后,二人分别在扬州、金陵近郊孝陵卫,组建清军江北、江南大营,长期围困天京,成为太平军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靥。

洪杨二人已经决定放弃安庆重镇,全军进攻金陵。

若说放弃九江,尚能理解。但安庆离金陵近,放弃安庆实属不该。这个决定,未免暴露了杨秀清战略眼光不足的毛病。

三人也为此叹息不已。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