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233章 庸医坏我大明根基

大明位面。

朱元璋在位时空。

此时的朱元璋对于朱厚照这个皇帝相当关注,因为从朱见深开始,大明的根基逐渐稳固了许多,到了朱厚照这一代,很可能会出现厚积薄发!

然而当他看了天幕中的详细介绍之后,不禁大失所望,而且他隐隐约约觉得此时的大明朝好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后宫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干政,这朱厚照又是迷恋后宫,又是培养八虎,这是要把大明朝的江山给败光么?”

朱元璋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不敢吱声。

不过一旁的太子朱标却发现了一些端倪。

“父皇,朱厚照看起来好像有些昏庸,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这里面很可能隐藏了一些隐情啊!”

“隐情?什么隐情?一个皇帝不好好的治理国家,整天让一群太监哄着玩儿,要这样的皇帝有何用?”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对朱厚照已经非常失望了。

不过朱标又接着说道:“父皇,这朱厚照登基时比较年幼,心智略显不成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内阁大臣们过于约束皇帝,其中恐怕还有僭越之嫌啊!”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禁猛地一惊,因为只从表面看的话,这朱厚照好像确实挺胡闹的,又是豹房又是御驾亲征,感觉比着当年的朱祁镇还要昏庸!

可人家朱厚照其实也是有些真材实料的,至少带兵打仗没有输,没有当叫门天子,也并没有让老百姓遭受过多的苦难。

至于这些宦官,虽然贪腐了一些,但也算是制约内阁的一个手段,如果没有宦官八虎的维护,恐怕朱厚照这个小皇帝早就被那些文武大臣给架空了!

“这小子虽然算不上昏君,但也算不上什么明君,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会被那些内阁大臣逼到这种份儿上,实在丢咱们老朱家的脸!”

“父皇,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疑点!”

“什么疑点?”

“当初的朱祁镇和朱祁钰短命,这都在情理之中,可是后面的几个皇帝也都十分短命,这就有点儿不对劲儿了吧!而且据天幕信息记载,朱见深和朱佑樘都是死于一个太医之手!”

“什么!真的如此么?史官何在?立刻给朕查找朱见深和朱佑樘的死因!”

朱元璋此刻突然感觉一阵脊背发寒,因为宫中的太医都是天底下最好的名医,这些名医都关乎皇上的性命,一旦这些人出了问题,大明的根基怎么能稳固?

朱标之所以对这方面的事情如此关注,主要在于他早就得知自己多年后会死于疾病,所以只要是这方面的消息,他都十分的关注。

片刻之后,一群史官急急忙忙的找出来了之前天幕上记载的朱见深和朱佑樘的死因。

“回禀皇上,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十三日,庚辰,上不豫不视朝,敕文武群臣曰:朕偶患泄泻虽止,气体尚弱。欲调理数日,暂免视朝。其日行政务并谢恩见辞者,皆具奏以闻。”

“此后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连着三天宪宗都没有视朝。十七日的时候朱见深告诉群臣自己病情已经好转,考虑到朝政不可久废,让文武百官每日到文华殿朝见皇太子。之后的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皇帝仍然没有视朝。”

“戊子,上大渐。召皇太子至,命早即帝位。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与凡国事之切要者,诲谕备至。 太子顿首受命。”

听到这里,朱元璋眉头紧皱,忍不住说道:“正值壮年的皇帝,竟然会因为腹泻而驾崩?那朱佑樘又是怎么死的?”

“回禀皇上,根据天幕记载,朱佑樘染病的时间是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四月二十九日。次日五月初一日,孝宗依然没有视朝,礼部尚书张昇等人赴左顺门问安。明代的左顺门就是今日故宫中的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中。当时孝宗对于病情还比较乐观,回复群臣说:“朕体调理渐痊可”。并且让群臣安心办事。”

“那他怎么就突然驾崩了?”

“回禀皇上,据说接下来从五月初二日到初五日,连续四天皇帝仍然没有视朝。随即在五月初六日孝宗大渐,派司礼监太监戴义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紧急入宫。当时皇帝本人的症状是“热症”。”

“热症?就是普通的风寒热症那种小病?”

朱元璋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因为这种病症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是病,随便喝点儿姜汤什么的就好了,这种小病怎么就要了皇上的命?

“回禀皇上,天幕上是这样记载的,应该不会有错。”

“当时是哪个太医为他们医治?”

“回禀皇上,根据记载,宪宗皇帝驾崩之后,礼科给事中韩重上疏,指出太医院掌院事、通政使刘文泰“投剂偏方,致殒宪宗”,而孝宗皇帝原本只是在斋宫祈雨时偶感风寒,当时让司设监太监张瑜去太医院商量如何用药。令人没想到的是,负责诊治的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和御医高廷和根本就没有入宫为皇帝诊脉,只是根据张瑜的描述就开了药方。”听到这话,朱元璋勃然大怒:“庸医!都是庸医!两个皇帝竟然死在一个庸医手里!”

……

不管朱元璋多么生气,天幕还在继续播放后续。

大明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104]),号尧斋、雷轩、天池钓叟 ,生于湖广安陆州,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时年14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年号“嘉靖”。

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

后朱厚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史称“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但朱厚熜后期迷信方士、浪费民力的行为,不仅使“新政”未能彻底实施,反使国势日趋没落,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深刻危机。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壬寅宫变”,朱厚熜几乎死于宫女之手。

此后的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

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

“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岁。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

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驾崩后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1521年4月22日),朝廷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奉内阁拟定的明武宗遗诏前往安陆兴王邸迎朱厚熜。

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京师。

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

礼臣建议朱厚熜尊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援引北宋程颐议濮王礼的先例向朱厚熜进言,朱厚熜不允。

根据朝廷礼官建议,请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

但朱厚熜并不接受,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大学士杨廷和等请求朱厚熜听从礼臣所出具的礼仪,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朱厚熜不同意。

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旨,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明世宗入京后,初拟定年号为“绍治”,世宗未用,拟定年号为“嘉靖”。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 ,次年改元嘉靖。

明世宗继位不久,即命礼臣一起商议兴献王的封号。

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明世宗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史称“大礼议”。

七月,进士张璁进言,请求明世宗“继统不继嗣”,请求尊崇生父,立兴献王庙于京师,明世宗命廷臣集议。

杨廷和等抗疏力争,明世宗都不允许。明世宗不顾朝臣反对,于十月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慈孝献皇后为兴献后。

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明世宗命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

此事一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明世宗的胜利最终结束。

明世宗继位,就厘清明武宗在位时期的一系列弊政,政治上出现了清明的态势。

重新录用正德年间因为直言进谏而获罪不用的诸臣,将明年的田租减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未交的赋税尽数豁免。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罢大理银矿。

于同月诛杀钱宁,六月诛杀江彬。释放内苑的珍禽异兽,令之后不得进献。

政治上,明世宗继位后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

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

明世宗也比较注意以人品和才干选拔官员。

他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明世宗表示:“如果有才识优异堪当重任的,应当不拘资格,从公举荐,吏部如果遇到空缺,也应当酌情简用,不许避嫌推托。”

明世宗对外戚世袭封爵的制度作了变革,并成为永制。

嘉靖八年(1529年),吏部方献夫奏称:“明仁宗洪熙以来,开始封赐外戚,其后外戚一门出现很多权贵,他们的爵位大多世袭相传。”

故而有大臣建议明世宗开始实行: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

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

这项制度经世宗裁定后成为永制,即便是世宗之母蒋太后的娘家及其妻陈皇后的娘家亦不准承袭世爵。

经济上,明世宗严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田于民。

明朝从弘治到正德,间或有人提到土地失额的严重性,但尚未引起朝野普遍的注意和讨论。

嘉靖八年(1529年),霍韬奉命修会典。

他指出,从洪武到弘治,天下田亩已减强半。

嘉靖时期,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实行了赋役制度改革。

嘉靖九年(1530年),桂萼在入参机务期间,曾上疏建策清查新增田地及编审徭役。

明世宗批准施行,这次改革,因次年桂萼因病乞休归里而未能进一步展开。

而桂萼所开创的将税粮与徭役各审定交银若干,统一征收,以求均平的“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是显着的,为后世的赋役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

文化上,明世宗即位后马上整肃科举制度,来确保选举的良性发展;倡行三途并用,激励士气;整顿学政,来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

明世宗执政前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史称“天下翕然称治” 。

但是及至明世宗中年,边防费用日益增加,加上世宗大兴土木、迷信祷祀,导致皇帑日益削减。

各个行业凋敝衰落,甚至变卖寺田,收赎军罪,尚且不能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可见财政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

喜欢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