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黄盖在帮助韦放于夷陵起事之后,便率军一路向西,横扫巴郡北部。
彼时,李严带着十余万青壮退守阆中,并牢牢地挡住了黄盖继续西进的步伐。
不过李严麾下虽众,但都是民夫,因此根本不具备出城与黄盖一战的实力。
黄盖在率军抵达阆中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阆中此地的重要性,可他并没有贸然行动。
由于此地地形复杂,阆中扼守东西南北之要冲,因此才会被李严看中。
往北,可以通过阳平关,直达汉中、武都;
往西,可以通过梓潼、剑阁,直达成都;
往南,是长江上游的两岸,百余里外就是甘宁军团所在江州城;
往东,本来就是蜀军最重要的粮道,如今都已经被黄盖率军攻下了。
面对如此要地,黄盖兴奋了,但也拿李严毫无办法。
之后,黄盖干脆暂时退兵,转而趁着秋收抢夺蜀军的粮草去了。
由于人手不够,黄盖又派人前去邀请韩玄等人下山,并将夺取或者说收获的粮草大部分都转送给了甘宁军团。
此举使得甘宁军团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也让黄盖大军有了后勤保障,更是让蜀军失去了大批的粮草补给。
不过很快,襄阳大战的结果就传了过来,或许粮草与否对蜀军也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蜀军主力都完了,刘裕率领残军又被包围在当阳以北,新立的蜀汉王国也就此进入了灭亡倒计时。
同时,正因为李严身在关键要地—阆中,所以他才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己方大军主力全军覆没的消息。
相比自欺欺人的傅弘之,李严显然要更加清楚此时形势的糟糕性,何况他所占据的阆中还那么重要!
一旦阆中落入了吴军之手,那么北部三郡与益州腹地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吴军也便能够攻打梓潼、剑阁,直取成都。
反之,只要阆中还能牢牢掌握在蜀军的手里,那么蜀汉就永远都不会灭亡!
虽然主力完蛋了,但毕竟刘裕还在,刘磐还在!
李严忠于刘裕,忠于蜀汉,他发誓要与阆**存亡。
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李严趁黄盖大军不在之时,当即从民夫中挑选两万精锐组成守军,然后下令遣散了十余万之众。
之后,李严加紧时间在阆中练兵,备战,企图继续死守下去。
十月,黄盖率军归来,然后在阆中以东十里处立下大营。
面对李严镇守的阆中,黄盖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迅速地派人潜入城中打探情报。
结果黄盖收到回复,说是李严遣散了十余万之众,从而只留两万精锐守城。
这一下子,黄盖当即就意识到李严是个硬茬子,而且不好对付了。
如果李严身边依旧还有十余万之众守城的话,那么就说明李严是一个庸才,充其量只能做做文官。
可是李严此举,正说明了他也是知兵之人,乃是文武双全之才。
面对如此人物,黄盖区区一万大军是绝不可能战胜的,更何况阆中本身也是一座坚城了。
黄盖认为:“倘若强攻,恐怕非十万大军不可,何况强攻不可取,因此只能智取!”
于是乎,黄盖采取了劝降,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try{mad1();} catch(ex){}
然而李严铁了心地要与阆**存亡了,他死忠于刘裕,因此又怎么会投降呢?
再说了,刘裕还在,只不过是被包围在了当阳以北。
就算刘裕不在了,那也还有刘磐在,蜀汉绝不会灭亡!
李严在,阆中在,蜀汉也不会亡!
李严就是这么耿,虽然他在另一世老是与诸葛亮作对,但不可否认他忠于自己的主君。
若是李严不忠心,没能力,另一世又怎么会做刘备唯二的托孤之臣呢?
同理,李严若是不忠心刘裕,又没能力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会受到刘裕的重用呢?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李严决心为刘裕,为蜀汉死节,纵使吴国泰山压顶之势了又如何?
现在的局势是伪楚已经完了,蜀汉也眼看着就要完了,可不就是泰山压顶之势吗?
面对如此局面,李严又宁死不降,黄盖拿他也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好在一个月之后,韩玄等原先荆州的官员下山了,黄盖这边的力量在逐渐壮大。
虽然韩玄等人只是文官,但武将有武将的用处,文官在战时也有发挥的空间。
此时,我军已经夺取了蜀汉一大半的粮草,这么多的粮草也是需要有人管理的。
再者,巴郡地盘大,那么多的城池也是需要人治理、把守的。
于是乎,韩玄等官员在下山后也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纷纷开始做起了老本行。
有的人去往各城担任县令,有的人去往江州帮助甘宁军团,韩玄本人则是充当起了粮草官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韩玄等人下山并非只有原先荆州的官员,同时还有暗卫和数万百姓。
总之,人多力量大,巴郡在众人齐心协力下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本来巴郡被刘裕集团所统治,他们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可现在接受了吴国的统治之后,他们的日子却是越来越好了。
吴国的种种制度简直是闻所未闻,什么义务兵役制度、辅兵制度、军功制度、退伍制度等等,百姓们迅速地认可了吴国。
此举让巴郡稳定的同时,不少青壮也选择了加入吴军,只不过人数也着实太少了些。
毕竟益州经历了大乱,后来又被蜀军征召,因此青壮的流逝极大。
不过不要紧,黄盖等人也不指望能在巴郡暴兵多少,至少地方能够稳定并纳入主公治下就行了。
这让身在阆中的李严十分着急,黄盖、韩玄等人的举措,使得李严在巴郡一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