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汉朝有什么特色?那就是军政不分家,也就是文武不分家。
州牧、刺史可以是文官,也可以是武将,文臣武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就比如昔日的周瑜,他既是征西将军,同时又是荆州刺史。
再比如曾经的刺史,刺史本是监察机构,和郡太守平级。
及至到了汉末,刺史等同于州牧,从此军政一把抓。
原先的十三州刺史、州牧,乃至各个郡太守,纷纷都对自己掌控的地盘实行军政一把抓。
因此,这些人名为地方官员,实际上就成了无数股势力。
这便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原本大汉朝中央集权,但慢慢地权力都分散到了地方上。
原本朝廷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权力全部集中在中央所有,及至天下大乱。
因此,天下大乱的真正根源,其实就是权力的旁落。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那就只有通过战争,对土地进行兼并。
直到天下重归一统,再将权力全部收归一人所有,那么天下才能重归太平。
正因为乱世,所以才让人人都有了机会,从而展望九鼎。
孙权便是如此,庞统则是为了争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为此,二人才展开了合作,并为此付出了努力。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汉集团即将倒闭,他们作为子公司是继续跟着集团干呢?还是单干呢?
孙权认为还是应该跟着集团干!
庞统则是认为应该单干!
所谓站的有多高,看的有多远。
二人的观点不同,但其实都是对的,只是二人站的位置不一样。
孙权作为主公,日后要是一统天下了,那他自然是太祖高皇帝之类的。
庞统则不然,他的究极梦想不过是成为韩信、萧何这一类,要么是大将军,要么是宰相。
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二人的观点并不相同。
可事实上,现在的大汉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因此孙权的观点其实才是对的。
直到此刻,孙权终于明白了,庞统此人实际上并不通政治!
可庞统确实是个大才,虽然不通政治,也就是不通为官之道。
但在孙权看来,庞统确实是谋略过人,且有着异于常人的胆魄。
庞统的谋略比鲁肃要高,在战术上可能跟周瑜旗鼓相当,在战略上也不会逊色于王猛。
但孙权觉得,庞统此人只能做个军师,或者像周瑜一样做个大都督。
但庞统觉得替代不了张昭 鲁肃的组合,只能替代鲁肃,但替代不了张昭。
为此,孙权在私下里,将张昭从大牢里给放了出来。
由于孙坚战死十余载,孙权一直没个爹,因此以师父之礼待张昭。
原本张昭对孙权颇有怨言,直到此时此刻,张昭却对孙权的不满全都烟消云散了。
由于长史一职,如今由蒯良在担着,因此张昭并没有官职在身。
虽然孙权以师礼待张昭,但并没有再让张昭官复原职,也没有重新给予其官职。
孙权只是将张昭当作是幕僚,也正是如今孙权有所需要,张昭才被从大牢里给放了出来。
try{mad1();} catch(ex){}
张昭甫一出来,孙权便问计于他,想听听张昭有什么看法。
张昭是个传统的士大夫,在张昭看来,孙权的想法确实是对的。
这让孙权很高兴,张昭也很高兴,只认为孙权终于长大了。
然而,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庞统却是不高兴了。
庞统此人平日里十分傲慢,有点自视甚高,也很反感有人和他平起平坐。
自从收到王猛的书信以后,庞统就有了深深地危机感,恨不得立刻搞死王猛。
现在孙权把张昭给放了出来,看样子,貌似又有了重新重用的味道。
这让庞统很生气,心里十分不是滋味,甚至认为孙权已经背刺了他!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件小插曲,随后一件事的发生,居然险些让孙权、庞统二人决裂!
由于孙权、张昭一拍即合,为此,二人准备派人北上许都。
可派谁去呢?张昭认为张紘、张子纲是最佳人选,毕竟曾经他出使过。
可现在的张紘乃是荆州刺史,论及身份、地位,张紘已经不适合再作为使者了。
那么该是谁呢?随后,张昭又推荐了秦松、陈端二人。
此二人一直担任着孙策的幕僚,及至大将军幕府设立,二人也就成了幕府中的官员。
由于二人一直以来都勤勤恳恳,在孙策率军北上雍凉之后,二人便一直在张昭、鲁肃二人的手底下做事。
直到张昭、鲁肃先后被捕,庞统上位,二人也自此闲赋在家。
现在张昭推荐人选出使许都,一个个的,居然都是张昭曾经的好友或者是心腹。
孙权没想那么多,可庞统在听说后,其心里顿时又有了危机感。
毕竟张昭被释放是一个信号,万一张昭再被孙权重用,那么以后是不是也会重新重用鲁肃?
这是一个,再一个,孙权现在这是要干嘛?
于是乎,庞统带着疑问,前去找到孙权。
庞统开门见山,没有问孙权是不是想要求得朝廷的认为,而是直接问孙权是不是准备背刺自己?
这让孙权很不爽,虽然庞统前期帮了他很多,但二人却在渐行渐远。
孙权认为,庞统此人不仅政治智商低,且情商也不高。
作为上位者,孙权十分不喜欢这么一个人,因此也是第一次对庞统产生了厌恶。
孙权觉得庞统十分冒犯自己,于是便将他赶了出去,这让庞统大为恼火。
庞统快气死了,孙权先是重新重用张昭,现在居然又这样对他?
在庞统看来,这是孙权想杀驴卸磨!打算将他用完就扔啊!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庞统当即写了几封书信,然后命心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