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安家立业 > 第1章 序 篇

安家立业 第1章 序 篇

作者:春雨潇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0:41 来源:23小说

米贵和妻子一起挑着挑子离开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就是山西洪洞县中的小村庄,他知道这个小村庄附近生长棵大槐树,大槐树上有个老鸹窝。在清朝光绪末年,他们的家乡遇到百年不遇的干旱,他们在土地上所播种的粮食颗粒无收,他们在家乡的生活没有指望后,米贵全家才和乡亲们选择逃离家乡,他们要去往他乡去寻找生活出路。

米贵当时的年龄才三十岁,他的妻子刘秀秀的年龄要比他小两岁。他们夫妻当时挑着的挑子就是他们全家的家业,当然米贵肩膀上的褡裢中还装有几年积攒下的银钱,这些银钱充当他们沿路逃荒时所需用盘緾,比银钱还重要的就是他们准备的粮食种子,这是准备在哪里落户就在哪里播种的种子,米贵挑着的挑子就是他们的儿女,他们儿子当时十岁乳名为盼跟,女儿当时七岁乳名为花枝,他的妻子的名字是刘秀秀。他们在不懂事理的年龄上就和父母离开故乡,因为他们年幼无力行走,米贵才把他们放置在挑子中,他们全家要走出干旱少雨的故乡,于是就加入逃荒的队伍中去往他乡,他们要在他乡中寻找安身之所,他相信在家乡中所流传的谚语,那就是宁愿往北走一千不住南方挪一砖,他当时选择的逃荒路线就是北方,因为北方地广人稀,还有广阔的山区地带和草原地带。他不选择去往南方还有很多充足理由,南方地少人广寸土寸金,一家人去往南方很难找到生活出路,他们以农业为本的想法不适合进入南方。

米贵和秀秀当时挑着的挑子就算是很简单的筐篓,这种筐篓是用竹条柳条或荆条等编织而成,这种筐篓的身上都有着四条筯骨,这四条筯骨所使用的是很结实的木条,每只筐篓身上的四条筯骨就是高出筐篓很高的四条芯子,把这四条芯子用绳索捆绑起来就形成挑筐,两只挑筐用扁担串起来就是副挑子,挑筐中所承载的份量不能过重,份量过重就容易损坏挑筐芯子,挑筐中芯子折断后,挑筐就失去挑筐的作用,扁担无论如何都挑不起来断芯子的筐篓,扁担所挑起成双挑筐时,成双的筐篓就算是副挑子。

米贵和秀秀当时决定要行走很远的路程,他们肩上担的挑子不能承受过重的负担,米贵所挑着的那副挑子不但是挑着女儿,挑子上还挑着铣镐工具和木匠所用的工具,这些工具都在筐蓝的外边,它们都拴系在扁担上。各种工具是建盖房屋和开垦耕地所用,它们虽说是增添挑筐的份量,米贵夫妻还是很器重它们,因为有它们就能够修房屋和开荒种地。

米贵和秀秀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们的双肩总是替换着担当扁担的重量,有时他就把装载着儿子的挑筐替换到前头,他有时又把装载着女儿的挑筐替换到前头,这样就是为更好地照顾他们。秀秀所挑着的那副挑子不是很重,她那副挑筐中所装载的是很简单的生活用品,它们是炊具和吃饭用的碗筷。

米贵他们的家族还是有着家谱,可是家谱早已经失传,他对祖辈的生活没有更多了解,他就知道爷爷辈和父辈的职业,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小就从父亲口中得知关于祖辈的很多事情,米贵只听说过祖上出现过在朝廷里做过官僚的人物,还出现过经商和耍手艺的人家,米贵对祖上的这些事情只是有着模棱两可的理解,他就知道爷爷和父亲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他从小耳濡目柒受到他们的影响是位农民,所不同的是他在年少时进过学堂,他要比爷爷和父亲多读几本圣贤之书,他成年后在家乡就算是位识文断字的农民,他是农民就对土地有着很强烈的依赖性,他精通各种农活不说,他还投师学会木工手艺,在他的家乡他就是很出色的木匠。他在农闲时就用木工的工具制作各种木质家具,他在家乡就是刻苦耐劳的农民,他刚刚进入成年后,他很顺利地和刘秀秀成家,他们婚后就和父母分家单过,他们就有这对儿女。这里不详细说明米贵全家在家乡中生活的情况,还要简略叙说他们全家离开故乡后的经过。

他和秀秀离开家乡后,他们就挑着挑子向着北方行走很远的路途,他们当初跟着逃荒的队伍走过平原地带后,他们夫妻就走到关外的山区地带,他们没有去往草原地带,当时的山区地带就算是荒无人烟的地带,还算是山高皇帝远的偏僻地带,进入荒凉的山区后,他们周围背井离乡逃荒的乡亲们渐渐减少,很多乡亲在离开家乡前都有着各自的打算,他们还有着各自所选择的落脚之地。米贵和秀秀要选择落脚之地,当然要选择关外人烟稀少的山区地带,他们在平原地带上根本就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进入关外山区领地后,他们就算是进入要寻找落脚之地的地方,当时长城外的领地被称为关外。

他们进入关外的山区地带时,当时的季节正是农历的五月上旬,山峰和山岭上的阳坡面上的杏树上的杏花已经坠落,杏树上所结挂的是手指肚大小的青杏儿,米贵和妻子还尝吃到青杏儿的滋味,绿色的杏肉极酸,没有成熟的白色杏仁中还包裹着苦水。山峰沟岔和阴坡面上的迎春花已经凋谢。他们经过的道路两旁开放着的各种野花,米贵和妻子不认识很多野花,他们还是不知道这些花朵的名称,他们能够认耕地中的庄稼苗。

农历五月初期,正是山区中青苗在地的季节,当时季节还没有进入雨季,米贵和妻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还是能够认识耕地中的秧苗,他们不认识秧苗还向当地村民打听,他们就知道山区土地适合生长的几种粮食,它们就是谷子黍子和糜子,还有莜麦荞麦棒子和高梁等等。米贵还知道在平地和阳坡地适合播种谷子黍子和糜子,还有棒子黄豆高粱等。在阴坡的薄地中适合播种莜麦和荞麦,莜麦还称为燕麦,荞麦当时还是有着两种品种,俗称甜荞和苦荞,二阴地适合播种甜荞,涝洼地适合播种苦荞。米贵和妻子还认识土地上所播种的麻籽,麻籽的桔杆外皮经过水浸泡制后,桔杆的外皮能够扒下麻皮,麻皮能搓成或纺成粗细和长短不同的绳子,这种结实的麻绳给村民生产生活上带来便利。麻籽的用途更不能忽视,麻籽所压榨或熬制出的麻油用途更加广泛,麻油能够做为灯油,还是村民经常食用的食物油,当时麻油还能充当润滑油,这种麻油能够给车轴碾轴和碡碌轴上油,米贵和秀秀沿途看到土地中所生长出的几种庄稼后,他们更加坚定在山区中落户的决心。

山区中的景物和平原地带上的景物差异很大,米贵和妻子所迈动着的步伐渐渐减缓,他们是在不断地寻找落脚地点,他们要选择的落脚地点其实很多,他们在山区中骆驼山小城中居住一晚,那晚全家是在城中的关帝庙的院外居住。当时还有很多讨荒人员在那座小城中停留,骆驼山小城处在山区的宽阔的地带上,小城所居住的大多都是商户和手艺人,他们都不靠种地为生。小城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小城的西北有座显着山峰,山峰顶端有座石崖酷似奔跑的骆驼,小城中还有尊奔跑的白色骆驼石雕像,雕像的底坐平台侧体有着字迹,平台正反两面上雕刻着的字体是“骆驼山小城”,几个字体为金黄色的隶书。米贵全家当时能够在这座骆驼山小城中落户,他褡裢里的银钱能够支撑在小城中租到临时房屋,他当时没有选择在小山城中落脚,因为小城周围缺少他们耕种的土地。

他们又挑着担子离开骆驼山小城后,他们这次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他们有时在低矮的荒草滩上前行,有时在山脚下的森林边际中前行,有时还在小河流干涸的河道中行走,他们在大山的皱褶中看到过三户五户人家,十户八户的村落是中等村落,三十户五十户的村落是大村落。村落中所建盖的房屋和平原地带上的房屋差别很大,平原地带上的房屋大多都是砖石结构的房屋,偏避山区的房屋完全是简易的马架子,马架子要比房屋低矮,马架子是用黄土泥木料和茅草建盖,所用不着木料很少。米贵还听到有些村民把马架子称为窝棚。

村子周围多出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土地中就能耕种庄稼,秋后庄稼有收成后,村民就有生活保障,秀秀看到很多村落后,她向前迈动着的步伐就有些迟缓,她就劝说米贵在有些村庄中落脚,米贵并不听从秀秀的劝说,他想着要在荒无人烟的地带上寻找落脚点,他要在落脚点上搭建全家能够居住的马架子,当时他们的儿女年龄尝小,他们就听不懂父母的对话内容。

米贵和妻子挑着挑子路过个山弯时,他们就看到不平整的山弯地带上有三户人家,这三户人家所建盖的房屋都是很简易的马架子,三户人家背靠着显着的大山,几户人家的前边有着条很眼的沟槽子,沟槽子还流动出窄窄浅浅的水流,在离这三户人家不远处,还有着露天石碾和露天石磨。这三户人家所建盖的马架子建盖在山弯处,三户人家的周围还生长着几棵很古老的榆树和蒙古栎。蒙古栎的另一个名称是橡树,橡树在秋季中还能结橡果。村庄身后是洼形山梁,山梁上有成片杏树,在杏树中还生长着零星的橡树。这几户人家前边靠近状如馒头的黄土包子,树木稀少的黄土包子上裸露出黄色地皮,几户人家只要是开门后,他们最先看到的就是黄土包子。三户人家的周围完全是大山,靠近村落的地带有开垦出的土地,土地完全是黑土地,只有黄土包子下边有几块平整的黄土地,在那些生长着庄稼的土地上,还有两两仨仨村民耪地的身影,米贵和妻子当时口渴,他们没有进入三户人家讨要水喝,他就看到离三家不远处有眼井泉,泉水处在几家房后突起的石崖下,泉水象是从石崖下的缝隙中流出。流出的泉水形成水流向着下游流动。

米贵和妻子挑着挑子到到达那眼井泉旁后,米贵用碗舀水给盼根喝过几口后,米贵用那个碗喝了两碗水。他的妻子秀秀用碗舀水给花枝喝几口后,她只是喝碗凉水。米贵看出这三户人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秀秀建议他在这三户人家所在的山湾处定居,他们全家要是选择在这个山湾处定居,他们就要和这三户人家商谈,要经过这三户人家允许后,米贵全家才能在这三户人家周围建盖马架子,米贵正在和秀秀商谈时,他们看到有位中年男人的身影,他正在向着米贵他们取水的井泉旁张望,米贵就远远地向着他打招呼,那位中年村民听到米贵的喊话后并没有回答,他就转身向着其中那户马架子旁走去,米贵看着中年男人远去的身影后,他和秀秀说出不打算在三家所处的山湾定居,他们要寻找新的定居地点。

米贵全家离开这三户人家后,他们接下来行走的道路就更加艰难,他们在荒草滩和密林中穿行,他们行走几里地后就看不到人家,更没有遇到过村民,他们所遇到的都是些山禽和野兽,森林和草滩上的奇特鸟儿的身影不断在他们视野出现,各种鸟儿的鸣叫声远远近近地传过来,他们所认识的只是喜鹊老鸹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