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139章 以人为本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139章 以人为本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不知奉孝选择的明主是何人?当初他可是连袁本初都看不上啊!”杜袭好奇的问道。

“两位不妨猜猜郭奉孝会选择哪位贤主!”荀攸高深莫测的笑道。

“当年郭奉孝曾经评判袁本初,说他什么地方都好,就是不能任用贤才。袁本初只想要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无法真正任用贤才,所以计谋多端而缺乏要领,谋士建议多却不会被采纳。一旦遇到危难,很可能就会崩溃。

这样看来,郭奉孝很可能会找到一位能任贤用能,善于听取属下意见并付诸实施的领导,非兖州曹孟德不可。”赵俨大笑道。

“哦,伯然何以如此笃定此人就是曹孟德?”荀攸好奇的问道。

“听闻曹孟德虽然拿下大半兖州,兖州许多名士也都在其麾下得到重用,但是曹孟德最信任的还是来自寒门的王猛和魏无忌,足以说明曹孟德用人不看家世门楣,注重才华和能力。

又在王猛的辅助下,在兖州改革吏治,甚至许多平民百姓在他的治下,也能出人头地,这是古往今来都从未有过之事。在我看来,也只有曹孟德的这些行为能满足郭奉孝的需求。”赵俨慨然的叹道。

“哈哈,不愧是伯然,竟然分析得如此透彻,公达佩服!”荀攸拱手说道。

“时日不早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伯然、子绪你们回去准备一下,三日后我们准备返回幽州!”荀彧强调道。

“文若兄,为何如此紧急,难道幽州发生了什么大事?”杜袭紧张的问道。

“那倒没有,但是如今公达是渔阳郡太守,我和刘伯安一起负责整个幽州的政务。史侯说过,了解百姓的疾苦,最重要的是亲自前往百姓生活的地方查看。史侯要求我和刘伯安每个月都必须有一人前往各郡县巡查,另一人则在蓟县处理政务。

现在幽州人才稀少,并没有能替代我和公达的人选。我们已经出来半个月有余,渔阳郡好歹还有郡丞帮忙处理政务,我如果长时间不归,刘伯安只能留在蓟县处理政务,无法外出视察各个郡县,不利于我们对幽州百姓的了解。”荀彧正色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没想到史侯如此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真乃千古未有之仁君也!”赵俨不禁感叹道。

“史侯说过,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八百年前就由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提出过,但是千年来几乎无人能做到,这也是大多数百姓永远生活在苦难当中的重要原因,因为上位者并没有真正关心处于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荀彧长叹一声。

“没想到史侯年纪轻轻,不但有远超常人的思想,还能付诸行动,真是难能可贵,怪不得两位仁兄如此死心塌地的留在偏远贫瘠的幽州。”杜袭赞不绝口的说道。

“现在的幽州可不贫瘠、穷困,等你们两位到达蓟县后,绝对会目瞪口呆,刘伯安和史侯麾下的幽州五郡之地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窝在一个县城一年不外出,很可能都会不认识那里了。”荀攸嘿嘿笑道。

...

“听两位兄台所言,此次幽州之行,真令我们期待啊。”赵俨和杜袭同时说道。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六月初十三。

徐州,下邳。

大汉朝廷派来的使者让徐州牧陶谦大为头疼,因为朝廷封陶谦的长子陶商为奉车都尉,前往京城为官。

但是陶谦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没有为政的才能,而且他们也没有兴趣成为政客,全部心思都放在经商上面。

徐州如今能如此兴盛,两个儿子在为徐州的商业发展上出过不少点子,甚至有的已经被吴起采纳。

&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