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187章 编撰教材,流芳百世!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187章 编撰教材,流芳百世!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仅仅有免费的午餐,我相信就会有大部分百姓将自家的孩子送进学堂,更何况进入学堂后,将来有机会出人头地,进入我们政府部门开设的工厂工作。”史子眇因能为百姓们做上实事而感到神清气爽。

“史公,学堂与便利店在各个县城的选址就由你们工部负责,切记,便利店需要开设在繁华热闹、川流不息的街道,而学堂则需要建在僻静、宽广的地区。”刘辩嘱咐道。

“诺!贫道遵命!”史子眇正色的应道。

“史侯,之前听您说起学堂开设的课程为语文、算术、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等,语文自然是教孩子们语言和文字,算术和思想品德也是字面上的意思,而这自然科学又是什么?”荀彧疑惑的问道。

“自然科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主要包括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医学、农学、地理学、地质学、考古学等等,当然我们不可能将这些全部教授学生。

一来,我们也无法找到精通如此多学问之人,即使有,必定是天下闻名的饱学之士,又怎么可能会屈身于学堂,为孩子们教书呢?

二来,现在这时代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学得如此复杂,博不如精,精通一门学科足以在这个时代成为来不得的大人物了。

所以我们学堂的自然科学不会教授孩子们如此疑难的科目,而是主要传授孩子们一些常识性等问题。

比如为什么水要烧开了喝;吃什么能预防大脖子病;为什么衣服洗干后不能立即穿在身上,需要挂在通风的地方一段时间;

为什么新鲜的橘皮洗净后和茶叶一起冲泡,不但清热止咳,还能润喉生津,帮助消化;

为什么打蛇打七寸,七寸指的是什么?

等等一系列的常识性问题。”

…………

“听到史侯说了这么多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其中还真有几个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到时候,我也需要一起去学堂学习一番!”荀攸笑语盈盈的说道。

“自然科学我会亲自编撰教材,刘和掌控天下情报,对于各地的一些常识必定比普通人了解更多,可以协助我一同编撰。”刘辩正色的说道。

刘和听闻此言,大喜的说道:“我一定不负史侯所托,此事乃造福天下苍生,将来如果天下太平,四海之内皆用此教材教导万民,我能成为此书的主编之一,足以名扬天下,流芳百世了。”

众人听见刘和所言,皆露出意动之色。

能在这里与刘辩商谈之人,大多数皆是士族出身,他们对于名扬天下,流芳百世,可是比自己的生命更看重。

“多行善事,莫问前程,族兄你这样可是误入歧途了。”刘辩轻笑道。

“哈哈,我刘和本来就是一介俗人,为百姓谋得福利,自然也想让大家都知道,称赞我一声。”刘和嬉皮笑脸的说道。

“语文看似只是教孩子们语言和文字,其实我的想法,创造一种‘普通话’,统一我大汉的语言。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 到了我大汉时代, 人们在文字交流上没有了障碍,但是在普通的语言交流上仍然存在非常深刻的交流障碍。

虽然我们用的是同一种文字,但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北方人去到南方很难听懂当地人的语言。

去年文若、公达等颍川人来到幽州之时,也是与本地人的语言交流存在些许障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慢慢适应。

所以我想统一一种语言成为大汉的国语,将此语言名字定为普通话,取自普遍、共通之意。

等到天下太平后,无论是北方的幽州还是南方的交州,无论是陇西还是东莱,大汉的百姓皆能通过语言交互交流,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刘辩目光深远的说道。

“史侯如果真能做到此事,不亚于始皇帝统一华夏文字,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卢植称赞道。

“不过此事任重而道远,大汉现在已经有了分裂的趋势,我们目前也只能从幽州开始,慢慢铺展开来。”荀彧长叹一声的说道。

“统一语言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能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慢慢来。

语文方面的教材我原本是想让卢公担任主编的,卢公是大汉文人的众望所归,又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只是去年开始身体有些不适,还是另请高明吧!”刘辩话锋一转的向卢植说道。

“史侯,老朽身体虽然有些不适,却并不影响编撰教材,这是利国利民的千古大事,整个幽州舍我其谁?不是老朽自吹自擂,我的弟子遍布海内,又曾经校勘儒家经典,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续写《东观汉纪》。

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上都是整个大汉首屈一指的,还请史侯成全。”卢植大义凛然的说道。

“既然卢公如此说了,那就请你尽力而为吧!只是如此大事,需要一人担当卢公的副手,协助您编撰教材。

我记得当日还在洛阳,董卓尚未进京之时,您的好友马日磾(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因为得罪十常侍被罢免了,之后不知去向,如果能请得此人来我幽州协助卢公您一同编撰语文教材,也能省去我的后顾之忧。”刘辩郑重的说道。

“哈哈,别人不知道翁叔(马日磾,字翁叔)的下落,老朽可是一清二楚。当日我被董卓逼得辞官而去之时,就是翁叔秘密前来送行,他现在隐居在洛阳附近的一处近郊,每日着书立说、养鱼观鸟,生活好不自在。

如果知道能有机会编撰名垂后世的经典教材,恐怕会披星戴月的赶来幽州。”卢植手捻胡须,大笑的说道。

“如果能得到马大师的相助,则大事成矣,卢公可将具体地点告知俊健,并书信一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