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235章 男女地位的变迁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235章 男女地位的变迁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刘和接着说道:“护士这么快能招满,也和之前的纺织厂、香皂厂、大汉便利店招收女工有关。大汉各地虽然也有不少女子做工,大多都是纺织一类的工作,而且给予的报酬非常少,与幽州政府部门开展的工厂有天壤之别。

我们幽州各个工厂工人的收入不但远远高于其他地方,还管两餐,甚至还有其他福利待遇,这让能进入各个工厂和大汉便利店的百姓挺直了腰杆。

没能进入我们政府开设工厂的百姓皆对这些工作羡慕不已,更何况还是家中的女子能进入这里工作。

现在整个幽州的女子皆以能进入我们政府部门开设的工厂为奋斗目标。

而且这次招募的护士给予的待遇还不错。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护士仅仅只是从旁协助医师工作,如为病人按照比例配药取药、简单的护理、观察病人的情况,听从医师的安排、协助医师等简单工作。

但是还是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学得医术的一些皮毛,是可以作为一门家族传承的技术,为后代子孙造福。”

“既然教师招聘的人数不够,不如稍微放宽松一些,规定性别不限,只要符合我们要求的女子,同样可以成为教师。”刘辩试探的问道。

东汉末年,因为战争频发,天灾不断,人口大量减少,特别是男性的死亡比例远远超过了女性。

加上汉末群魔乱舞,礼崩乐坏,儒家思想不再适合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这个时候的百姓思想非常开放,甚至许多家族中的男性死亡后,由女子担任家主的不在少数。

到了之后的魏晋南北朝,甚至出现了女子临朝听政,协助年幼的皇帝治理国家,还有领军打仗的女将军。

比如名垂后世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自由追求爱情的祝英台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女子社会地位大幅度降低其实是南宋中后期的时候,程朱理学的出现,将儒家思想与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进行了深层次的糅合,提出了所谓的“灭人欲而存天理”的理论。

其实华夏历史有记载以来,刚开始的时候,女子的地位甚至高于男子。

上古时期,因为人口稀少,连传承都很困难。

这个时期,人类寻找食物的来源主要是采摘果实、狩猎野兽以及捕捞鱼类。

女子主要负责采摘果实,而男子则负责狩猎和捕鱼。

因为果实的采摘比较稳定,而狩猎和捕鱼则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收益大多数时候不如女子采摘果实来得简单,导致这时期女子在食物获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加上血脉传承非常困难,而母亲是维系血脉关系的纽带,则逐渐形成了以母亲为族长的母系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畜牧业等不断发展,采摘、狩猎、捕鱼不再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唯一来源。

因为农业和畜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男性在这个时候也逐渐成为每个族群中的顶梁柱,母系社会也慢慢向父系社会转变。这个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基本持平。

三皇五帝时期,生产力渐渐走向成熟,族群之中也开始互相攻伐,一些人因为战争得到了更高的地位。

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地位高的人开始享受生活,奴役贫穷的人,阶级矛盾也随之出现。

到了夏商时期,虽然女性地位渐渐不如男性,但是这个时候,女性仍然有自己的工作和财产。

甚至商朝还出现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因为她的存在商王武丁才能中兴商朝,女子也因此得到重视,并没有明显的尊卑之分。

但是到了西周初期,女性地位大大的降低。

主要原因还是一本书的出现,周公旦的着作《周礼》。

这部巨作明确对人进行了一个等级的划分,将君、臣、父、子、女五层关系合法化,女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由于周公旦的巨大影响力,这部巨作也被当时人奉为经典,所以女子的社会地位遭遇严重的降低。

顺着周王室的渐渐衰弱,春秋、战国时代相继到来,列国之间相互攻伐,礼崩乐坏,《周礼》渐渐被人遗忘,新的思想层出不穷,形成了光耀后世的百家争鸣。

在百家争鸣思想的传播下,女子在这一时代的地位大大上升,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输于现代女性。

她们对婚姻、工作都有自由选择权,甚至还可以进入私塾上学,还能有自己的财产支配。

许多国家都有女子进入朝政的中心掌管大权,比如齐国的君王后,秦国的宣太后、楚国的郑旦等。

这个时代,正好是孔子出生的年代,儒家思想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女子三从四德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确立。

然而这一时期,是列国寻求变法图强的大争时代,魏国首先尝到了变法带来的甜头,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任霸主。

之后列国纷纷效仿,秦国更是重用商鞅变法成为集大成者。

法家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而与法家对立的儒家基本没人理会。

周朝以礼治的治国理念渐渐被以秦国为首的法治取代,这一时代,女性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

在许多方面几乎和男性处于平等的地位。

从《周礼》开始崩坏,一直到秦汉时期,男女相对平等思想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得到提升,儒家思想开始进一步影响整个大汉。

董仲舒根据“君臣父子”的儒学核心,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女子地位又一次降到谷底,女人也开始成为男人的附庸,重男轻女的思想再度形成。

直到汉末的礼崩乐坏,这一时期,大汉出现了多位的临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