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261章 豪族、世家、门阀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261章 豪族、世家、门阀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其他两位义弟还好,他们的生意本就遍布幽,冀二州,但是以占卜术起家的刘纬台却在幽州遭遇到了重大的打击。

自从刘辩来到幽州后,大力禁止这样蛊惑人心的宗教性质的道场。

原本刘纬台的梦想是成为太平道主张角那样雄霸一方,建立一个容纳数十百万人的超级大教。

却因为幽州的改革变法,他的梦想落空。

不过他的家族也并非从他这一代崛起的,而是他的祖父。

到了他这一代,也不只是单单的靠为人占卜,收取钱财。

麾下同样有许多的产业,否则也不可能达到资产过亿的地步。

如果能在冀州重新创办教会,那他有信心规模将会远超以前。

因为他当时也不过是在右北平郡以及渔阳郡传道占卜术,这两郡人口即使在刘虞吸纳了百万流民后,加起来也不足百万。

而冀州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人口总数都要远远超过了这两郡之地,这样的条件,让他怦然心动。

公孙瓒三位义弟相视一眼后,心里都有了各自的盘算,确实如果他们大哥公孙瓒拿下整个冀州后,将这里所有的买卖交给他们,财富将远超想象。

而且如果能趁机进入官场,则绝对是鲤鱼跃龙门。

士农工商,虽然商人富裕,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最低下的,到处都要看人脸色行事。

如果能进入官场,他们的家族也会从普通的豪族渐渐转变为士族阶级,数代以后,他们也能成为世家大族,既而向门阀士族转变,后代们都会把他们这样的老祖视作始祖,得到家族的永世供奉。

地方豪族、名门世家、门阀士族,这三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汉光武帝刘秀重建大汉,依靠的就是南阳豪族,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可见当时豪族的实力。

经过东汉的漫长演化和争斗,大汉的官场基本形成了外戚、宦官、世家之间的争权夺利,经历三国到了魏晋时代,世家大族逐渐转变为门阀士族。

何为豪族?

说到底就是在当地有钱、有人、有地的富户,他们起家之时,大多都是商人,依靠手中的钱财,在灾难之年,从农民手下买下他们自己的土地,形成土地兼并。

数代之后,这些富户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他们购买奴仆或是雇佣失去土地的百姓为其种地,渐渐在当地发展壮大起来。

在汉朝这样的时代,一般邻里之间发生争斗,很少会告官打官司的,因为费用一般人承担不起,甚至因此许多豪族在这样的情况下家破人亡、灰飞烟灭。

自古以来大富之人碰到大贵之人,都不可能斗得过。

因为财只是一种工具,而权则代表一种力量。

权往往能带来金钱,金钱却不一定能买到权利。

最高的权利能为你带来无尽的财富,最多的钱财却不能为你带来无尽的权利。

甚至往往掌权者一句话,你即使拥有无尽的财富,也会瞬间失去所有。

这也是为什么豪族想要进入官场转变为世家大族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当地名望非常高的世家大族,一般是很难走向衰败的,即使家族中有人谋反,也很难走向灭亡。

比较着名的就是三国末期,钟会、邓艾灭亡蜀汉后,钟会在姜维怂恿下谋反。

出身世家大族颍川钟氏的钟会因为谋反罪,只是株连了他的养子一脉,其兄钟毓的长子一脉钟骏仍然在晋朝担任高官。

而淮南三叛的首脑人物诸葛诞战死后,其子诸葛靓在吴国为质。

吴国灭亡后,诸葛靓返回故地琅琊郡。

司马炎年轻之时和诸葛靓交情匪浅,虽然其父反叛,当时已经称帝的司马炎仍然不敢对世家大族的琅琊诸葛氏赶尽杀绝,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豪族要想进入官场也并非太困难之事,因为他们在地方上虽然没有权利,但是影响力非常之大,而郡守、刺史想要治理好麾下的土地,就必须和豪族们搞好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互相的,今日你为我提供粮食、钱财,或是帮我安抚周边的叛乱,他日这些人情是需要偿还的。

我家族中有子弟才学非凡,想要进入官场一展宏图,这个时候,郡守、刺史们都能依靠察举制还豪族们的人情。

只要豪族中有家族子弟进入官场,成为郡守或是刺史级别的地方高官,就能通过察举制为家族源源不断的推荐人才。

数代以后,豪族就渐渐转变为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一般指家族中数代内至少都有一人至少做到郡守级别,可以通过察举制举荐人才的官位。

如果没有,这样的家族还是只能算是豪族。

东汉建国之初,功臣们几乎都是豪族或是寒门出身,没有听说谁是世家大族出身。

因为并没有家族能在朝中担任郡守级别的官职达数代。

然而成为东汉开国功勋的豪族们,经过数代的发展,在朝中坐稳了位置,家族也渐渐衍变为世家大族。

像弘农杨氏、汝南袁氏、太原王氏、颍川荀氏、范阳卢氏等世家大族就是因此脱颖而出。

世家大族在魏晋时代发展到巅峰,形成新的统治阶层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与世家大族不同之处在于,世家大族之人进入官场还需要经过郡守或是刺史级别的官员经过察举制举荐进入官场。

而在魏晋时代使用九品中正制后,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

两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不但没有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须举荐和评定,只需看每个人的家世,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官位,世家大族家族中几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