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292章 谯国桓氏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292章 谯国桓氏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贾文和善于自保,昔日冒充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从而逃脱灾难,可见一斑。

文和虽然心在大汉,却绝非愿意为国捐躯者。现在他托病在家,无论政变成功与否,他都不会遭到清算和怀疑,此乃上策也。”贾复轻笑一声,倒是对这位和他同姓之人颇为欣赏。

“既然贾文和闭门自守,托病不出,我们也无需强求。白起率兵入武关,如果只是镇守此关,到时候皇甫嵩将军在扶风郡起事,董卓并没有带领并州军前去平叛,而是让驻守武关的白起带领麾下军队前去攻打皇甫嵩将军又如何是好?”刘协谨慎的问道。

“李榷、张济、樊稠等人率领的关西军与袁术麾下的大将耿弇、寇恂相持月余,大战数场,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不少将士。

李榷等人率领的关西军虽然作风勇猛,战力远强于袁术的军队,但是耿弇、寇恂指挥若定,坚壁清野,以防守为主,偶尔采取小规模的骚扰。

关西军又以骑兵为主,不擅长攻坚,虽然人多势众,却难以攻克颍川东北部的长社县,以及西部重镇郏县。

时间一长,不但消耗巨大,士气降低,董卓在朝中的威信也会因此大大下降。

我们如今所占区域,皆不盛产粮食,粮食储备也不多。

大汉自灵帝开始,国库已经空虚,很难支撑长时间的消耗战,这也是当年灵帝需要进行买官卖官来维持大汉的日常开销。

而袁术麾下的南阳、汝南、颍川乃大汉人口最多的三个大郡。

三地平原又多,不是关中、三辅地区、以及京畿地区能比的。

所以急需一支生力军从其他地方入手,打破现在这样僵持的局面。”贾复解释道。

“武关只需三千守军,就可以阻挡数万大军,完全无须让白起带领两万余受降的白波军前去镇守。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董卓必定是为了打破颍川僵持的局面,让白起从西面开辟战场,打破平衡。

唯一令我们难以判断的是,白起准备效仿当年的武安君攻楚直捣黄龙的鄢郢之战,直接从武关出兵,顺丹水而下后,直插核心区域,攻打南阳郡的治所宛城。

或是效仿武安君当年千里奔袭的华阳之战,进入南阳郡后,直接奔袭东北方的鲁阳县,然后与颍川郡西部的李榷形成夹攻郏县之势。”吴汉将三人的见解和盘托出。

“如果我们发动政变,朝廷内有哪些大臣或是世家大族愿意支持我们?”刘协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后,再次谨慎的问道。

“当年何进的旧部闵贡、吴匡、张璋等皆愿意效命于陛下,加上朝中忠贞的大臣如谏议大夫朱儁、议郎郑泰、何颙等早已经对董卓的暴政不满。

而颍川荀氏的荀绲、太原王氏的王允、弘农杨氏的杨彪、琅琊伏氏的伏完、安陆黄氏的黄琬、扶风周氏的周忠,可以说代表整个中原和北方的士族皆愿意与我们一起推翻董卓的统治。

现在连谯国桓氏的桓典也愿意加入我们的组织,一起推翻董卓的暴政!”贾复郑重的说道。

谯国桓氏本是齐国人,乃齐桓公嫡系后人,他们以齐桓公谥号命氏,世居齐地。

西汉中期,七国之乱爆发,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围攻齐国,导致齐地大乱,许多豪族被劫掠。

为求自保,桓氏一族当时的族长当机立断,带领族人南迁至当时的谯国附近。

其中一部分族人进入到谯国龙亢县,另外一部分进入到谯国铚县,自此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龙亢桓氏与铚县桓氏同出一脉,虽然这些年各自发展起来,但是相互之间仍然多有联系,这时的人们习惯将他们称为谯国桓氏。

当然如果细分之后,也有人称呼他们龙亢桓氏与铚县桓氏。

谯国桓氏在华夏历史上为我们谱写下了一曲家族十世腾飞的故事。

谯国桓氏在西汉末年开始渐渐崛起,当时桓氏一族中走出一位名为桓荣的年轻人。

他年少时,独自一人前往长安城求学,但是囊中羞涩,没有多余钱财请得名师,甚至需要靠佣工来养活自己。

他依靠坚韧的意志,持之以恒的信念打动了九江郡人博士朱普,成为对方的门生,跟随朱普学习《欧阳尚书》。

因为穷困潦倒,十五年没有回到家族探视双亲,甚至当时家族中人都以为他早已经不在人世。

直到权臣王莽篡位时,他才得以返回家乡,却恰巧遇到自己的恩师朱普去世。

桓荣不远千里来到九江郡为恩师奔丧,亲自背土徒步数里为恩师筑坟,之后留在九江郡秉承恩师的衣钵,在此开班授课,学生一度达到数百人之多。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新莽灭亡,当时天下大乱,各地乱成了一锅粥,桓荣抱着经书,带领学生一道逃入山谷之中,虽然因为经常吃不上饱饭而挨饿,但讲经论卷不止,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教学。

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后,寻求通晓经籍之人为太子之师,于是提升桓荣的学生豫章人何汤任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太子。

正好有一日,刘秀经过东宫时,见到何汤正在教导太子《尚书》,好奇之下,不禁打听对方师出何人。

何汤正色的说道:“谯国桓荣。”

刘秀即召桓荣,命他讲解《尚书》后,发现讲解得非常好,便任命桓荣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太子。

每逢朝会时,常让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解经书。

刘秀称赞道:“朕得到先生太晚了!”

光武帝刘秀死后,汉明帝继位。

汉明帝在历史上口碑非常好,时人颂曰“赫赫盛汉,万国震惧。”

汉明帝尊师重道,桓荣这位帝师在汉明帝继位后得到了空前的礼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