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312章 到底是何人在背后谋划的政变?

没过多久,董卓就看到披头散发,满脸风霜之色的李儒慌慌张张的来到自己身前。

董卓还未来得及细问,就见到李儒猛的扑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董公大事不好了,京城反生政变,您留在京城的势力基本被连根拔起,牛辅、董璜、中郎将董越,大都护胡轸等皆壮烈牺牲。

蔡邕、伍琼、周毖等董府的幕僚集团被罢官免职,禁军全部倒戈。”

董卓从冯异数日前的分析中,已经料到今日之事,并没有想象中的动怒。但是双拳紧握,面色阴沉似水还是深深出卖了他心中的愤怒。

等到李儒哭诉完,董卓才面色阴冷的说道:“陛下虽然聪颖,但是年纪尚幼,如果没有其他大臣在背后推动,绝不可能谋划如此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计策出来。

文优可知到底是何人在背后推动的?”

“具体是谁暂时不清楚,当时我在朝中刚刚处理完政事,正要出宫返回家中时,我们在禁军中安排的死士亲信带着伤找到了我,并告诉我禁军中的中级将领闵贡、吴匡、张璋等人全部反了,他们谋害了董公的侄子董璜、中郎将董越,大都护胡轸等人。

而董公的女婿牛辅则在出巡途中被人射杀,禁军被人控制后,我就知道大势已去,出宫必死。

突然想起了永安宫内的那条密道,我立刻更衣后,带了一些银钱,并让死士亲信们分头突围,向扶风郡撤离,自己则从密道内逃脱,并在中途买了一匹骏马才艰难逃到长安城。”李儒站起身来后,双眼红肿的说道。

“闵贡、吴匡、张璋这帮人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公然谋反,等我率军杀进洛阳,清君侧后,必将灭其三族。”董卓一听是这几个人公然搞事,勃然大怒的说道。

“哎,当初我曾经建议过董公,闵贡、吴匡、张璋这帮人不重用的话,就必须弃用,闵贡曾经救驾过废帝、太后与当今陛下,吴匡、张璋等人亦协助董旻将军诛杀了何进之弟何苗,对董公和大汉社稷都有大功。

董公独揽大权后,对于他们这样立过大功之人,却不升不降,不闻不问,必定令他们心怀不满。

此次陛下发动政变,必定有世家大族在背后推波助澜,禁军中的高级官员虽然是董公的亲信,但是中级官员皆是当年大将军何进的旧部。

他们被世家大族蛊惑利诱,加上对董公积怨已久,反叛也在情理之中。

禁军中的高级官员不是董公的族人就是女婿等亲近之人,我当初也劝说过,董公的族人中,只有您的弟弟董旻可堪大用,其余人等皆不能授予重要职位,可惜董公并没有听进去。”李儒旧事重提,似乎要将锅全部甩到董卓的用人不当上。

董卓虽然知道主要责任确实在自己用人不当上,不过仍然嘴硬的说道:“当时我们进京后,迅速的控住了整个朝廷大权,但是新来投降归附之人皆不可靠,不用亲戚族人还能用谁?

我的想法是,在政权稳固后,开始提拔一些新人为我所用,逐渐替代我的这些亲戚族人。然而还未来得及成行,就发生了如此大事。”

跟随在董卓身侧的冯异见状,急忙说道:“现在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此事。如今我们的军队可并非集中在一起,而是皆在各地作战。

为了避免他们之中被人利诱或是招降,我们需要尽快让他们撤到长安城。

如今正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时,走错任何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兵权乃我们立足的根本,非常时刻,董公必须牢牢将兵权暂时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儒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和发饰,点头说道:“冯公孙之言最善,我们应当将兵力聚拢在一起,否则以我们目前只剩下的并州军,极难与天下群雄相抗衡,更何况并州军以骑兵为主,如果我们要打进洛阳,必须攻克函谷关。

既然留在京城的世家大族们发生了政变,必定会派重兵驻守函谷关,京城可以调用的军队无非是禁军罢了。”

董卓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李榷、张济、樊稠统领的关西军必须召回,他们是我的心腹,而白起将军亦是我最为倚仗的将军,也必须召回。

远在河东郡驻守的段煨将军统领的凉州军呢?

虽然这些年段煨在我帐下非常听话,但是现在却是朝廷巨变之时,他又是太尉段颎的弟弟,未必愿意继续追随于我。”

“之前听董公说皇甫嵩带兵前往临晋县后,渡过黄河而去,必定是前往河东郡游说段煨。

武威段氏与安定皇甫氏这百年间同是武将世家,又都在凉州相距不远,皇甫规与段颎同是凉州三明之一,有所交集。

段煨必定心在大汉,绝不会率兵弃河东郡而来。”李儒十分肯定的说道。

“虽然如此,抱着万一的心态,老夫还是要送一封信给段煨,文优麻烦你亲自书信四封,盖上老夫的官印,分别派人送给段煨、白起、李榷以及张济樊稠。”董卓下令道。

“诺!容我梳洗一下,顺便想想该如何下笔。”李儒拱手一礼后,就在一名护卫的带领下,先下去洗漱一番。

李儒离开后,冯异望向对方离去的背影,不禁低声向董卓说道:“董公,我和李儒相处的时间比较短,对于他的了解不太多。董公在并州之时,他就已经投入您的麾下,您觉得李文优这次回来是否正常?”

“公孙将军(冯异,表字公孙)难道对李儒有所怀疑?”董卓双眉紧皱的说道。

“下官只是觉得既然对方设下如此毒计,将董公留在京城的势力连根拔起,又如何会放走李儒这样重要的人物离开?我并没有怀疑李儒,只是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