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346章 不韦县的历史由来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346章 不韦县的历史由来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南越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南越国第四任国君赵兴时,南越国国力已经开始日渐衰弱,而北方正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威加海内的强汉王朝。

此时的南越王朝,吕氏家族权倾朝野,吕氏宗族全都与王室联姻通婚,丞相吕嘉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史载:“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于王。”

公元前125年,时任丞相的吕嘉兼任南越国的太傅,个人声誉达到了顶点。

南越王赵兴见到朝政被吕氏家族掌控,南越国江河日下,百姓生活艰难,在大汉使者前来拜访之时,准备归顺汉朝。

如果南越国归顺大汉,作为掌控南越国权力中心的吕氏家族必定失去大权,走向衰败。

吕嘉等人劝谏不成,盛怒之下,立刻发难,他们制造南越王与太后**的舆论后,吕嘉与弟弟率领军队攻进皇宫,杀害了南越王赵兴、樛太后以及大汉的使者。

杀死赵兴之后,又派人告知苍梧秦王赵光和各郡县官员,立赵婴齐长子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并击退了大汉在南越国北部的驻军。

汉武帝得知消息,十分震怒,立刻下发了出兵南越的诏书。

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南方流放的罪犯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十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

这场激烈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一直到公元前111年,汉军五路大军合围番禺城,并放大火烧城,南越军纷纷向汉军投降。

吕嘉等人见到大势已去,率军突围而走。

天亮之前逃到东海之滨,只剩下百余人,吕嘉等人准备乘船出海,逃到闽越之地,试图借助东越的力量对抗大汉的军队。

最终遭遇部下反噬,吕嘉也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并成立交州,设交州刺史,直接归属汉朝中央管辖。

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历经九十三年,经五代南越王之后,在吕嘉的手里断送了。

汉武帝将吕嘉为首对抗汉朝的官员全部处死后,将吕氏宗族全部迁徙到了当时南中的益州郡,在益州郡的西部建立一座新的县城。

因为迁来此县的基本都是吕不韦的后裔,为了彰显先人之恶,故将此县命名不韦县。

就这样,澜沧江以西广阔坝子里出现了最早的城市、中原王朝所设置最偏远的封建政权,不韦县。

迁徙至此的吕氏家族利用自己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积累的雄厚知识,以及自己的家传经学《吕氏春秋》,在这里开文教之风、兴建学校。

大量移民将中原进步的文化、耕作、经商习俗带到这里。从此,中原文化开始扎根南蛮之地。

汉武帝设置的不韦县,在确定了华夏西南版图的同时,还加强了汉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加速了“哀牢归汉” 的历史进程。

原本历史中,诸葛亮出兵南中之时,出身永昌郡不韦县的吕凯就是吕氏宗族的族人。

在刘备去世后,南中多郡县反叛,雍闿反汉附吴,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率领吏民闭境拒雍闿,雍闿多次劝吕凯降吴,均被拒绝。

吕凯在边陲之地对蜀汉朝廷尽忠不变,诸葛亮平定南中,表彰吕凯功劳,以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

后来吕凯为叛夷所害,其子吕祥及子孙世代皆为永昌郡太守。

…………

已经抵达不韦县数日的王翦等人,这段时间一直在当地向导的陪同下,在不韦县附近的村落进行查看。

“永昌郡人口虽多,不韦县更是郡治,但是要想动员当地的所有百姓,恐怕难如登天!” 赵充国眉头紧皱的说道。

“赵兄的意思是,永昌郡人口众多,但是汉人却并不多,而其他各族百姓不愿服从大汉政府的调遣?”甘宁抬头向四周望了望,确定没有人注视后,低声问道。

“并非如此,当地各族百姓虽然多,但是这些年受到大汉的庇护,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感恩戴德,愿意服从政府的调遣。

大多不愿服从的,反而是那些家财万贯,在本地有权有势之人。”还未等赵充国回话,向导连忙说道。

向导出身不韦县附近的村落,从小跟随家人四处采摘草药,长大后又与村里的男丁一起进山打猎,对不韦县附近极为熟悉。

他乃普通百姓出身,见到官府的人可能误解当地的百姓,立刻出言反驳道。

“这位兄台不必着急,我们并非此意。我的意思是,永昌郡各个县之间有直通的道路,但是通向附近村子的道路不是极其难走,就是极为隐蔽,甚至有些村子与世隔绝。

若非兄台带路,我们可能极难找到,这些百姓恐怕未必在不韦县登记册上。”赵充国安慰了向导一声后,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汉代对西南各少数民族实行的是土司制度。

所谓的土司制度,是大汉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

“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大汉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

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南中诸郡一直实行的是点线统治。

即只有道路能通向的县城、村镇、寨子中居住的百姓,属于大汉的统治内。

而像永昌郡这种处于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有许多村落、寨子是很难抵达的。

这也导致了地方官无法管理这些村落、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