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350章 巴郡黄权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350章 巴郡黄权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4:55 来源:23小说

数日间。

不韦县以东的汉人与各族百姓得到巂唐县与云南县的叛乱皆被平定后,纷纷露出震惊的神色,一些蠢蠢欲动,怀有野心之人立即开始蛰伏,默默在暗中观察起来。

王翦留下五千人马镇守不韦县,并亲自坐镇于此后,将剩下士卒分散到不韦县以东的诸县进行防御,以此震慑不轨之徒。

永昌郡面积太大了,占了整个益州的三成,加上族群众多,人口为益州各郡第一,极难管理。

所以王翦、赵充国在稳定住不韦县以东的地区后,并没有急于进攻不韦县以西的哀牢后裔与其余小国后裔组成的联盟,而是开始将益州的政策与律法推行开来。

并且准备复制在越巂郡取得的成功模式,来治理永昌郡。

与越巂郡不同的是,永昌郡的土地更为肥沃、河流、湖泊更多,水资源极为丰富。

只要能利用好这些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将永昌郡打造成为巴蜀的第二个天府之地,不再是梦。

只要战乱平息,百姓恢复生产与农作,他们就可以开始开山凿石,架桥修路,为所有难以行走的村落、寨子修建通往县城的道路,这样不但能更好的管理当地的百姓,也为永昌郡的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

这就是所谓的想要富,先修路。

…………

就在王翦等人开始着手治理不韦县以东之时,一则好消息也传到了在成都等候的来敏耳中。

经过蜀郡太守王商半个月的奔波,终于从交州以南,南越小国返回的行商手中收购到了早熟稻的种子。

虽然不知道是否是对方要求的占城稻种子,但是根据行商的描述,以及他手中还有从南越诸国中得到的成熟后的水稻,应该**不离十。

成都,州牧府内。

刘璋再次接见了幽州的使者来敏。

这些时日,来敏除了在蜀郡、广汉郡各县闲逛外,就是去拜见一些当地的名士谈论天下大事。

因为来敏出身南阳来氏,又是当朝司徒黄琬的小舅子,加上与益州牧刘璋也有亲戚关系,所以大家都给他面子。

基本上来敏与当地的所有名士都见过了面,甚至在巴郡的阆中县发现了一位非常不错的人才。

此人姓黄名权,出身普通,不过因为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就在巴郡阆中县做到了县丞的官职。

在汉末这种非常看重出身门第的时代,殊为不易。

来敏想起来出发之前,史侯曾经与他所说:“我听闻益州有一人,出身虽然普通,但是才干非凡,学问渊博,如果阁下能说服黄权来幽州效力,当记你一大功劳。”

显然刘辩不愿重走魏晋的老路,被世家、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甚至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原因,许多官职成为了世袭。

魏晋的门阀政治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是必然出现的。

而想要摆脱这种局面,那就要尽可能的招收不属于世家大族,出身普通且有才能之人,巴郡的黄权就是刘辩非常看重的。

原本历史中, 黄权的才能是经过刘备、诸葛亮、曹丕、司马懿、陈寿等一众大佬的肯定, 绝不可能有丝毫的水分。

当时的来敏还不以为然,认为史侯只是道听途说,连他这样出身南阳距离益州如此近的人,都不知道还有黄权这样的人物。

史侯远在幽州,又是如何知道黄权才能非凡的?

直到来敏在阆中见到黄权后,与其谈论天下之事,才不禁感叹:“这黄权年纪轻轻,竟然对答如流,毫无瑕疵,他日必成大气。史侯真乃神人也,竟然远在幽州,还能知道如此偏远地区的贤才。”

经过此事后,来敏发现史侯越发的神秘且深不可测,对其更加的敬佩。

不过,可惜的是,最终黄权并没有接受来敏或者说幽州集团的招募,其原因很简单,幽州实在是太远了,他好不容易才在益州立足,不可能远离故土,去遥远寒冷的幽州博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

“季玉贤弟,竟然如此紧急的找我回来,不知到底有何重要事情?”来敏风尘仆仆的赶来后,狐疑的问道。

来敏原本计划今日前去都江堰参观的,还没走到一半,就被刘璋亲卫飞马赶来,将他请了回来。

“哈哈,将敬达兄从半路请回,自然是有十分紧急之事。我们已经从来往的行商中得到了被当地人称作早熟稻的稻种,不知是否是叔父所需要的?

据这位行商介绍,此早熟稻不但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而且成长周期短,比我们大汉种植的水稻产量更多。

不过,他也说了,此稻种未必适合我们在大汉种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土壤、气候不同,很可能种植出来的水稻产量以及其他特性都不相同,还请慎重考虑!”刘璋先将责任撇清,免得将来对方种植出来的水稻与他们的期望不同,再来找自己扯皮。

来敏点点头,然后对身后的两名随从说了几句,他们上前开始查看早熟稻的种子。

他们两人都是刘辩在幽州培养出来的农业专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农民,因为对农业方面的知识有极深的经验积累,得到了刘辩的赏识,成为了一名农业方面的小官,隶属于大司农。

他们当时得到消息后,完全难以置信,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不说,自己还大字不识,竟然能成为农业方面的小官,虽然只是斗食级别的芝麻小官,俸禄在一百石以下,但是在他们自己以及邻里乡亲看来,简直是祖坟冒烟了。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当地的农户们传授幽州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知识。

…………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两人非常仔细的检查完早熟稻的种子,并且将刘璋他们从行商处收购的成品早熟稻以及稻米也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