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354章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满头白发的田氏族长站出来说道:“诸位且听我一言,汉王朝这些年来江河日下,除了派遣中央的军队来此平定叛乱外,对凉州的管理几乎不闻不问,任命的刺史不是通过贿赂而来,就是与外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朝廷许多官员甚至认为我们凉州拖累了汉王朝,想要大汉王朝放弃凉州之地。

西北大地持续的叛乱,加上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农业落后。

不但无法为大汉输送血液,反而持续不断的让朝廷用兵,大大的消耗了汉王朝的国力。

凉州羌乱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大汉的军队每次都能击退羌人,但是却无法完全剿灭。

十余年后,羌人又能再次聚集数万兵力侵犯大汉的西北边疆,归根到底,还是凉州复杂的地理位置所致,以及光武帝建国之初,放弃长安定都洛阳后,战略重心已经从关中转移到了中原。”

“田老的意思是?”三十余岁的郭氏族长郭宪谨慎的问道。

郭宪出身陇西郭氏,他们家族所在的县城西都县被羌人占领后,举族北上,来到武威郡的姑臧县定居。

原本历史中,魏明帝的皇后郭氏就是出自陇西郭氏一脉。而郭宪在建安年间任职西平郡功曹,累官至武威郡太守,封关内侯,“名震凉州”。

“武威郡早已经不是大汉的武威郡,而是我们本地豪族所拥有,一旦凉州刺史马腾攻下武威郡后,我们这些家族必定失去权力,到时候怎么可能还能像现在这样过得如此舒坦。

依老朽所见,不如等到李牧攻打独孤部之时,我们集合兵力,袭取对方身后,必定能剿灭马腾的军队。

如此一来,他们至少五年来无法再次组建一支数万的军队进攻武威郡,那时我们只要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修筑城郭,做好防御,武威郡还不是我们说了算!”田老眼中精光一闪,老奸巨猾的说道。

段志强闻言,立刻挥了挥手的说道:“不可,如果我们进攻凉州刺史马腾的军队,就是公然谋反,那是无可奈何之下走的最后一条道路。

现在的大汉虽然渐渐势微,但是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我们武威郡本地豪族的军事力量,连凉州刺史马腾都不如,又如何能与汉王朝相抗衡?

再说了,大汉这些年虽然江河日下,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凉州,多次派遣大军进行镇压。田老觉得我们的力量,是能挡住马腾的凉州军还是皇甫嵩率领的北军?”

然而段志强有句话没有说出来,他们姑臧段氏对于大汉王朝来说,是以军功起家,所以绝不可能走上谋反的道路,否则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更何况他们家族之中还有在朝廷担任要职的族人,如统领凉州军镇守河东郡的边疆大吏段煨。

而他们武威田氏却是以商贾起家,靠的是在天灾来临之时,散家财,救济难民,博得名声,才成为地方豪族。商贾的本质是逐利的,如果利益足够大,他们甚至愿意牺牲名声。

“段族长所言正合我意,大汉不愿意放弃凉州,主要还是因为一旦凉州丢失,关中地区就会成为边疆,这里乃大汉祖宗陵园所在,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凉州民风彪悍,人人英雄,妇女亦能拿起武器跟异族拼命。

现在羌胡之所以不敢入侵关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凉州在他的后方,是他的心腹之患!

凉州百姓拿起武器,保卫凉州,毫无反顾之心,因为凉州是大汉的凉州!百姓是大汉的百姓!

如果放弃它,迁走百姓,人民安于故土,不愿迁徙,这样一定会发生变故。

这就是即使百余年间,凉州不断爆发羌人之乱,但是大汉依旧没有放弃这里的原因。

这些年大汉即使自顾不暇,仍然多次派遣大军平定凉州之乱。

在座的各位家族还能如此舒适的在凉州各郡繁衍生息,不正是倚仗于朝廷平乱的军队吗?

依我所见,我们凉州本地豪族,应当给予李牧将军钱粮供应,支持对方平定北方的匈奴残部。

休屠泽的独孤部如鲠在喉的在武威郡的北部,对于我们武威豪族来说,始终是个心腹大患!”郭宪大义凛然的说道。

“哼,这些年为什么叛乱不休,百姓过得如此之惨,不就是朝廷用人不当吗?近些年的凉州刺史不是通过贿赂宦官得来的,就是外戚的亲戚,基本都是无能之辈,将整个凉州弄得乌烟瘴气。

对各民族剥削压迫,百姓生活艰难,才不得不反。

就以前些年的事情为例。

数年前,左昌通过贿赂宦官得到了凉州刺史的官职。

他在任上,只知道剥削百姓,收取贿赂,想要变本加厉的将买官的钱收回来。结果遇到凉州大乱,朝廷拨下的数千万军饷全部被他贪污。

幸好当时盖勋在凉州为官,得到消息后,率领军队平定叛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没有背后捅刀子就算了,还想大家出钱出粮的支援马腾的军队?到时候他们平定北方的独孤部后,直接兵临姑臧城,我们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田老瞋目切齿的说道。

羌人在凉州乱了一百余年,根本原因还是阶级的压迫。

光武帝复国后,为了避战以发展经济,并采取“怀柔”政策来安抚外族和士族。

允许南匈奴内迁后,不但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南匈奴所在的河套地区,为大汉抵挡住了北匈奴以及后来崛起的鲜卑、乌桓等草原民族的进攻。

对于大汉来说,当时并州的西北地区并没有多少汉人,将南匈奴内迁到人烟稀少的河套地区,对于两个民族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算是双赢。

否则南匈奴势必与刚刚复国的大汉王朝在边境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